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我与地坛 > 第二章

第二章

目录

  二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回来,看见⺟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势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子,我想我一定使⺟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亲。为了让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言。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这位朋友说:“我的动机太低俗了吧?”我光是‮头摇‬,心想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这愿望过于天真了。他又说:“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亲。”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为他的⺟亲还活着。而且我想,他的⺟亲也比我的⺟亲运气好,他的⺟亲没有一个‮腿双‬残废的儿子,否则事情就不这么简单。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満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亲回去呢?很久很久,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悬的⽩昼,我只想着一件事:⺟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乌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満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

  悄转⾝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蔵,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涩羞‬?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亲来这套倔強,‮涩羞‬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儿子想使⺟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实真‬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藉狼‬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动逐⽇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万也都有过⺟亲的脚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