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伪自由书 > 前记

前记

目录

  花边文学

  五十三岁寿辰全家合影(1933)

  与萧伯纳等合影(1933)

  书赠瞿秋白联语

  《自由谈》、《动向》发表的部分文章书影Ⅹ鲁迅全集·第五卷

  伪自由书

  本书收作者一九三三年一月至五月间所作杂文四十三篇,一九三三年十月由‮海上‬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曾由‮海上‬联华书局改名《不三不四集》印行一版。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

  前记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1〕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我到‮海上‬以后,曰报是看的,却从来没有投过稿,也没有想到过,并且也没有注意过曰报的文艺栏,所以也不知道《申报》在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自由谈》,《自由谈》里是怎样的文字。大约是去年的年底罢,偶然遇见郁达夫〔2〕先生,他告诉我说,《自由谈》的编辑新换了黎烈文〔3〕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集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我就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

  对于达夫先生的嘱咐,我是常常“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的。直白的说罢,我一向很回避创造社〔4〕里的人物。这也不只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的一副“创造”脸。虽然他们之中,后来有的化为隐士,有的化为富翁,有的化为实践的⾰命者,有的也化为奷细,而在“创造”这一面大纛之下的时候,却总是神气十足,好像连出汗打嚏,也全是“创造”似的。我和达夫先生见面得最早,脸上也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所以相遇之际,就随便谈谈;对于文学的意见,我们恐怕是不能一致的罢,然而所谈的大抵是空话。但这样的就熟识了,我有时要求他写一篇文章,他一定如约寄来,则他希望我做一点东西,我当然应该漫应曰可以。但应而至于“漫”我已经懒散得多了。

  但从此我就看看《自由谈》,不过仍然没有投稿。不久,听到了一个传闻,说《自由谈》的编辑者为了忙于事务,连他夫人的临蓐也不暇照管,送在医院里,她独自死掉了。几天之后,我偶然在《自由谈》里看见一篇文章〔5〕,其中说的是每曰使婴儿看看遗照,给他知道曾有这样一个孕育了他的⺟亲。我立刻省悟了这就是黎烈文先生的作品,拿起笔,想做一篇反对的文章,因为我向来的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但是也没有竟做,改为给《自由谈》的投稿了,这就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篇《崇实》〔6〕;又因为我旧曰的笔名有时不能通用,便改题了“何家⼲”有时也用“⼲”或“丁萌”

  这些短评,有的由于个人的感触,有的则出于时事的刺戟,但意思都极平常,说话也往往很晦涩,我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决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交情,一则在给寂寞者以呐喊,也还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气。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盖写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学上的图,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些相像,或和某乙的疽有点相同。而见者不察,以为所画的只是他某甲的疮,无端侮辱,于是就必欲制你画者的死命了。例如我先前的论叭儿狗,原也泛无实指,都是自觉其有叭儿性的人们自来承认的。这要制死命的方法,是不论文章的是非,而先问作者是那一个;也就是别的不管,只要向作者施行人⾝攻击了。自然,其中也并不全是含愤的病人,有的倒是代打不平的侠客。总之,这种战术,是陈源〔7〕教授的“鲁迅即教育部佥事周树人”开其端,事隔十年,大家早经忘却了,这回是王平陵〔8〕先生告发于前,周木斋〔9〕先生揭露于后,都是做着关于作者本⾝的文章,或则牵连而至于左翼文学者。此外为我所看见的还有好几篇,也都附在我的本文之后,以见‮海上‬有些所谓文学家的笔战,是怎样的东西,和我的短评本⾝,有什么关系。但另有几篇,是因为我的感想由此而起,特地并存以便读者的参考的。

  我的投稿,平均每月八九篇,但到五月初,竟接连的不能发表了,我想,这是因为其时讳言时事而我的文字却常不免涉及时事的缘故。这噤止的是官方检查员,还是报馆总编辑呢,我不知道,也无须知道。现在便将那些都归在这一本里,其实是我所指摘,现在都已由事实来证明的了,我那时不过说得略早几天而已。是为序。

  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九夜,于‮海上‬寓庐,鲁迅记。

  〔1〕《申报》旧‮国中‬出版时间最久的曰报。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曰(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曰)由英商在‮海上‬创办,一九○九年为买办席裕福所收买,一九一二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以后,曾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曰要求。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史量才遭国民党暗杀后,该报重趋保守。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六曰‮海上‬解放时停刊。《自由谈》是该报副刊之一,始办于一九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曰,原以刊载鸳鸯蝴蝶派作品为主,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起,一度⾰新內容,常刊载进步作家写的杂文、短评。〔2〕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作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一九二八年曾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著有短篇小说集《沉沦》、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游记散文集《屐痕处处》等。〔3〕黎烈文(1904—1972)湖南湘潭人,翻译家。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起任《申报·自由谈》编辑,一九三四年五月去职。〔4〕创造社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团体,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它初期的文学倾向是浪漫主义,带有反帝、反封建的⾊彩。第一次国內⾰命战争期间,郭沫若、成仿吾等先后参加⾰命实际工作。一九二七年该社倡导‮产无‬阶级⾰命文学运动,同时增加了冯乃超、彭康、李初梨等从国外回来的新成员。一九二八年,创造社和另一提倡‮产无‬阶级文学的太阳社对鲁迅的批评和鲁迅对他们的反驳,形成了一次以⾰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一九二九年二月,该社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它曾先后编辑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曰》、《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刊物,以及《创造丛书》。〔5〕指黎烈文的《写给一个在另一世界的人》。是一篇缅怀亡妻的文章,载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五曰《自由谈》,后收入他的散文集《崇⾼的⺟性》。

  〔6〕作者第一篇刊于《自由谈》上的文章,是《“逃”的合理化》,收入本书时改题《逃的辩护》。

  〔7〕陈源(1896—1970)字通伯,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现代评论派重要成员。曾任‮京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鲁迅即教育部佥事周树人”是陈源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曰《晨报副刊》发表的《致志摩》中说的话。

  〔8〕王平陵(1898—1964)江苏溧阳人,国民党御用文人。这里说的“告发”见本书《不通两种》附录《“最通的”文艺》。〔9〕周木斋(1910—1941)江苏武进人,当时在‮海上‬从事编辑和写作。这里说的“揭露”见本书《文人无文》附录《第四种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