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是怎么提出来的?
如果你注意一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与洲非的西海岸是彼此吻合的,好像是一块陆大 裂分后、南美洲漂出去后形成的。
20世纪初的一天,德国30岁的气象学家、探险家魏格纳在看世界地图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
他马上就被这个奇妙的现象昅引住了。南美洲的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和洲非的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形状十分相似。如果移动这两个陆大,使它们靠拢,不正好吻合了吗?
“莫非是太古的时候,这两个陆大本就是一个?”这确实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设想。因为从来人们就认为陆大是不动而又不变的。陆大会裂开,又会漂移,岂非成了奇谈怪论?
魏格纳是个百折不挠的人,他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开始大量收集证据,埋头钻研。事实不断地告诉他:各陆大边沿不但地形相似,而且动物相似,这种情况不但存在于南美洲和洲非之间,而且存在于亚洲和欧洲、澳大利亚、南极之间。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使魏格纳确信,地球的陆大原先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3亿年以前开始裂分、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才成为现在这个模样。于是,他正式提出了“陆大漂移说”。
1915年,魏格纳发表了《陆大及海洋的起源》,充分论述了陆大漂移的证据。他认为,全世界实际上只有一块陆大,称泛陆大。构成地壳的硅铝层比它下面的硅镁层轻,就像大冰山浮在⽔面上一样,又因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南、北美洲相对洲非 陆大是后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亚则向东漂移了。泛陆大的解体始自石炭纪,经二叠纪、侏罗纪、⽩垩纪和第三纪的多次裂分漂移,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
在当时,魏格纳的学说当然不能被正统派所接受。然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科学新发现,却进一步证明了他那个大胆的学说是有科学据的可靠理论。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