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 > 第十五讲 夕阳余晖 晚霞如画—&md

第十五讲 夕阳余晖 晚霞如画—&md

目录

  收蔵的误解

  我刚开始喜瓷器收蔵的时候,特别鄙视这个时期。这鄙视怎么来的呢?都是老先生教给我的。我当时20多岁,跟老先生聊,一说到嘉庆以后,他就说:"那不能收蔵,没用。我们家吃饭的碗就是道光的,谁留那东西呀。"他特别鄙视这个时期的收蔵。他跟我说,这些东西在历史上都是搭售的,比如你在古玩店里,买了一个乾隆的瓶子。店主说:"得了,我这儿还有俩道光盘,您拿回去用吧。"或者说:"我这儿还有一个光绪的盖碗,拿回去喝茶,送给您的。"这些话,在我年轻的时候都有很深的印象。所以那会儿一听说是嘉庆以后的,就不要了,也不想买。

  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每个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征,不管这个时代离我们远近,它都要留下一个痕迹。这个痕迹对于我们不一定重要,但对于后人非常重要。今天要了解那个时期的青花,要用证据来说话,一个青花碗,就可以证明当时整体国力在衰竭。如果嘉庆以后所有的瓷器都然无存,今天就没有证据来说话。正因为嘉庆以后有很多东西留到今天,所以我们能用证据来告诉你:什么是‮家国‬強盛的时候,什么是‮家国‬衰败的时候。

  时代的烙印由政治及经济,由经济及文化,对后人都有教化作用。艺术品本⾝有⾼低之分,但从收蔵角度上讲,很多东西并没有⾼低,它只代表一个文化符号。所有文化的形成,无可争议地跟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所有的东西都有所关联,它不能孤立存在。那么,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就一定导致文化的变化。文化的变化一定要有证据存在,这个证据的存在,正是它的价值所在,也就是收蔵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收蔵呢?就是拿证据来说话。而博物馆就是用证据告诉你,我们历史上是怎样一个情况。用语言表述都很虚,我说当时的制瓷工艺有多⾼,那是虚的。只有你亲眼看见那个瓶子,那么精美,叹为观止,你才知道究竟有多⾼。

  嘉道不分

  先从嘉庆说起。有学者认为,清朝到了这个时期,本就不需要嘉庆,应该需要另一个雍正出现。嘉庆是个和事佬,除了把和杀了,谁都舍不得杀。和是伤害了他,他多少也算一点儿公报私仇,把和杀了,未能利用和的能量,很可惜。嘉庆的才华显然比不上他的⽗亲乾隆,不论是政治才华,还是艺术才华,都比不上。他也没有很強的欣赏能力。他自己的个比较懦弱,所以对臣下都非常宽松。不能说放任,但他确实比较宽容。‮国中‬历朝历代,封建社会的特征就是君王一个人说了算,君王的个反映了一个‮家国‬、一个朝代的个。那么,嘉庆这种软弱的个,体现到瓷器上是什么呢?也是软弱。

  过去的古董行里,瓷器在康雍乾三朝分得很清楚,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一到嘉庆、道光,习惯上就不分了,把俩搁一块儿,合称为"嘉道"。那么,"嘉道不分"包含着什么意思呢?第一,说明康乾盛世所代表的优秀陶瓷到此结束。"嘉道的",听着就是一种轻蔑的口气。嘉道瓷代表着大众的、自由的、很随意的标准盛行。第二,嘉道瓷是陶瓷中因循守旧的产品,过去在古董行里被称为"大路货"。这种东西不是收蔵用,是摆放装饰的。外国人喜‮国中‬文化,不懂,买两个大掸瓶,家里摆着,反正不太贵,摆着好看就行,碎了也不可惜,等级比较低。第三,嘉道的东西过去不作为收蔵品,博物馆里也很少有。20世纪80年代编写《‮国中‬陶瓷史》的时候,瓷器写到乾隆为止,下面就说"嘉庆、道光以后,江河⽇下",完了,连写都不写,比较蔑视。

  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局面呢?首先是国力衰竭。我们看那段历史,嘉庆的问题不是嘉庆时出现的,而是乾隆晚期就开始出现了,因为有和。有一句话叫"和跌倒,嘉庆吃",但和真的跌倒以后,嘉庆并不能因此吃-和一个人的财产不能救整个‮家国‬。当你没有生产力的时候,和的财产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从本上改变衰落的局面。当时‮家国‬的经济和政治走下坡路,已经无力挽回了。

  19世纪是‮国中‬不堪回首的一个世纪,很多优良的文化遗产都在这个时期毁之殆尽。比如"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比如永乐时期在南京修造的报恩寺塔,这些著名的‮国中‬景观,都在这个时期毁灭。19世纪这个不堪回首的世纪,又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就是在1949年以前,‮国中‬处在一个兵荒马的年月,很多上了年纪的‮国中‬人,都能感受那个时代带来的痛苦。今天是一个‮定安‬的社会,而战争社会的残酷是和平时代的人不能想象的。那么,祸是什么时候种下来的呢?就是乾隆晚期到嘉庆。在这个时期,优秀的督陶官制度就此终结。制度没了,剩下的都是"代管"。什么事一代管,就得瞎一半儿。景德镇改成地方官去代管,不是‮央中‬派大员来了,那就完全不一样,一看就是官方不重视了。嘉庆以后的官窑,形成一个简单的定式,就照着以前的路子,该怎么烧,你给我烧出来完事,不求创新。

  但嘉庆初年的时候,还有一点儿好东西,为什么?乾隆爷还在呢!嘉庆四年,也就是乾隆去世以前,清朝有两个年号。老百姓就知道:嘉庆改元了,称嘉庆元年、嘉庆二年、嘉庆三年、嘉庆四年。那宮里怎么说呢?得叫乾隆六十一年、乾隆六十二年、乾隆六十三年、乾隆六十四年,还要承认乾隆的余威。所以在这个时期,有一模一样的瓷器,但款识写得不一样,一个写"大清乾隆年制",一个写"大清嘉庆年制"。景德镇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央中‬
‮府政‬提供,两边都得讨好啊,所以两个款都得写着。一回烧俩瓶子,写爸爸一个款,写儿子一个款,反正谁都不得罪。

  嘉庆皇帝在嘉庆四年以前没有权力,杀和珅都是乾隆死后的事。乾隆刚一驾崩,嘉庆几天之內就动手了。按照过去的说法,老爷子尸骨未寒啊,这边就动手了。但是谁都明⽩,只要乾隆有一口气在,嘉庆都不可能杀掉和珅。

  江河⽇下的嘉道瓷器

  嘉道以后的青花,颜⾊开始清淡,釉面开始稀薄,质量下降,偷工减料,这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景德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产品从质量到数量都在下降,技术人员大量流失,青⻩不接。这个时期的特点在瓷器纹饰上有所体现,能够看出纹饰开始变得软弱,跟人物格一样。我讲过,康熙时候的龙纹,都极富有扩张,极富有杀伤力。到了乾隆,就变得非常平缓,是一个标准的龙纹。到了嘉庆,这龙纹就有意思了,它变得非常‮媚妩‬,非常软弱,好像在讨好世人。三个阶段,都能感受出微妙的变化。我老说,嘉庆那龙,就跟刚洗了澡出来似的,特别⼲净,一看这事就要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