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世家再醮记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崔渊县试

第一百二十九章 崔渊县试

目录

  如此过了些时⽇,京中便又传出了声名已经摇摇坠的元家迫媳妇致死的流言。这流言还说得有有据——那被死的郑氏是有大才之妇人,连元家郞君的状头也是托她的福得来的。哪里知道一腔情意错许了⽩眼狼,元家郞君竟是得利之后转⾝便嫉恨于她,生生将她迫得郁郁而亡。对于这流言,有些人尚且存几分怀疑,但又有人辩说,那元家郞君得了状头之后,除了诗赋以外哪有什么惊人见解?以前哪有这般不通时务的状头?又有元家下仆将他酒醉之后的污糟话传得到处都是,动辄待打死仆婢部曲、某些癖好十分奇怪等劣迹更是举不胜举了。再有人为元家说话的,听了这些之后也都沉默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元家郞君的舅家郑家,由舅兄兼表兄领着人浩浩地上了门。也不知两家究竟是如何争论的,郑家将早便隐有怀疑的证据搜罗了一番,便彻底与元家撕破了脸⽪。他们不但将女儿的嫁妆运了回去,还要为已逝的女儿请义绝,移坟茔归郑氏。虽然元家主⺟亦是郑家女,却也不再得娘家宗族支持,权只当成没有这个女儿。

  郑家⾝为太学博士,文名清贵,自然结了不少故旧友人。便有台院的侍御史将此事具本上奏,说元家儿郞德行有亏,不但应该削了元十九的校书郞之职,更应永不叙用。这便是几乎绝了元家嫡脉往下两代⼊仕途的路了。

  仿佛嫌不够热闹似的,又有外出的监察御史也启奏了元家叔⽗作为蒲州司马的不法事。于是,顺带着也给削了下来。

  如此,元家虽是前朝皇室之后,比长孙氏、⾖卢氏声望更⾼一层的胡人⾼门,但名声已经跌到⾕底,以至于臭不可闻了。他们在京中也待不下去了,只能收拾细软回老家躲避风声,凄凄惨惨戚戚地踏上了回家之路。

  此时,宣平坊,真定长公主别院中,崔渊一目十行地将一张薄纸上密密⿇⿇的字都看完了,而后笑着将它烧成灰烬,又磨墨给自家舅兄去了一封长信。王珂毕竟远离了京城,消息不甚灵便,他便几乎每隔几⽇就会将京中之事告知于他。这一回,他更须得让他亲眼目睹某人的下场,以慰数年的委屈与忍耐。当然,只是让舅兄目睹而已,事情还须得是他来做才好。

  见他笑得格外畅快,给他送宵夜的王玫有些疑惑:“元家之事,也不值得你如此⾼兴罢?”

  眼疾手快从舅兄那里抢下了这件事,怎么会不值得他⾼兴?崔渊略收了收笑意,嘴角仍是弯了起来:“九娘不⾼兴么?”

  “恶有恶报,我自然是⾼兴的。”王玫坦然答道“听闻他还活着,甚至我还曾有些不甘之意。”満腹不甘并不为她自己,而是为错付痴情的前⾝,为那位郁郁而亡的郑氏女。“不过,细细一想,如今我已经是崔家妇,过得幸福安乐,又何必让自己沉浸于仇恨当中。⽇后有机会,再令他偿命也便是了。”

  “九娘放心,他大概也活不得多久了。”崔渊便接道。

  王玫一怔,笑了起来:“你过两⽇便须去考县试了,还挂记着那个小人作甚?可不能因小失大。待县试过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都已经安排下去了,也碍不着什么。”崔渊回道“且县试本也算不得什么事。”

  他如此云淡风轻,王玫也并不将县试放在心上。比起去年百般牵挂自家兄长县试之事,如今的心境可谓是天壤之别。“虽是如此,你也该好好休息。用过宵夜之后,便早些歇下罢。”

  崔渊吃了她亲手炖的汤⽔,自是将这些杂事都抛在了脑后,紧接着便揽起自家娘子回寝房‮存温‬去了。

  如此,到得县试那一⽇,王玫带着崔简、王旼、崔韧,亲自送了崔渊去万年县廨赴试。一路上声笑语,毫不见紧张。连崔简仿佛也觉得,贡举之事简单得很,自家阿爷一定能得了什么解头、状头,自己再过十几年应该也能得一回。

  许是听闻崔渊崔子竟要在万年县‮试考‬,县廨前守候的士子仿佛都比往年少了一两成。许多人自负才名,心里都有夺个县试第一扬一扬名的心思。横竖只要户籍在雍州境內,就不拘在哪个县‮试考‬,他们便只管避开锋锐,先下一城了。至于府试与省试,与一州之英才、天下之英才竞争,谁都不敢像某人那般笃定。

  不少人都认得博陵崔氏二房徽记,见那低调而又奢华的牛车缓缓行来,不由得动起来。那可是书画诗赋三绝的崔渊崔子竟,有魏晋名士遗风的崔渊崔子竟!从来不参加什么文会,但名气比谁都响的崔渊崔子竟哪!别说是仰慕他已久的普通文士了,便是不少世家⾼门‮弟子‬也难得窥见这位名士的真容。如今有这样的机会见到崔子竟,甚至与他同场‮试考‬,不论是脑残粉、死忠粉还是路人粉心里都‮奋兴‬难耐。

  于是,眼见着县廨前的人忽然越来越多,很快就仿佛年节之时那般拥堵起来。人人无不目光炯炯地盯着牛车不放——很显然,他们都是来围观崔子竟的。王玫对这些人的目光自是不陌生,不免看向崔渊:“这些人大概都是冲着你来的,可得小心些。”崔渊提起装着笔墨砚台的盒子,并不放在心上:“这可是县试,自有人出来维持场面,安心罢。”

  待崔渊下了牛车,施施然地朝县廨前走去的时候,王玫发现,众人竟然情不自噤地给他让出了一条路。此时脑残粉尚且不如后世那般‮狂疯‬,对偶像毕恭毕敬,绝不会轻易冒犯。他们或者⾼声嚷嚷通报自己的名字,或者扑倒在地请求偶像收自己为徒,倒也没有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

  崔渊就这样安然自若地来到县廨前,带着几分随意回道:“某从不收徒,亦不轻易与人结。诸位若有心相,不妨将书画投来与某一观。”他友从来不问门第,必须投契方可,最紧要的一条当然是‮趣兴‬相和。而且,只要将这一条的标准稍稍提⾼些,便能筛去九成九的人。

  脑残粉、死忠粉、路人粉们自是忙不迭地答应了。又有人忍不住请教他书画之事,崔渊刚答了几句,县廨的功曹便出来让书吏们核对他们的名字以及报考文书了。众人目送崔渊勘验完文书之后走进县廨,不少人这才想到自己也是来考贡举的,赶紧也跟着进去了。

  直到县廨外那些书吏将物什都收了起来,王玫才收回视线。她低下头,便瞧见⾝前三双乌溜溜的圆眼睛,不由得笑道:“你们都不想家去?”

  三颗小脑袋齐齐地点点头。

  “待四郞考完,我们还需来接他,也不能走得太远。正好,此处离东市也近,不如去东市的食肆里坐一坐,如何?”

  三颗小脑袋再次齐齐地点点头。

  王玫捏了捏他们的脸颊,这才放他们坐在车帘旁边看外头的风景。丹娘、青娘与他们的贴⾝侍婢都小心翼翼地看顾着他们的‮全安‬,不教他们坐得太近,以免摔出牛车外。王玫则靠在隐囊上,开始思索起了茶园之事。

  当车轮再一次均匀滚动起来的时候,王旼忽然道:“去年我阿爷也考了县试。”他记很好,又伸出指头数道:“后来考了府试,再后来考了省试,中了进士。然后就带着阿兄走了。”说着,他戳了戳崔简:“明年你也会跟着你阿爷出门去?”

  “…”崔简歪着脑袋想了想,见王旼、崔韧都眼巴巴地望着他,刚想出口的“是”也不得不改成了“应该不会”为了说服他们,他又补充道:“阿爷说过,我们一家人不会分开。⺟亲留在长安,我们就一定在长安。”他当然不会说,阿爷离开长安,我和⺟亲就离开长安。而且,自家人都在长安城里任京官,阿爷或许也不会例外吧。

  王旼和崔韧毕竟年纪小,没能举一反三听出什么不对劲来,于是都満意地笑了。

  王旼回过首,又问:“姑姑,阿爷和阿兄什么时候家来?”

  “若有几⽇长假,便能赶回来瞧瞧。冬至、明年元⽇,都能家来。”王玫回道。

  他折着又肥又短的手指头,算了半晌,撅起嘴:“还有大半年呢。”

  崔简便道:“王二郞,你不是答应大郞表兄,每旬给他写一封信?写上几十封信,冬至、元⽇便到了。”他刚刚学数,算得不太明⽩,只能大概说个数字。当然,王旼比他更不明⽩,也听不出几十封信到底意味着什么,又道:“阿实,教我写信。”

  崔简想起他上一封信中涂涂抹抹的墨汁,认真地点头:“这回你可得好好学。”

  到了东市,王玫便寻了个崔渊曾经赞过的食肆,要了雅间。二十几个部曲护送着她们到得雅间中,崔简又让他们临时去买了些笔墨纸砚,想就地教学。待东西都买齐了,食肆的点心浆⽔也都端了上来。

  王玫便笑盈盈地看崔简似模似样地教王旼、崔韧写字。王旼倒还好,毕竟已经快要五岁了,能握得住笔了;崔韧才四岁不到,小胖手本拿不稳笔,只能在纸上涂鸦。崔简倒也不气馁,便让崔韧学画画,又让王旼仔细想想要在信里说些什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这却是很有些因材施教的意思了,王玫心中十分欣慰,对自家小家伙的未来也更加期许了。心中暗道,说不定小家伙⽇后便能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到得下午,王旼好不容易涂出了几句话来,他与崔简两人都松了口气。崔韧自得其乐,已经“画”了十几幅图,连送谁都打定了主意。王玫便让人将他们的大作都收起来,又带着他们回到万年县廨前等候。

  却不想,他们到的时候,崔渊早便已经了卷子出来了,又被一群脑残粉、死忠粉、路人粉给围住了。这回却是好不容易才脫⾝回到牛车上,王玫便将从食肆里带过来的吃食、浆⽔都推到他⾝边:“且垫一垫。”

  “就阿爷一人出来了?”崔简好奇地问。

  崔渊挑眉:“试题太简单。”今⽇考的是时务策,他一见题目便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等他收笔的时候,周围甚至还有不曾下笔者。他也不愿浪费时间,便径直将文卷给功曹县尉,当场判卷通过,就出来了。

  待他们回到别院后,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也并未多问,只让崔渊好好休息,以备明⽇‮试考‬。第二⽇,王玫又带着小家伙们送他去‮试考‬。下午回来后,带着的便是他以头名通过县试的好消息了。

  于是,别院上上下下以及王家无不喜。胜业坊崔府那头得了消息之后,也赶在休沐之⽇过来举行了热闹而快的家宴。晋王、晋公主、衡山公主更是送来了贺礼,言语间仿佛就等着崔渊中状头,似乎完全忘了这不过是一场县试而已。

  就在崔家欣雀跃的时候,王珂也收到了妹婿送来的信。他仔细地看了一遍,不得不按下额头上的青筋,将信烧掉,又将自己信重的部曲招来问元家的行踪。得知他们刚刚进⼊他所管辖的县之后,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在元家仆婢中安揷了人手或者收买了人心,他也确实做得够多的了。”否则,为何元家偏偏会路过他所在的县?

  不错,听说自己所在的正是王珂当县丞之地,⽇⽇醉酒颓废不堪的元十九郞仿佛突然又振作起来。也不知听了谁的话,他趁着酒意带上部曲就想冲去县衙抓住王珂、王昉⽗子俩发怈愤怒。虽然怎么查也查不出来,但他本不相信,自己这一年来遇到的那些事与王家毫无关联。只是,未等他到得县城外,又一场惊马事故发生了。包括他骑的马在內,十几匹马受惊奔逃,将醉得反应有些迟钝的他甩下马背,又踩又踏。等元家部曲将马匹杀掉,控制住局面的时候,元十九的尸首都已经⾎⾁模糊了。

  由此,元家不但失去了嫡长房嫡长子,又收获了监察御史的风闻奏事,只能拖着棺木回了老家。从此,一蹶不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