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共融
一般说來,能打扮得奇形怪状,却在人堆里面不改的,有两种人,一种爱装,典型的求异心理,这种人,往往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自信,总觉得,自己哪里都比别人好,是时代的导师,的引导者。
还有一种,是有道行的人,这种人,在思想上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程度,在他们看來,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我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好了。
这样的人,在茅山,甚至在佛道两家,都不少,有些很有本事的人,往往打扮得跟个乞丐似的,不是因为他们沒有钱,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可怜,他们不花钱在着装上,只是因为,觉得沒有必要,过去,常常有些法师过得很清贫,却将大把大把的香火钱捐给穷人,这,在门内还是比较普遍的。
对于这种人,我一般很尊重,就像,我那个成了神仙的金家老祖一样,至于别人如何,不好判断,也不好随便评价,不过,我总觉得,这里头的人,以头两种居多。
总体來说,有那么几个人,很怪,大体上可以将他们分成三种,一种是偏和尚的,一种是偏道士的,还有一种,是偏向巫师的,这一个个,真是什么样的都有,偏和尚的,手里拿着法器,身上挂着佛珠,在眉心的位置,还能有一些类似太极八卦小火苗的标志。
偏道士的,也拿着浮尘木尺一类的东西,当然,也有大模大样背着桃木剑的,至于发型,就千奇百怪了,能带着帽子的,算是好的。
至于这第三种,就有点吓人了,这脸上身上脑袋上,用什么装饰的都有,我还看见一个前挂着骷髅头的,一跟红色的绳子,上面串着三个头骨,一打眼就能看出來,那头骨,都是真的,我估计着,是最近有法会,放宽了政策,要不然,这种像人又不是正常人的打扮,只有鬼屋里才能见得到。
不过,打扮虽然特殊,里面有几个人,却是有些真本事的,举手投足,一看便知,我估计着,这里头,十有**是有许多人都是像我一样过來赴会的。
说道这里,可能会有一些人吐槽,说,你净扯淡,佛道两家,纷争不休,怎么可能有和尚打扮的人过來参加这么重要的仪式呢?这样想的人,不能说不对,但是,说真的,如果这么说,只能讲,你对茅山派的特别情况缺少了解。
茅山派,是龙虎山的天师道的一个分支,属于,正一派这一脉的道士,其衍生和发展,大体可以从三茅真君那个时候开始算起,三茅真君,其实,是在茅山修炼的三个亲兄弟,九霄万福宫祭祀的主神,就是三个人里头的大哥,也就是,我们的祖师茅盈。
传说中,这三位大神,生钱度化世人,惩恶扬善,深得民众推崇,当地的道法,又多是这三个人传授下來,等他们白飞升做了神仙,剩下的教徒,就另立门户将以茅山为中心的这一支道家子弟笼络起來,建立了,我们经常提起的茅山派。
说道这里的时候,有的人就认为,茅山派,是三茅真君所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就跟,很多人都觉得,道教,是老子先生创立的一样,混淆了其中的概念。
茅山派的创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很多次波折才最后成型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演化,确实是以茅山这个地方为中心,各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道门高手,也都在茅山求过道,而,众人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这个人的名字,叫陶弘景,熟悉那个时期的历史的人知道,这是一个能人,就好比,是李唐时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一样,都是神仙一样的存在,当时的统治者,也对之推崇有加,在当时,每次遇上什么大事,皇帝先生,都会特意地写书信给对方,询问对策,也正因如此,这陶弘景,又有“山中宰相”的称呼。可这么一个山中宰相,却过得并不如意,据说,茅山派之所以会有佛道共融的特色,就是,从陶弘景这个时期开始的。
陶弘景本人,学的就是茅山的道法,论本事,也算是个中好手,按理说,这样一个宗师级的人物,应该洁身自好才对,可就是他,却,在晚年的时候,削了头发当了和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还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上说起,刚才我说了,陶弘景本身,是很受皇帝信赖的,这个皇帝是谁呢?梁武帝。
梁武帝是干什么的?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不熟悉历史当时仔细看过这本书的人,也知道,您要是想不起來,我可以给您提个醒儿,大家还记不记得,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事情了?达摩祖师为什么要渡江?因为,他被人撵走了,他被谁撵走的?就是这个梁武帝。
梁武帝撵走达摩,是因为,他不同意禅宗的观点,他本身,是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笃信着,只要自己修建寺院,供养僧人,找人抄写经书传播教义,自己,就可以得到万世功德,成大自在的宗教理念。
在这样的宗教思想的引导下,梁武帝放弃了早期的道家思想,转投佛教,不仅自己信,而且,要求大臣们跟着信,到了后期,更是刚愎自用,倾尽天下民力去修建寺院供养僧人,那个时期,是佛家的盛世,也是道家,最苦的时候。作为茅山派的代表人物,当时陶弘景,是不得不考虑,如何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条件下保全茅山道派,而他最后的选择,便是,我们所知的佛道兼修。
其实,佛道兼修的,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当时,很多人都赞成一个概念,叫“三教合”所谓三教,指的就是佛,道,和儒家思想。佛道共融的理念的催生下,茅山的道家里头,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些佛家的东西,尤其是在捉鬼降妖的法术上,佛教的法器,更是经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