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历史 > 状元娘子 > 第三节

第三节

目录

  一到上海,第一件事当然是去访万士弘的朋友。此人姓吴,有五十多岁,一望而知是忠厚长者。洪钧立刻就打定了主意,不必耍什么花巧,只将万士弘的境况,据实相告好了。

  “吴老板,”他等对方看完了信说:“你跟我那位万大哥是老朋友,我也不必多说;万大哥现在是在急难之中,要请你多帮忙。”

  “言重、言重!”吴老板着手,显得有些着急、也有些为难“万大爷怎么出了这样一个大子?只怕我力量太薄,帮不上忙。”

  “吴老板太客气了。”洪钧开始感到困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好这样泛泛地答说。

  “决不是客气。我的力量,确是有限。”吴老板说“当初多亏万大爷帮我的忙,度过难关;现在万大爷的情形,跟我当年差不多。可是,他的难关,不是我能够帮他度得过的,只有尽自己的心。洪相公,请问你在上海有几天的耽搁?”

  洪钧觉得他的语气越来越不妙,便收敛了笑容,清清楚楚地答道:“我是专程来替万大哥办事的,只要事情办成,耽搁多少天都可以。”

  “噢!”吴老板沉了一会又问:“洪相公,住在哪里?”

  “我住在宝源客栈。”

  于是吴老板亲自陪着洪钧回到宝源客栈,又要为他具小酌接风。俗语说的是:“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口软”洪钧伯杯酒之间,只能言,不能切切实实替万士弘办涉,因而点水不漏、绝无通融地谢绝。

  吴老板似乎有些快快之意,只好告辞“洪相公”他说:“我尽力去想办法;一好,马上通知你。”

  “什么时候?”

  吴老板愣了一愣,然后答道:“也许今天、也许明天,最迟不会过后天中午。请洪相公随时等我的回音好了。”

  因为有这句话,洪钧便只好枯守在客栈中。他是怕吴老板随时会再来;如果自己不在,便恰好给了他一个拖延的借口。所以寸步不敢离开。

  这是烦煞人的一件事!心挂苏州、烟台两地,而眼前“夷场”中的软红十丈,却又可望而不可即。加以吴老板的态度不可捉摸;而万士弘的难关又不知可能度过?叫人悬念的事是这样子多,以致于一颗心再无踏实的时候,越觉得五月底的天气懊热不堪。

  度如年地守到第二天午后,吴老板头大汗地奔了来;一进门便将紧握着的一个手巾包打开,里面是两张银票。

  “洪相公,我尽力去办,只到一万三千银子。力量只有这么多,莫奈何!”

  洪钧既喜又惊且愧;原来以为吴老板言词暧昧,似乎看万士弘遭受打击,境况大不如前,起了异心。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

  “我的情形,可以跟洪相公谈谈——”

  据吴老板说,当他的茶庄濒临倒闭时,亏得有万士弘所借的一干银子,方能撑住门面。使他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自己昂起头来去闯,没有过不得的关。因有这番信心,才能大胆地下手捕捉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是他偶然听到一个在洋行里的朋友谈起:“南北花旗开仗,棉花收成又不好,所以英国、印度都要到上海来采办花衣。”吴老板是松江人,对于“花行”的情况,相当熟悉。松江、大仓一府一州所属滨海出棉花的地方,每年在收割之前,便先抛售期货,名为“兜包”他心里在想,既然洋商要来收买,花价一定会大涨。而且,不必等洋商到,只要消息一传开来,行情立刻就会有大变化,所以要抢得快。

  主意打定,随即动手,价卖掉茶庄存货,又调动一笔款子,总共凑成三千银子,以每包九两二钱的价钱买进三百二十多包花衣。果然,不到二十天功夫,花价扶摇直上,每包由十一二两涨到十七八两,而后市还要看好。

  于是吴老板心里在想:花行本钱有限,先抛后补,无非经纪生意。上海的花价一涨,产地当然水涨船高,每包总要十四五两,花行两手空空,收现货,期货,每包要亏到五六两银子,损失太大,就非出花样不可了。

  最方便也最习见的花样是掺水。每包净花六十多斤,掺上十来斤的水,立刻渗入花内,外表是不容易看得出来的。这一来,斤两凭空添了许多,成本便可减轻;但棉花就会变质,甚至发霉成为废物。

  吴老板将心比心,自觉遇到这样窘迫难解的情形,恐亦不免出此下策。因而体谅花行,开诚布公地商量“兜包”的期货自愿加价,可是来的货物,必须地道。花行感念他诚意相待,都能信守约定;而吴老板虽然加了进货的成本,但照市价结算下来,仍旧赚了万把银子。茶叶庄的房子本来是租来的,此时跟房东商量,买了下来,算是有了自己的基业。

  “洪相公,”吴老板拿话题又拉回本行:“茶叶这行生意,也要靠‘洋庄’才会有大发展。今年二月里杭州克复,我定了一批茶叶,已经运到上海。本想等市价好了再卖,现在也说不得了,只好先杀价让给同行。另外,我拿房地的‘道契’抵押了五千银子,两下凑成一万三千。喏,都在这里!请你收了,转万大爷。实在是我力量有限,帮不上大忙。”

  听完他这长长的一篇叙述,洪钧的感想极多,心思极;除了为万士弘称谢以外,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等吴老板辞去,他慢慢将心思静下来,前前后后,仔细思量,不由得又悔又恨,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张仲襄为万士弘设计的本意是,取得一张与吴老板合伙的契约,好作为一个倾家产之余,犹得苦守待时的退步。自己既未将话说清楚,在态度上又之过急,仿佛唯恐人家不认账似地。因而得吴老板非如此不足以表明心迹!

  这一万三千银子,对万士弘并不见得有多大帮助;可是在吴老板这方面的影响之大,却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一批存货,本可待价而沽,由此开辟了“销洋庄”的路子,却以价抛售,形成双重损失;拿“道契”作押款,额外又添了债务。刚刚能够站稳的一桩事业,经此顿挫,说不定又沉了下去。

  转念到此,洪钧异常不安,毫不考虑地赶到吴老板那里,重新谈判。

  “我们都错了!”他说“当然,主要的是要怪我,话没有说清楚。万大哥信上所说的‘共患难,同甘苦’,不是指现在,是指将来。万一他在烟台立脚不住,那时候要跟老兄来同甘共苦,一起经营,重创一番事业。这笔款子,说实话,对他也无济于事;你老兄收了回去,另外换张合伙的合同给我,我就可以代了。”

  吴老板一面听他的话,一面发楞;好一会才清楚是怎么回事,然若失的说:“原来洪相公,你是来试试我的!”

  “不敢,不敢!老兄,你误会了。”

  “是,是!”忠厚的吴老板急忙道歉:“我失言了!洪相公,你不要见怪。”

  “我不怪你,怪我自己。”洪钧将银票往前推一推:“请收了!”

  吴老板觉得有些委屈。地产押款,因为事急求人,利息特重;存货亦由于同样的道理,杀价售,一进一出要差好几百两银子。都只为洪钧的话说得不明不白,才遭此无谓的损失!却又看万士弘的份上,兼以初客气,什么话都不便说,真是吃了个结结实实的哑巴亏。

  不过他的心地,厚道过人;转念想想,人家是受人之托,不得不尽力相争,而且也不知道他的打算。他自己利害相关,应该问问清楚,细细磋商才是。这样看来,倒是自己冒失,于人何尤?

  这样一想,便觉心平气和,考虑了一下,从容答道:“既然如此,我悉遵台命。万大爷也不是跌倒了爬不起的人;这个生意的股份,我跟他‘南北开’好了!”

  洪钧懂这句商场的用语,所谓“南北开”即是一人一半。不过自己虽站在万士弘这边,也还须讲情理;看他这家茶叶庄,目前要值到两三万银子,相去悬殊,占一半股份,似乎太多了些。

  于是他说:“吴老板,我很佩服你,真是以义为利。不过我那位万大哥,也是豪慷慨的人,如今不得已而提起一千银子的旧账,已经很不好意思。若说出过这一千银子,而今之下要占一半股份,虽是你老兄仁厚,出于自愿,外人不明内情,只道万大哥的心大狠!这个名声,不但他决不肯受,就是我也觉得不甘心。所以股份方面,请你重新估一估。”

  “是,是!”吴老板连连点头:“既然这样说,就算三股之一。”

  “这还差不多。”洪钧略停一下又说:“我还有个不情之请,这件事能不能即刻办一办?因为,我还要回苏州去看家母。”

  “当然,即刻可以办!”吴老板说“代笔归我请;见证,我们一人请一位。今天晚上就可以立契据。”

  这一说,洪钧成了难题,一时竟想不出有何适当的见证。凝神思索了好一会,想起一个人,是他们洪家的族长,号叫小芝,比他长两辈,一直在上海经营一家书坊,可以请来作见证。

  于是这天晚上就在吴老板的茶叶庄立契。全部股本算三万两,万士弘占三分之一,契约上特注一笔,已经全数付。见证不明内情,听吴老板自己这么说,当然照办。签押既毕,吴老板备酒款待。而且照规矩提出五厘佣金,平均分配,洪小芝和洪钧各得了三百七十五两银子一张银票的一个红包。洪钧却之不恭,正好添作盘,第二天就买舟回乡了。

  坐的是一只乌篷船。一路到苏州,沿途所经,都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但兵烫之余,地方凋残,洪钧凭舷眺望,印证旧见闻,自然感慨多于欣慰。

  由于仓卒成行,事先未有任何信息到家,所以母子、夫妇、兄弟相见,在家人无不有意外的欣喜。相别虽只两三个月,却有说不尽的话。因为劫后重归,亲旧故的下落,名山胜景的今昔,一问起来,牵连相及,罢不能。谈到夜深,洪老太太怕爱子旅途辛苦,一再催促归寝,于是夫妇方有私下密语的机会。

  这一谈起来,愁多乐少;千言并一句:“贫百事哀”大房、二房的境况都不好,洪太太上侍婆婆,下抚幼子之余,既要照料未成年的小叔,还经常要为长、次两房的柴米犯愁。因此,刚过花信年华的少妇,形容憔淬,似入中年。洪钧对子自有无限的怜惜歉疚,却没有什么话可以安慰她。

  反倒是洪太太,真个贤惠过人,行事能够克制感情“你也不必发愁!时世到底要太平了,苦撑苦捱,日子总能过得去的。难的是做人情、要面子。”她略停一下,毅然说道:“你明天就走吧!”

  洪钧大为诧异,口问道:“为什么?”

  “你仔细想一想就知道了!大哥二哥是逃难回来,求人帮忙不难为情。你是有差使的人,如今回来,就不说衣锦还乡,总也要应酬应酬。这一扯开来,要多少钱花下去?一来就走,说起来是为你把兄弟到上海办事,空回家来看一看老太太。人家在烟台不得了,专等着你的回信。这样说法,至亲好友都会原谅。”

  这一说,顿使洪钧有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我倒没有想到!看起来,这一下来得太冒失了。”他说“既然应酬不起,又不能躲在家里不出门,还是早早走吧!”

  “越早越好。”洪太太欣慰地说“好在你也带了些东西来,挑顶近的几家,分来意思意思,面子上也过得去。”

  “就是,”洪钧踌躇着说“就是老太太面上不好代。”

  “老太太顶明白不过,只要讲明了这个道理,老人家没有不体谅的。”

  洪钧想了想,只留下回程必要的盘,其余的钱都交给了子。接着商量动身,决定搭第二天晚班的航船回上海。照洪太太的意思,最好中午就走;但洪钧记着蔼如所要的松子糖与黄埭瓜子,同时觉得后初归,连苏州的闹市像玄妙观前这些地方都不去看一看,似乎于心不甘,因而决定多留半

  船到烟台,本想直投万家,但以天气太热,船上又太局促,身汗污,样子十分狼狈。洪钧像大多数的苏州人一样,喜欢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先回寓所安顿下来再说。

  一进门,便遇见贾福“老爷可回来了!”他有着如释重负之感“张二爷来问过几遍,问老爷可有信,是哪天回来?”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然后很吃力地说了句:“万大爷寻死了!”

  洪钧大惊,张口结舌地问道:“死了没有?”

  自然死了。明知是多此一问,也明知是这样的答复,但洪钧仍如焦雷轰顶般,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是五天前头的事。”贾福告诉他说“大烟死的。请了教会里的洋大夫急救,说什么要洗肠子,折腾了一夜,还是没有救活。”

  方寸大的洪钧,连内室都不进,掉头就走。洋关前面有待雇的骡车与轿子,随便挑一辆车坐了上去,说了地方,只连声催促:“快!快!”

  赶到万家,但见门前冷冷清清,全非主人在世之,轿马往来,使仆伺候的热闹景象。洪钧看到大门上所钉的麻和两盏白纸蓝字的阁灯,心中一酸,双泪直。到车子一停,等不及跨辕的贾福来搀扶,便即一跃而下,一路哭了进去。

  万家的下人,闻声而集,导引着他,直到灵堂。洪钧震动过甚,手足都瑟瑟地发抖。抬眼一望,白布灵帏上挂一幅万士弘生前用西法所画的“喜容”须眉毕现,栩栩如生。特别是那足的笑容,是洪钧已很熟悉的。他记得盟誓结义那天,把酒快谈,万士弘脸上就一直不曾消失过这样的笑容。谁知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幽明异途,茫茫永隔,就算是一场梦,也太短促了些!

  “大哥!”洪钧失声长号,伏倒在地,哭得昏天暗地,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

  自然有人来扶,有人来劝;洪钧稍为收一收泪,听见灵帏中有女人的声音,才想起应该慰问“大嫂”于是隔着一道素慢,哽咽相语;灵帏内的哭声越来越高,最后是丫头老妈将她半扶半拖地架了进去。

  就在这时候,张仲襄亦到了万家,竹布长衫,黑布马褂,中束一带边的白布带子。洪钧喊得一声:“二哥!”刚止的眼泪又籁籁地面。

  “文卿,文卿!你不要过于伤心;大哥的身后,着实还要你我做兄弟的尽一番气力。”张仲襄一半实话,一半故意地说:“就这几天,我已经心力瘁了,你可千万打起精神来替一替我!”

  听此一说,洪钧便尽力克制自己,收拾涕泪,问起万士弘自裁的经过“大哥也是很豁达的人,”他说:“何以竟出此下策?”

  张仲襄怕他听了又增伤感,不愿多谈,含含糊糊地答道:“总而言之,不外着急而已,自觉无以善其后,只好一死求个解。”

  “其实又何致于非走上绝境不可?”洪钧突然问道:“我在上海发的信,收到了没有?”

  “收到了。可是,大哥看不到了!”张仲襄问“你的信语焉不详。只说结果圆,一切等你回来再谈。是怎么个结果?”

  于是洪钧从怀中掏出与吴老板所订的契约,默默地递了过去。张仲襄接到手里,匆匆看完,闭目摇头,是那种无穷感慨,不胜遗憾的神气。

  洪钧自然要问:“二哥,这么办,不是当初的原意吗?”

  “比当初的原意还要好。可惜,晚了一步!”张仲襄急忙又说:“这不是怪你,你办得太好了!而终于是这么一个惨不忍言的结局,真乃天意!”

  越说越令人糊涂“二哥,”洪钧追问“是不是我耽误了什么?”

  “不、不!你没有。”张仲襄踌躇了一会,很吃力地说:“你旅途辛苦,加以这么个刺,我真替你担心,怕你支持不住。文卿,”他着他的背又说:“你先请回去休息,或者到望海阁去坐一坐。最好,最好喝醉了它,睡一大觉。”

  洪钧听他这话,头一。他也知道张仲襄不愿多谈,是怕他感触太重,哀伤过甚;却不知郁闷更能伤人,倒不如细细去问蔼如。

  蔼如跟洪钧一样伤心,连朝皆哭,眼都肿了。

  可是,她虽一想起万士弘的好处就哭,而见了洪钧,反无眼泪,因为怕增添他的伤心。

  在洪钧,一则处境不同,望海阁不是丧居,虽是“门户人家”毕竟也有老母,要顾到忌讳;再则在万家的眼泪得太多,此时有哭无泪之实;三则是跟蔼如同样的用意,不愿她因为他的伤心而伤心。因此,见了面反倒找些言不由衷的、小别重逢应有的门面话说。

  “先洗个澡吧!”蔼如皱着眉说“看你这一身,倒像是三年不曾洗过澡似地。”

  “算了!就洗了澡,也没有替换的短衫。”

  “这——”蔼如想了一会,很有决断地说:“你别管!你去洗,澡盆里多坐一会,包你有干净短衫换。”

  于是洪钧听她的话,解衣磅礴,由已辞出燕子窠在望海阁暂住的阿培,替他擦背;换了一次洗澡水,花了半个时辰,痛痛快快地一洗征尘。等擦干身子,一套短衫已经递了进来,入手犹温,显然是刚洗了用熨斗烫干的。

  “身上好像轻了十几斤。”洪钧这一天初次有了轻快的语声“先不觉得饿,这会倒想吃些什么了!”

  “备得有粥。”蔼如问道:“是先吃粥,后喝酒;还是先喝着酒,替你烙饼?”

  “都可以。”洪钧答说“我有好些话问你。一面吃一面谈,最好就只你我两个。”

  “我知道!”蔼如点点头“你跟我来!”

  蔼如在她的画室中,为洪钧设下小酌。对海窗开,风来两面,是他这半个月来所遇到的第一处清凉境界。但心境恻侧,举杯不;只为不忍辜负蔼如的情意,强自加餐,却总觉得食不甘味。

  “走了也没有一封信给我。”蔼如闲闲提起别后,语音中带着些幽怨。

  “不知怎么,就是懒得写信。不过,你要的东西我都买了。为了买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我还特为在苏州多住了半天。”

  “多住了半天?”蔼如觉得他的话不可解。回家探亲又不是驿马递“文书”多住半天就算耽误功夫吗?

  洪钧懂她的意思“我在苏州一共只打算住一夜。”他说“多留半天,不就很多了?”

  “为什么呢?难得回去一趟,这么赶来赶去,倒像是杨四郎出关见娘似地。”

  洪钧心中一动,家里那位如果是“四夫人”眼前相对的就是“铁镜公主”了。这样的念头,自己想想好笑,也觉得荒唐,这种时候,怎么会有这种心思?

  于是他尽力抛开杂念,回答她的话说:“无非为了我那位万大哥的事,不能不尽快赶回来!”他不愿说破实情,讲了假话;而且觉得要说便要装得像,所以又叹口气:“谁知道白吃一趟辛苦。”

  “也不算白吃辛苦,总有人知道的。”

  “谁知道?”洪钧例又动了感情,凄然泪下:“人天永隔,再也不能跟万大哥在这里喝酒了!”

  “一生一死,乃见情。总有人知道。”蔼如似乎不愿他再追问,紧接着问道:“在上海的涉怎么样?”

  “上海的涉,说起来惭愧。亦因为过于关心万大哥的境况,言语态度之间,之过急,差点搞出极大的误会来!不过,”洪钧欣慰地说“最后总算很圆。姓吴的真正是君子人,像他这样的古谊,如今少见了。”

  接下来,洪钧细谈了跟吴老板打交道的经过。蔼如双眼灼灼,听得非常仔细。等他讲完,眨着眼、闭着嘴,默默无语,是颇有感触或者领悟的神气。

  “你看,万大哥死得是不是不值?能撑一撑,哪怕倾家产,在烟台无片瓦之覆、无一寸之地,到上海跟吴老板这样的人一淘,重起炉灶,也还是能打出一片天下来的!”

  “这要怪你!如果你一到就写信,拿吴老板这种古道热肠的情形,细细告诉万大爷,也许他就不致于寻短见。”蔼如略停一下又说:“万大爷是受了气,冤抑难伸,才自己跟自己赌气,连性命都不要了!”

  “喔!”洪钧移一移凳子,靠近蔼如问道:“我正要问你,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问的其实不是如何毕命,而是为何寻死?张仲襄不肯多谈,是怕洪钧越增悲伤,但蔼如身在局外,不但觉得谈谈无妨,而且她也看得比较清楚。

  第一是急。要赔偿货主的损失,要抚恤被难水手的家属,变卖所有不足以了责任,如何不急?可是,这究竟是可以从长计议的事;天灾非人力所能抗,苦主亦会谅解。

  第二是气。万士弘平御下极厚,而被委以重任的司事,竟将如此有关东主身家的保险大事,掉以轻心,置诸脑后,如何不气?

  第三是愤。出事以后,万士弘邀约货主商议赔偿——就是洪钧由烟台动身的前夕,在万家看到的那班人。平都与万士弘称兄道弟,极好的情,并且万士弘确也帮过他们许多忙,水脚,要减价就减价;付款,要延期就延期。而当万士弘危难之时,不但不讲情,甚至约齐了与他为难,多方迫,出言刻薄,可恶过于落井下石。万士弘是最好面子、最爱朋友的人,身处其境,如何不愤?

  “其实愤也是气!”蔼如不自觉地也有些激动了“人生在世就是争一口气,‘三分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一口气咽不下,就唯有死才能咽气。三爷,倘或你一到上海,顺顺利利跟吴老板办好涉,详详细细写信回来,万大爷看到这封信,心里就会想,世界上势利之徒虽多,好人到底还没有死完!只要这一转念,那股拿死赌气的劲道,立刻就会打掉一大截,想想做人做朋友,总算还不是一点味道都没有。那一来,你想,万大爷还死得成吗?”

  这一番侃侃而谈,将洪钧说得楞住了!心起伏,不知是痛是悔是遗憾?但有一点却是清清楚楚能够辨别的,想不到蔼如竟有这样有条有理,并且异常透彻的见解!从今以后,倒真要刮目相看了。

  半个月的功夫,不分昼夜,舌敝焦,张仲襄和洪钧总算将万士弘身后之事料理得有了结果。张仲襄代表万家出面谈判赔偿时,不断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死了,死了!人一死就什么都了啦!”这近乎撒赖的口吻,还真管用,大部分货主识趣,赔款能拿多少算多少。有那少数不甘心而硬争强索的,便由洪钧出头吵架,说他们死人命,万家要打官司。于是张仲襄从旁排解,而话中暗着威胁,洪钧与登莱青道,不是泛泛的关系,打起官司来,万家定占上风。这样说好说歹,和解了事。

  处分了一切的债务,万士弘的遗属还能剩下一万两银子,张、洪二人便将万太太清了出来,商议家务,劝她盘灵回广东原籍。剩下的一万两银子,一半买四放租,一半存入妥当的银号,用息不动本,抚孤守节,日子也可以过得去了。

  万太太完全接纳这两个“小叔子”的意见。不过她提出一个要求,万士弘虽有些亲戚同乡,她都不能信任,希望张仲襄能护送她全家回广东。

  张仲襄义不容辞,立即答应。于是万家收拾行李,遣散下人,不过三天功夫,便已毕事。但张仲襄因为有三口通商大臣衙门派驻烟台,涉洋务的差使,平虽清闲无事,一旦与洋人有交道要打,耽误了却是所关不细,所以特地遣派专差到天津去投递请假的禀函,要到有了“批回”方能动身。

  这等候回信的当儿,市面上传说纷纭,曾九帅已经克复了金陵。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一件无大不大的大事,人人关心,可是打听不出究竟。洪钧因为籍隶江南,更感关切,因此对传闻不一、语焉不详的情况亦更感烦闷。

  倒是蔼如沉得住气“怎么回事一两天之内就明白了!”她劝他说:“你就当它真的好了!何妨打算打算,也强似大热天里到处去奔走打听。”

  想想她的话也不错。退一步想,就算这一次消息不确,扫犁庭也是不久之事。“我们江南有句俗语,‘冬至不出年外’,曾九帅成功,必在这一两个月之内。”洪钧微皱着眉说“金陵残破之极,贡院一定毁掉了!看来今年的乡试,已经无望;就算明年补行乡试,也一定赶不上闱!我只好等戊辰科。”

  蔼如懂他的意思,是说要到同治七年戊辰的会试,他才能中进士。其语有憾,却正是信心十足的表示。蔼如细想了一会,问出一句话来:“三爷,你真的有把握?”

  “‘场中莫论文’!我不敢说。”

  “这就是说,文章是有把握的,就不知运气怎么样?”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那你就不必愁”蔼如加重语气说:“如果你竟不中是无天理了!”

  听得这话,洪钧心中便是一喜,可是还不明究竟“怎么呢?”他很快地问:“你总有个说法?”

  “当然。”蔼如从容答说:“你的相貌,不是长久贫之人;你的居心行事,光明正大,讲究义气。如果你还不中,又去中谁?”

  “蔼如!”洪钧一时有知遇之感,紧握着她的手说:“你说得我太好了!”

  “原是如此。不过,三爷,我还有句话恐怕不中听。”

  “不要紧,不要紧!你说。”

  “我不大相信命运;我相信我自己。有一天张二爷来玩,我陪他闲聊,谈起科场里的情形。他说,那地方就跟监牢一样,‘号舍’里站起来立不直,躺下去睡不平。乡试八九月里,正是‘桂花蒸’的时候,所以中一名举人,不但文章要好,身体更要好。有些身子弱的人,吃不得那种辛苦,生重病扶了出去的有;在里面吐血,活着进去,死了出来的也有。相传这都是作了孽,冤鬼来报复,其实是鬼话!所以,三爷,如果我换了你,我不说‘场中莫论文’这句话。我,第一,下苦功;第二,好好将养身子。”

  她一面说,他一面不断点头。等她说完,洪钧不胜感慨地低着头说:“我很惭愧!我竟还没有你这番见解。”

  他是由衷之言,在她却觉得恭维过分,反有假客气之感,因而不受亦不辩。只怜惜地说:“你近来又瘦又黑!”

  “我年年疰夏,今年更是‘食少事繁’,怎么不瘦?”

  “好在万家的大事,总算了结了。等张二爷送万家家眷动了身,你也该好好儿将养将养。”

  “嗯!”洪钧点点头,看了她一眼,然后视线下移,右手按在桌面上,五只手指轮番轻敲。那样子既像心事重重,又像煞费踌躇,总之,心情决不轻松。

  “是有什么为难的事?”蔼如用极平静的声音问。

  “没有。”他回答得很随便,是根本不愿跟她谈的语气。

  即令对他关怀极深,她的与生俱来的傲气是改不了的,见此光景,便不再多问了。

  “小姐,你看看,地上捡到一封信,可不知哪位客人失落的?”

  从小王妈手里接过信来一看,信封上写的是:“回呈贵上人”下面画个花押。不知发信的是谁,更不知受信的是谁?好在信是拆了封的,蔼如只有看信的内容去找这封信的主人了。

  信上称呼是“文翁仁兄大人”;紧接着便是叙事:“惠示敬悉。兹查尊处宕账共该七百三十二两余。前奉堂谕:‘各文案委员借支薪水以五百两为限,不可通融。’足下逾限已多,所嘱暂支银百两一节,格于严令,歉难从命。惟叨在爱末,不容坐视;篮中尚存银六十两,敬以半数奉借,聊助看花看竹之需。随贵介奉上,即希检收。”下面具名,仍如信封上的花押,不过已可想见此人的身份,必是新关中职司银钱出纳的账房。

  蔼如心里难过——为洪钧难过,也为她自己难过。怪不得他刚才有心事不肯说,原来就是这么一件说不出口的心事。

  使她最难过的是“聊助看花看竹之需”这句话。洪钧要借钱,当然不会说是要付望海阁的账,或者还赌债。而在他人心目中,洪钧是因为荒唐而举债,其没出息可知!

  只不过百把两银子的事,如此受人之辱,蔼如为他抑郁不之余,亦复为他愤愤不平。

  “小姐,”小王妈问道:“想是洪三爷的信?”

  “你怎么知道?”

  “不是洪三爷的信,”小王妈说“还不是看过就丢在一边了!”

  蔼如一惊!心中警惕,自己的心事都摆在脸上了!以后倒要检点。“不是的,”她欺小王妈不识字,硬不承认“是道台衙门张师爷失落在这里的不相干的信,也许人家是故意丢掉的也说不定。”说着,她将那封信撕成几片,作一团,随手抛入痰盂。

  这一夜,她辗转反侧,将深印在心版上的那个人影,翻过来。倒过去地考量思索,终干下定了决心。

  这是千回百折,盘旋了许多时候而始到达的一个新的心境。蔼如有一种从未经历过的超脱的感觉,昂首天外,脾睨尘寰,飘飘然有羽化登仙之乐。但也因此使她激动得无法再留在上,悄悄起身,到画室中拉开东面的窗帘,但见半轮红,万点金鳞,浩浩森森,海天融的雄伟景致,恰好与她的心境相配。

  蔼如突然平静了!人世间的一切,就这一刻为她看得微不足道。“尘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她低声哦着,觉着一身的荣辱,不但不必计较,甚至根本无荣辱之可言。

  这瞬间的心境更是她从未经历过的,仿佛魂灵出窍,凌空飘浮着在看另一个尘世中的蔼如,无悲无喜,无我无物。但等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想捕捉这一分感觉时,却已倏然幻灭,无迹可求。

  她有些害怕!想起“倩女离魂”的故事,担心就是这样的情形。于是霎时间热血沸腾,脑中出现了清清楚楚的景象——就在间壁的卧室中,上直地躺着似睡似死的女郎;而白发盈头的母亲,含着眼泪,急迫地频频呼唤:“爱珠!爱珠!宝贝,你到底怎么啦?你怎么不说话?”站在一旁的是小王妈和阿翠,眼泪也就快夺眶而出了。还有洪钧,脸色苍白,紧闭着嘴,两道眉毛差点拧在一起。

  蔼如心痛如绞,口自然气闷得快要窒息似地。她像被什么虫子咬了一口那样,一阵痉挛,震得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然后,直奔出室去叩她母亲的房门。

  李婆婆刚醒,听敲门声很急,心里先就着慌,大声问道:“谁啊?”

  这一声蔼如警觉了“是我!娘。”她放缓了声音回答。

  “什么事?”李婆婆匆匆下

  门一开,蔼如擦身而入,双手扶着李婆婆的左臂,长长地了一口气。

  “怎么啦?爱珠!”李婆婆一面说,一面伸手去摸她的额头,失惊而呼:“冰凉!你病了?”

  “没有!”蔼如的心开始定了下来“我做了个恶梦。”

  “吓我一大跳。”李婆婆如释重负,不免埋怨“这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何至于吓得这样子?”

  蔼如不辩。只扶着李婆婆坐到沿上,拿薄罗夹被,将她自己和李婆婆裹在一起,将脸一偏偎靠在她母亲肩k,似乎很舒服的样子。

  李婆婆又好气,又好笑,而更多的是怜爱!伸手捏捏她的膀子,轻轻说道:“你瘦了点。”

  “瘦有什么不好?”

  “你的骨架子大,太瘦了像青竹竿似地,那才难看。”

  “又何致于瘦得那样子?”蔼如忽然问道:“娘,如果南边平靖了,我们怎么办?”

  李婆婆沉默着。不是无话可答,而是话大多了,她得想一想,该从哪里说起?

  “娘!”蔼如问道:“只怕你还没有打算?”

  “哪里是没有打算?只不过打算不好!”说到这里,李婆婆突然一阵烦躁:“你冷就加件衣服,这样裹紧了,悟出我一身汗。”

  “我不冷了。”蔼如将夹被松开,剔亮了油灯,倒一杯金银花泡的凉茶,慢慢啜饮着,静等她母亲再说下去。

  “落叶归,自然是回老家——”

  一句话不曾完,蔼如口说道:“我不回徐州!”语声既尖且促,就像一把小刀在李婆婆心头划了一条口子。

  “我又何尝愿意回徐州?人要脸,树要皮,回徐州进不得祠堂,不如不回去。不过,你年纪轻,不懂上了年纪的人的心。能够想出一条不大伤面子的路来,就稍微委屈些,也还是回家乡的好。”

  蔼如不答,她不以她母亲的话为然,但却不忍再峻拒了。想一想问道:“哪里有什么不伤面子的路?”

  “从良啊!”李婆婆不暇思索地答说:“我一直在想,洪三爷如果是徐州人,或者虽不是徐州人,肯在徐州安家就好了。”

  蔼如的心跳得很厉害,又惊又喜,思绪极,将杯凉茶一口气喝干,长长地了口气。

  “这一阵子,我冷眼在看,好像觉得以前看得不大对。”

  “什么看得不大对?说了半天,倒是说的什么呀?”

  “洪三爷。”李婆婆说:“我总当苏州人浮滑,好虚面子,欠刚强,这趟看洪三爷为万家的事,倒真亏他!顶难得的是,有血。”

  “是啊!”一句话说到蔼如心坎里,痛快无比,不由得拍手跳脚地失声而呼。声音高得她自己都发觉失态,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放低了声音说:“娘也看出他是个有血、讲义气的?”

  “这一说,你也看出来了。可惜——”李婆婆没有再说下去。

  做女儿的懂她未说出口的话,可惜洪钧有了室,而她又不肯做偏房。话头已接上了,此时不说,更待何时?蔼如便从容问道:“娘,你还记得不记得跟我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不是图名,就是图利;如果两样都落空,就是自己对不起自己?”

  “怎么不记得!”

  “原来娘记得!那就好说了。我倒要请问你老人家,像我图名怎么个图法?”

  一句话将李婆婆问住了“我亦不过随口一句,作个譬仿。”她说:“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人,谈得到什么名?”

  “娘,你说话不算话,赖皮!”

  听她这撒娇的口吻,李婆婆啼笑皆非,门外却“噗哧”一声,忍俊不地在笑。

  母女俩都听出来了,是小王妈的声音。蔼如先当她有意“听壁脚”转念一想,正好拉她作个帮手,便即喊道:“小王妈,你进来!”

  小王妈看看躲不过,提着一块抹布,带着一脸窘笑,推门而入,不等她母女开口,先自表白:“我刚好在抹窗子,听见——”

  “好了!”蔼如摇着手打断她的话“没有人说你在偷听什么,而且也不怕偷听。”

  “原是。”小王妈一面回答,一面抹桌子。

  看她在做事,蔼如便先拿她丢开,转脸向李婆婆说道:“娘,我不知道想过多少遍了,图利容易图名难!如今积蓄虽不多,想来供养你老人家下半辈子总够了?”

  “话不是这么说。我总想有个半子之靠。光是吃老本,不说坐吃山空,就算吃不穷,凄凄凉凉的,也没有什么味道。”

  这几句话,未在蔼如计算之中;而说来却是老年人情理之中必有的想法。她觉得不能推却、也不能闪避,细想了一下,这样答说:“我又不是生来做尼姑的命!只要娘让我办一件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我家的姓的事,以后我听娘作主就是。”

  “这就没话说了!”小王妈嘴帮腔“婆婆一定答允的。”

  李婆婆没有理她,平静地说道:“你且说来看!”

  “我要帮一个人的忙!帮这个人‘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也替我扬一扬眉,吐一吐气!”

  李婆婆和小王妈的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仿佛早就意料到她会这么说。

  “你怎么扬眉,怎么吐气?”李婆婆用很冷静的声音答说:“他就是中了状元,不见得你就是状元娘子!”

  “正为的不是我,人家才会佩服。”蔼如答得很快“为了想做状元娘子,去造就一个状元出来,无非为的自己,这是私心!没有什么了不起。”

  “你的口气倒真不小!”李婆婆忽然笑了“状元!谈何容易?文曲星下凡,百神呵护;皇帝都没有一定把握,说能造就哪个中状元。你就敢说这话了?”

  “我没有说一定可以造就他中状元,原是娘这么说,我才以话答话,作个譬仿。不过,帮他图个两榜出身,我是有把握的。”蔼如怕自己的话说得狂了,又惹母亲起反感,所以紧接着补了一句:“他的笔下、人品,原就是一定能中进士的。不过要让他肯下苦功,肯上进而已。”

  “那么,你打算怎么个帮他的忙?”

  当着小王妈的面,蔼如不愿明说;而谈到紧要关节上,却又不能不说,想了好半天,总算想到了一句小王妈不懂,而爱听昆腔的李婆婆一定会懂的话。

  “娘总听过‘绣襦记’?”

  李婆婆自然听过,知道蔼如是拿李亚仙资助郑元和的故事,表示要接济洪钧。提到这一层,她觉得不能随便许诺,因而保持着沉默。

  蔼如不怕她母亲反对,因为她自信能够说服。就怕她母亲沉默,说不进话去。为了打破僵局,她向小王妈问道:“你看洪三爷为人怎么样?”

  “她自然说他好!”李婆婆进来说“阿培要人家照应,哪会不好?”

  这话出于李婆婆之口,格外有讽刺的意味。因为当时她从成山回来,正逢洪钧大醉,初次留宿望海阁的那天,小王妈对洪钧并不见得恭维;如今要说他是怎么、怎么好,岂非前后不符。

  小王妈自然能辨别她话中的味道,不便多说,但也不能不说“洪三爷的为人,大家都看得出来的。”她说“行得好心有好报!只看他待万大爷的义气,将来不会不好。不然,世界上还有哪个肯做好人。”

  真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一句“行得好心有好报”恰好打入李婆婆的心坎,默然不语,表示不反对蔼如的想法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