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
听说人才都是成群结队地出,这批没批上你就只能赶下一批了。但你的想法还是上批的,所以下批也难出头,夹在两种文化之间,会感觉到左右为难,上下不靠,非常茫。这么断裂的感觉非常像现在的京北,或者是我感受到的目前的京北。
不知道是京北变得越来越没劲,还是我变得越来没空虚,我现在是觉得京北没前几年好玩了,可能是属于我快乐的年头过去了。想当年京北流行过的东西,包括几年前的电PAR,那是我们最经常的乐娱就是周末去三里屯附近电子乐的俱乐部,还研究怎么跟着不同的节奏起舞。那时候可时髦啦。有一些俱乐部是营业到凌晨,我们如果没钱打车回家,地铁、共公汽车又没了的情况下,就会投奔一个俱乐部,然后靠在里面沙发上觉睡,梦里还能听到那让人头晕,让人恍惚的电子乐。当凌晨我们睡眼惺松地晃着离开俱乐部,会先去小饭馆喝碗⾖腐脑或者炒肝。我就是从那时候起爱上喝炒肝的。
而我们还有一个一直持续现在也快坚持不下去了的乐娱,就是看摇滚演出。从最早的五道口的嚎叫、开心乐园到接下来的豪运,现在的新豪运,无名⾼地,路尚。一路摸爬滚打下来,看演出的和演出的都换了几拨人,岁月催人老,成了的摇滚乐爱好者和摇滚乐手纷纷离开了摇滚乐,还有那些在暗处有的杀自有的患忧郁症有的被看成骂人偶像的乐评,还有那些曾昙花一现的摇滚期刊,都在更新换代。能坚持下来的不多,这需要爱好、能力和一些技巧,最主要的是在某些时候庒下自己的厌倦和惯作的念头。
孩子们曾经悉的地方一直在拆,从五道口到方舟书店,至今有人向我打听曾是一个小聚会点的方舟书店,而它已经拆了大概三、四年了。而五道口还是许多人喜购物和乐娱的场所。
前辈都在变老,我们逐渐变成前辈,体会到变老的感觉。新一代的摇滚小孩儿什么也不吝,比起我们当初有过之而不及,我们中间无可避免地形成某种鸿沟和代沟。
我的一个朋友,女孩,最早玩摇滚乐的一批人之一,现在她也在坚持,她的乐队已经出了两张专辑了。而她的生活显然
不像现在的十五、六、十七、八的摇滚乐爱好者那么洒脫和多姿多彩。有回她告诉我她看上一个看演出的小孩,觉得很有好感,可怎么也不知
道该怎么开始他们的对话“我总不能跟他说,‘嘿!小孩,姐姐喜你,告诉我你电话吧’?”你看你看,我们都成“姐姐”了,这⽇子过得
还有什么意思。
现在就连西单和长安街都变得那么没意思,京北越来越金钱化,再也没有了当初没有钱也很快乐,也没有了奇迹和梦想的可能。哪有什么梦想啊,那是包装,哪有什么奇迹啊,那是后边有人在罩着你。
京北现在真尴尬,几年前能代表京北的是海淀区,代表了文化和理想主义,现在君不见大家都去朝买房了吗?现在的京北缩影是朝区,朝朝,听上去多光灿烂,而海淀海淀,海里沉淀下来的能有什么好东西?现在的京北,就是越来越没京北的特质,现在国全的小孩儿,除了京北的不像京北人,哪儿的都像京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