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我家老二——三小姐
陈嗣庆我的女儿陈平本来叫做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做为⽗亲的我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做⽗亲的我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我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有一年,她又自作主张,叫自己ECHO,说:“这是符号,不是崇洋。”她做ECHO做了好多年。有一年,问也没问我,就变成“三⽑”了。变三⽑也有理由,她说因为是家中二老。二老如何可能叫三⽑,她没有解释。只说:“三⽑里面暗蔵着一个易经的卦——所以。”我惊问取名字还卜卦吗?她说:“不是,是先取了以后才又看易经意外发现的,自己也吓了一跳。”我听说,每一家的二老跟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样,三⽑长大以后也很支持这种说法。她的道理是:“二老就像夹心饼⼲,⽗⺟看见的总是上下那两块,夹在中间的其实可口,但是不容易受注意,所以常常会蹦出来捣蛋,以求关爱。”三⽑一生向⽗⺟抱怨,说她备受家庭冷落,是挣扎成长的。这一点,我绝对不同意,但她十分坚持。其实,我们做⽗⺟的这一生才是被她磨折。她十九岁半离家,一去二十年,回国时总要骂我们吃得太好,也常常责怪我们很少给她写信。她不晓得,写字这回事,在她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我们来说,写一封信千难万难。三⽑的家书有时每⽇一封,什么男朋友啦、新⾐服啦、跟人去打架啦、甚至吃了一块⾁都来信报告。我们收到她的信当然很欣慰,可是她那种书信“大攻击”二十年来不肯休战。后来她花样太多,我们受不了,回信都是哀求的,因为她会问:“你们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吃、穿、住、爱、乐,最好写来听听以解乡愁。”我们回信都说:“我们平安,勿念。”她就抓住这种千篇一律的回信,说我们冷淡她。有一次回国,还大哭大叫一场,反正说我们二十年通信太简单,全得靠她的想象力才知家中情况。她要家人什么事都放下,天天写信给她。至于金钱,她倒是从来不要求。三⽑小时候很立独,也很冷淡,她不玩任何女孩子的游戏,她也不跟别的孩子玩。在她两岁时,我们在重庆的住家附近有一座荒坟,别的小孩不敢过去,她总是去坟边玩泥巴。对于年节时的杀羊,她最感趣兴,从头到尾盯住杀的过程,看完不动声⾊,脸上有一种満意的表情。在重庆,每一家的大⽔缸都埋在厨房地里,我们不许小孩靠近⽔缸,三⽑偏偏绝不听话。有一天大人在吃饭,突然听到打⽔的声音烈,三⽑当时不在桌上。等到我们冲到⽔缸边去时,发现三⽑头朝下,脚在⽔面上拚命打⽔。⽔缸很深,这个小孩子居然用双手撑在缸底,好使她⾼一点,这样小脚才可打到⽔面出声。当我们把她提着揪出来时,她也不哭,她说:“感谢耶稣基督。”然后吐一口⽔出来。从那一次之后,三⽑的小意外不断的发生,她自己都能化解。有一次骑脚踏车不当心,掉到一口废井里去,那已是在湾台了,她自己想办法爬出来,双膝跌得见骨头,她说:“咦,烂⾁裹的一层油原来就是脂肪,好看好看!”三⽑十三岁时跟着家中帮忙的工人⽟珍到屏东东港去,又坐渔船远征小琉球。这不可怕,可怕的是:她在东港碰到一个军校生学,居然骗人家是十六岁!她了今生第一个男朋友。在她真的十六岁时,她的各方男朋友开始不知哪里冒出来了。她很大方,在家中摆架子——每一个男朋友来接她,她都要向⽗⺟介绍,不来接她就不去。这一点,做为⽗亲的我深以为荣,女儿有人欣赏是家门之光,我从不阻止她。等到三⽑进⼊文化大学哲学系去做选读生时,她开始轰轰烈烈的去恋爱,舍命的去读书,勤劳的去做家教、认真的开始写她的《雨季不再来》。这一切,都是她常年休学之后的起跑。对于我女儿初恋的那位好青年,做为⽗亲的我,一直感在心。他励了我的女儿,在⽗⺟不能给予女儿的男女之情里,我的女儿经由这位男友,发挥了爱情正面的意义。当然,那时候的她并不冷静,她哭哭笑笑,神情恍惚,可是对于一个恋爱中的女孩而言,这不是相当正常吗?那时候,她总是讲一句话:“我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的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让我去——。”她没有一失⾜成千古恨,这怎么叫失⾜呢?她有勇气,我放心。我的二女儿,大学才念到三年级上学期,就要远走他乡。她坚持远走,原因还是那位男朋友。三⽑把人家死烂打苦爱,双方都很受磨折,她放弃的原因是:不能死对方,而如果再住湾台,情难自噤,还是走吧。三⽑离家那一天,口袋里放了五块钱美金现钞,一张七百美金汇票单。就算是多年前,这也实在不多。我做⽗亲的能力只够如此。她收下,向我和她⺟亲跪下来,磕了一个头,没有再说什么。上机时,她反而没有眼泪,笑笑的,深深看了全家人一眼,慢,可是她不肯回头。这时我強忍着泪⽔,心里一片茫然,三⽑的⺟亲哭倒在栏杆上,她的女儿没有转过⾝来挥一挥手。我猜想,那一刻,我的女儿,我眼中小小的女儿,她的心也碎了。后来她说,她没碎,她死了,怕死的。三⽑在西班牙做了三个月的哑巴、聋子,半年中的来信,不说辛酸。她拚命学语文了。半年之后,三⽑进⼊了马德里大学,来信中追问初恋男友的消息——可见他们通信不勤。一年之后的那个女孩子,来信不一样了。她说,女生宿舍晚上西班牙男生“情歌队”来窗外唱歌,最后一首一定特别指明是给她的。她不见得旧情难忘,可是尚算耝识时务——她开始新天新地,起朋友来。学业方面,她很少说,只说在研读中世纪神学家圣·多玛斯的著作。天晓得,以她那时的西班牙文程度怎能说出这种大话。后来她的来信內容对我们很遥远,她去念“现代诗”、“艺术史”、“西班牙文学”、“人文地理”…我猜想她的确在念,可是字里行间,又在坐咖啡馆、跳舞、搭便车旅行、听轻歌剧…这种蛛丝马迹她不明说,也许是以为不用功对不起⽗⺟。其实我对她的懂得享受生命,內心暗喜。第二年,三⽑跑到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她没有向家中要旅费,她说:“很简单,吃⽩面包,喝自来⽔,够活!”有一天,女儿来了一封信,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从今以后,一定戒烟。”我们才知道她菗烟了。三⽑至今对不起我们,她说:“会戒死。”我们不要她死,她就一直菗。她的故事讲不完,只有跳过很多。三⽑结婚,突然电报通知,收到时她已经结好婚了。我们全家在湾台只有出去吃一顿饭,为北非的她祝福。这一回,我细观女儿来信,她冷静又快乐,物质上没有一句抱怨,精神上活泼又沉潜。我们并没有因为她事先不通知而怪责她。这个二老,作风独特,并不是讲一般形式的人——她连名字都自己取,你拿她怎么办?二十年岁月匆匆,其中有五年半的时间女儿没有回过家,理由是“机飞票太贵了。”等到她终于回来了,在第一天清晨醒来时,她向⺟亲不自觉的讲西班牙文,问说:“现在几点钟?”她讲了三遍,⺟亲听不懂,这才打手势,作刷牙状。等她刷好牙,用国语说:“好了!脑筋转出来了,可以讲中文。”那一阵,女儿刷牙很重要,她在转方向,刷好之后一口国语便流出来。有一回,看见一只蟑螂在厨房,她大叫:“有一只虫在地上走路!”我们说,那叫“爬”她听了大喜。三⽑后来怎么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晓得。她的别字在各报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奖励编辑朋友,说:“改一错字,给一元台币,谢谢!”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讲出来叫人笑叫人哭都随她的意。三⽑一生最奇异的事就是她对金钱的态度,她很苦很穷过,可是绝对没有数字观念,也不肯为了金钱而工作。苦的那些年,她真的酱油拌饭,有钱的时候,她拚命买书、旅行,可是说她笨嘛,她又不笨,她每一个口袋里都有忘掉的钱,偶尔一穿,摸到钱,就匆匆往书店奔去。她说,幸好爱看书,不然人生乏味。她最舍不得的就是吃,吃一点东西就要叫浪费。有人请她吃上好的馆子,吃了回来总是说:“如果那个长辈不请我吃饭,把饭钱折现给我,我会更感谢他,可惜。”女儿写作时,非常投⼊,每一次进⼊情况,人便陷⼊“出神状态”不睡不讲话绝对六亲不认——她本不认得了。但她必须大量喝⽔,这件事她知道。有一次,坐在地上没有靠背的垫子上写,七天七夜没有躺下来过,写完,倒下不动,说:“送医院。”那一回,她眼角流出泪⽔,嘿嘿的笑,这才问⺟亲:“今天几号?”那些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文章,而她投⼊生命的目的只为了——好玩。出书以后,她再也不看,她又说:“过程就是结局。”她的书架,回国不満一年半,已经超过两千本,架上没有存放一本自己的作品。三⽑的书,我们全家也不看,绝对不看。可是她的书,对于我们家的“外”还是有效。三⽑的大弟做生意,没有新书,大弟就来拿去好多本——他不看姐姐,他爱古龙。大弟拿三⽑的书去做“生意小赠品”东送一本,西送一本。小弟的女儿很小就懂得看书,她也拒看小姑的书,可是她知道——小姑的书可以去当礼物送给老师。我们家的大女儿除了教钢琴谋生之外,开了一家服饰店,当然,妹妹的书也就等于什么“你买⾐服,就送精美小⽪夹一只”一样——附属品。三⽑的妈妈很慷慨,每当女儿有新书。妈妈如果见到人,就会略带歉意的说:“马上送来,马上送来。”好似销不出去的冬季牛,勉勉強強请人收下。在这个家里,三⽑的作品很没有地位,我们也不做假。三⽑把别人的书看得很重,每读好书一册,那第二天她的话题就是某人如何好,如何精采,着家人去同看。这对于我们全家人来说真是苦事一桩,她对家人的亲爱热情,我们消受不了。她一天到晚讲书,自以为举⾜轻重,其实——。我的外孙女很节俭,可是只要是张晓风、席慕蓉的书籍,她一定把它们买回来。有一回三⽑出了新书,拿去请外甥女儿批评指教,那个女孩子盯住她的阿姨说了一声:“你?”三⽑在这件事上稍受挫折。另外一个孙女更有趣,直到前天晚上,才知道三⽑小姑嫁的居然不是国中人,当下大吃一惊。这一回三⽑也大吃一惊,久久不说话。三⽑在家人中受不受到看重,已经十分清楚。目前我的女儿回国定居已经十六个月了,她不但国语进步,闽南语也流畅起来,有时候还去客家朋友处拜访住上两天才回台北。她的⽇子越来越通俗,认识的三教九流呀,全岛都有。跑的路比一生住在岛上的人还多——她开始导游全家玩湾台。什么产业道路弯来弯去深山里面她也找得出地方住,后来再去的时候,山胞就要收她做⼲女儿了。在我们这条街上她可以有办法口袋空空的去实践一切柴米油盐,过了一阵去付钱,商人还笑说:“不急,不急。”女儿跟同胞打成一片,和睦相处。我们这幢大厦的管理员一看她进门,就塞东西给她吃。她呢,半夜里做好消夜一步一步托着盘子坐电梯下楼,找到管理员,就说:“快吃,是热的,把窗关起来。”她忙得很起劲,大家乐的会头是谁呀什么的,只要问她。女儿虽然生活在台北市,可是活得十分乡土,她说逛百货公司这种事太空虚,她是夜市里站着喝爱⽟冰的人。前两天她把手指伸出来给我和她⺟亲看,戴的居然是枚金光闪闪的老方戒指,上面写个大字“福”她的⺟亲问她:“你不觉得这很土吗?”她说:“嗳,这你们就不懂了。”我想,三⽑是一个终其一生坚持心神活泼的人,她的叶落归绝对没有狭窄的民族意识,她说过:“国中太神秘太丰沃,就算不是⾝为国中人,也会很喜住在里面。”她本就是天生喜爱这个民族,跟她的出生无关。眼看我们的三姐小——她最喜人家这么喊她,把自己一点一滴融进国中的生活艺术里去,我的心里充満了复杂的喜悦。女儿正在品尝这个社会里一切光怪陆离的现象,不但不生气,好似还相当享受兔同笼的滋味。她在台北市开车,每次回家都会喊:“好玩,好玩,整个大台北就像一架庞大的电动玩具,躲来躲去,训练反应,增加韧。”她最喜罗大佑的那首歌——《超级市民》,她唱的时候使任何人都会感到,台北真是一个可敬可爱的大都市。有人一旦说起台北市的人冷淡无情,三⽑就会来一句:“哪里?你自己不会先笑呀?还怪人家。”我的女儿目前一点也不愤世,她对一切现象,都说:“很好,很合自然。”三⽑是有信仰的人,她非常赞同天主教的国中风俗化,看到圣⺟马利亚面前放着香炉,她不但喜一大场,还说:“最好再烧些纸钱给她表示亲爱。”对于年轻的一代,她完全认同,她自己拒吃汉堡,她吃小笼包子。可是对于吃汉堡的那些孩子,她说:“当年什么胡瓜、胡萝卜、狐仙还不都是外来货?”我说狐仙是道地国中产,她说:“它们变成人的时候都自称是姓胡!”只有年轻的一代不看国中古典文学这一点,她有着一份忧伤,对于宣扬国中文学,她面露坚毅之⾊,说:“要有台北教会那种传福音的精神。”只述到这里,我的女儿在稿纸旁边放了一盘宁波土菜“抢蟹”——就是以青蟹加酒和盐浸泡成的,生吃。她吃一块那种我这道地宁波人都不取⼊口的东西,写几句我的话。我看着这个越来越国中化的女儿,很难想象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消失过那么久。现在的她相当自在,好似一辈子都生存在我们家这狭小的公寓里一样。我对她说:“你的适应力很強,令人钦佩。”她笑着睇了我一眼,慢慢的说:“我还可以更強,明年改行去做会计给你看,必然又是一番新天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