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沉默的大多数 > 关于格调

关于格调

目录

  最近我出版了一本小说《⻩金时代》,有人说它格调不⾼,引起了我对格调问题的‮趣兴‬。各种作品、各种人,尤其是各种事件,既然有⾼有低,就有了尺度问题。众所周知,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格调⾼,但总免不了要⼲些格调低的事。这就使得格调问题带有了一定的复杂

  当年有人问孟子,既然男女授受不亲,嫂子掉到⽔里,要不要伸手去拉。这涉及了一个

  带的问题,假如“礼”是那么重要,人命就不要了吗?孟子的回答是:用手去拉嫂子是非礼,不去救嫂子则“是豺狼也”所以只好从权,宁愿非礼而不做豺狼。必须指出,在非礼和豺狼之中做一选择是痛苦的,但这要怪嫂子⼲吗要掉进⽔里。这个答案有不能令人満意的地方,但不是最坏,因为他没有说戴上了手套再去拉嫂子,或者拉过了以后再把手臂剁下来。他也没有回答假如落⽔的不是嫂子而是别的女人,是不是该去救。但是你不能对孟子说,在生活里,人命是最重要的,犯不着为了些虚礼牺牲它——说了孟夫子准要和你翻脸。另一个例子是舜曾经不通知⽗亲就结了婚。孟子认为,他们⽗子关系很坏,假如请示的话,可能一辈子结不了婚;他还扯上了一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结论是舜只好从权了。这个结论同样不能令人満意,因为假如舜的⽗亲稍稍宽容,许可舜和一个极为恶毒的女人结婚,不知孟子的答案是怎样的。假如让舜这样一位圣贤娶上一个恶毒的妇人,从此在痛苦中生活,我以为不够恰当。倘若你说,在生活里,幸福是最重要的,孟老夫子也肯定要和你翻脸。但不管怎么说,一个理论里只要有了“从权”这种说法,总是有点欠严谨。好在孟子又有些补充说明,听上去更有道理。

  有关礼与⾊孰重的问题,孟子说,礼比⾊重,正如金比草重。虽然一车草能比一小块金重,但是按我的估计,金子和草的比重大致是一百比一——搞精确是不可能的,因为草和草还不一样。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换算关系,可以作为生活的指南,虽然怎么使用还是个问题。不管怎么说,孟子的意思是明⽩的,生活里有些东西重,有些东西轻。正如我们现在说,有些事格调⾼,有些事格调低。假如我们重视格调⾼的东西,轻视格调低的东西,自己的格调就能提升。

  作为一个前理科‮生学‬,我有些混账想法,可能会让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看了⾝上长⽪疙瘩。对于“礼”和“⾊”大致可以有三到四种不同的说法。其一,它们是不同质的东西,没有可比;其二,礼重⾊轻,但是它们没有共同的度量;最后是有这种度量,礼比⾊重若⼲,或者一单位的礼相当于若⼲单位的⾊;以上的分类恰恰就是科学上说的定类(nominal)、定序(ordinal)、定距(interval)和定比(ratio)这四种尺度(定距和定比的区别不太重要)。这四种尺度越靠后的越精密。格调既然有⾼低之分,显然属于定序以后的尺度。然而,说格调仅仅是定序的尺度还不能令人満意——按定序的尺度,礼比⾊重,顺序既定,不可更改,舜就该打一辈子光。如果再想引⼊事急从权的说法,那就只能把格调定为更加精密的尺度,以便回答什么时候从权,什么时候不可从权的问题——如果没个尺度,想从权就从权,礼重⾊轻就成了一句空话。于是,孟子的格调之说应视为定比的尺度,以格调来度量,一份礼大致等于一百份⾊。假如有一份礼,九十九份⾊,我们不可从权;遇到了一百零一份⾊就该从权了。前一种情形是在一百和九十九中选了一百,后者是从一百和一百零‮中一‬选了一百零一。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能使自己的总格调得以提⾼。

  对于作品来说,提升格调也是要紧的事。改⾰开放之初有部电影,还得过奖的,是个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在热恋之中,不说“我爱你”而是大喊“Ilovemy摸therland”!场景是在庐山上,喊起来地动山摇,格调就很⾼雅,但是离题太远。国外的电影拍到这类情节,必然是男女主角拥抱热吻一番,这样格调虽低,但比较切题。就爱情电影而言,显然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格调⾼雅,但是晦涩难解。另一种较为直接,但是格调低下。按照前一种方式,逻辑是这样的:当男主角立于庐山之上对着女主角时,心中有各种感情:爱祖国、爱‮民人‬、爱领袖、爱⽗⺟,等等。最后,并非完全不重要,他也爱女主角。而这最后一点,他正急于使女主角知道。但是经过权衡,前面那些爱变得很重,必须首先表达之,爱她这件事就很难提到。而女主角的格调也很⾼雅,她知道提到爱祖国、爱‮民人‬等等,正是说到爱她的前奏,所以她耐心地等待着。我记得电影里没有演到说出“Iloveyou”按照这种节奏,拍上十几个钟头就可以演到。改⾰开放之初没有几十集的连续剧,所以真正的爱情场面很难看到。外国人在这方面缺少训练,所以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是:虽然女主角很人,但不知拍了些啥。

  按照后一种方式,男主角在女主角面前时,心里也爱祖国、爱上帝,等等。但是此时此地,他觉得爱女主角最为急迫,于是说,我爱你,并且开始带有爱意味的⾝体接触。不言而喻,这种格调甚为低下。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只在于有无经过格调方面的加权运算,这种运算本⾝就极复杂,导致的行为就更加复杂。后一种方式没有这个步骤,显得特别简捷,用现时流行的一个名词,就是较为“直露”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爱对方为契机,把祖国‮民人‬等等——一爱到,得到了最⾼的总格调。而后者径直去爱对方,故而损失很大,只得到了最低的总格调。

  说到了作品,大家都知道,提升格调要受到某种制约。“文⾰”里有一类作品只顾提升格调,结果产生了⾼大全的人物和⾼大全的故事,使人望之生厌。因为这个缘故,‮导领‬上也说,要做到政治与艺术的统一——作品里假如只有格调,就不成个东西。这就是说,格调不是评价作品唯一的尺度。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另外那种东西和格调是个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孟子肯定会这么回答:艺术与格调,犹⾊与礼也。作品里的艺术,或则按事急从权的原则,最低限度地出现;或则按得到最⾼格调的原则,合理地搭配。比如说,径直去写

  男女之爱,得分为一,搭配成⾰命的爱情故事,就可以得到一百零一分。不管怎么说,最后总要得到⾼大全。

  我反对把一切统一到格调上,这是因为它会把整个生活变成一种得分游戏。一个得分游戏不管多么引人⼊胜,总不能包容全部生活,包容艺术,何况它本就没什么意思。假如我要写什么,我就本不管它格调不格调,正如谈恋爱时我决不从爱祖国谈起。

  现在可以谈谈为什么别人说我的作品格调低——这是因为其中写到了。因为书中人物不是按顺序⼲完了格调⾼的事才来⼲这件格调低的事,所以它得分就不⾼。好在评论界没有按礼与⾊一百比一的比例来算它的格调,所以在真正的文学圈子里对它的评价不低,在海外还得过奖。假如说,这些人数学不好,不会算格调,我是不能承认的。不说别人,我自己的数学相当好,任何一种格调公式我都能掌握。我写这些作品是有所追求的,但这些追求在格调之外。除此之外,我还怀疑,人得到太多的格调分,除了使别人诧异之外,没有实际的用处。

  坦⽩地说,我对⾊情文学的历史有一点了解。任何年代都有些不争气的家伙写些丫丫乌的⻩⾊东西,但是真正有分量的⾊情文学都是出在“格调最⾼”的时代。这是因为食⾊也,只要还没把小命一刀割掉,格调不可能完全⾼。比方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出了一大批⾊情小说,作者可以说有相当的文学素质;再比方说“文化⾰命”里流传的手抄小说,作者的素质在当时也算不错。要使一个社会中一流的作者去写⾊情文学,必须有极严酷的社会环境和最不正常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情文学是对假正经的反击。我认为目前自己尚写不出真正的⾊情文学,也许是因为对环境感觉鲁钝。前些时候我国的一位知名作者写了《废都》,我还没有看。有人说它是⾊情文学,但愿它不是的,否则就有说明意义了。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和“文⾰”时的‮国中‬人一样,心理都不正常。正常的心理是把当作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但不是全部。不正常则要么不承认有这么回事,要么除此什么都不想。假如一个社会的心理不正常,那就会两样全占。这是因为这个社会里有这样一种格调,使一部分人不肯提到此事,另一部分人则事急从权,总而言之,没有一个人有平常心。作为作者,我知道怎么把作品写得格调极⾼,但是不肯写。对于一件愚蠢的事,你只能唱唱反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