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花边文学 > 考场三丑

考场三丑

目录

  ⻩棘

  古时候,‮试考‬八股的时候,有三样卷子,考生是很失面子的,后来改考策论(2)了,恐怕也还是这样子。第一样是“缴白卷”只写上题目,做不出文章,或者简直连题目也不写。然而这最⼲净,因为别的再没有什么枝节了。第二样是“钞刊文”(3),他先已有了侥幸之心,读熟或带进些刊本的八股去,倘或题目相合,便即照钞,想瞒过考官的眼。品行当然比“缴白卷”的差了,但文章大抵是好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另外的枝节。第三样,最坏的是瞎写,不及格不必说,还要从瞎写的文章里,给人寻出许多笑话来。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不通”还不在其內,因为即使不通,他究竟是在看题目做文章了;况且做文章做到不通的境地也就不容易,我们对于‮国中‬古今文学家,敢保证谁决没有一句不通的文章呢?有些人自以为“通”那是因为他连“通”“不通”都不了然的缘故。

  今年的考官之流,颇在讲些中‮生学‬的考卷的笑柄。其实这病源就在于瞎写。那些题目,是只要能够钞刊文(4),就都及格的。例如问“十三经”是什么,文天祥是那朝人,全用不着自己来挖空心思做,一做,倒糟糕。于是使文人学士大叹国学之衰落,青年之不行,好像惟有他们是文林中的硕果似的,像煞有介事了。

  但是,钞刊文可也不容易。假使将那些考官们锁在考场里,骤然问他几条较为陌生的古典,大约即使不瞎写,也未必不缴白卷的。我说这话,意思并不在轻议已成的文人学士,只以为古典多,记不清不足奇,都记得倒古怪。古书不是很有些曾经后人加过注解的么?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穷年累月,这才脫稿的,然而仍然有“未详”有错误。现在的青年当然竭无力指摘它了,但作证的却有别人的什么“补正”在;而且补而又补,正而又正者,也时或有之。

  由此看来,如果能钞刊文,而又敷衍得过去,这人便是现在的大人物;青年‮生学‬有一些错,不过是常人的本分而已,但竟为世诟病,我很诧异他们竟没有人呼冤。

  九月二十五曰。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曰《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2)策论封建时代‮试考‬的一种文体。即用有关政事、经义的问题为题,命应试者书面各陈己见。清光绪末年,曾两次下令废除八股,改用策论。

  (3)“钞刊文”科举时代,刊印中试前列者的八股文章,以供应试人作揣摩之用,如《三场闱墨》之类,称为刊文。“钞刊文”就是在‮试考‬时直接钞袭刊文上的文章。

  (4)这里所说的刊文,指当时《会考升学指导》一类投机书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