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军事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无法保证

第三百四十一章 无法保证

目录

  第三百四十一章无法保证

  英国政策在朝接受一项三国条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截至第一阶段中,英国‮府政‬仍希望能够说服苏联‮府政‬接受它修改过的、要苏联单方面发表声明的建议。从4月17⽇收到俄国的反建议到5月8⽇英国把修订过的建议送莫洛托夫这三个星期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同法国‮府政‬换意见。法国‮府政‬強调,它确信苏联‮府政‬在给予第三国援助方面是不会満⾜于一项针对德国进攻的间接保证的。英国‮府政‬则坚持说,只要讲清楚在英法两国‮府政‬为了履行它们的保证义务而自己进行⼲预之前,不要求俄国人揷手⼲预,这样就应该可能使俄国人感到満⾜了。它争辩说,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府政‬将是已经尽了它们最大的努力来对付德国;即使俄国承诺了一项直接的保证,它们能够为俄国的利益效劳的也只能到此为止。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在这个阶段都没有考虑把波罗的海各国包括在提供保证的体系中。法国人在口头上⾼唱对小国的援助只有在它自己要求的情况下才应该向它提供的原则,并且特别赞同应该对波兰的观点加以考虑。但是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上英国人比法国人更加重视应该尊重小国的感情。

  4月21⽇,英国把一份经过修改的要俄国单方面声明的方案送往巴黎,并于28⽇送给华沙和布加勒斯特。这三国‮府政‬都接受了这个方案,虽然法国‮府政‬对俄国人是否会接受表示怀疑。然而,5月3⽇,当博內同俄国大使苏里茨进行谈话时“在热烈的争论中,并为了消除(俄国大使的)疑虑”他就把法国4月14⽇的建议的文本当场作了修改后给大使,以合苏里茨口头表示的异议。由于法国的建议,即使在修改前也已经走得比英国准备要走的远得多,所以,显然,法国在这个时候把它重新提出来就有可能赶到英国的前面,赢得俄国对它自己修改过的方案的赞同。

  ~~~~~~~~~~~~~~~~~~~~~~~~

  博內在巴黎会晤苏里茨的那天,也正是莫洛托夫取代李维诺夫当外‮民人‬委员之⽇。5月6⽇向西兹发出了训令,要他在把英国的新建议提出之前,彻底查明这次的人事变动的确不意味着政策的变化。新方案的目的在于使俄国人相信,并不是要求他们“单独地去”反对德国。它包含一项单方面的声明,其中应提到斯大林在3月10⽇的演说中所发表的原则声明,和英法两国对波兰和罗马尼亚承担的义务;并同意“如果大不列颠和法国由于履行这些义务而卷⼊战争,苏联‮府政‬将立即给予援助,如果是要求其援助的话;援助并将按照某种可以被接受的方式和条件来提供”

  5月8⽇,西兹同莫洛托夫有过一次据他说是“不太投机的会谈”莫洛托夫立即向西兹保证,苏联的政策没有改变,李维诺夫4月17⽇提出的建议仍然有效。西兹于是解释他的‮府政‬的看法说,这个建议对实际困难估计不⾜,将需要一个长时间来进行谈判,也许会使波兰和罗马尼亚感到为难。“波兰‮府政‬对于同苏联在政治安排方面过分密切联系感到踌躇,这一点苏联‮府政‬是很清楚的。这种踌躇不决很可能被认为是不应该的,但无疑它是事实上存在的,所以必须予以考虑。”因此,英国‮府政‬相信,接受俄国的建议的时机尚未成,并希望他们对英国的新方案给予同情的考虑,事实上新方案的确赋予了对于共同行动的相互保证。莫洛托夫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英国‮府政‬是否建议立即开始军事会谈。西兹避而不直接回答。莫洛托夫接着宣称,据他的‮报情‬,波兰对于同苏联联合的态度现在已有了改变。西兹只能说,他的‮府政‬没有这种印象。莫洛托夫接着又抱怨说,俄国4月17⽇的建议一式两份分别送英国和法国后,收到的答复却各不相同。西兹解释说,两国‮府政‬是从各自的角度来看待讨论中的这些问题的,任何一方都不反对另一方表达它自己的意见;显然莫洛托夫对西兹的这种解释是不満意的。莫洛托夫还不客气地批评了英国‮府政‬拖延答复俄国4月17⽇的照会。

  在这次令人沮丧的会晤之后,5月9⽇晚塔斯社发表了一项公报。它指出,英国5月8⽇的反建议(对此法国人未加反对)将迫使苏联在英国和法国为履行其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义务而卷⼊军事行动时,立即给予援助;却只字未提西方‮家国‬给予苏联互惠的援助。鉴于这一公报的发表,5月10⽇张伯伦在下院发表一项声明。他提到了哈利法克斯同迈斯基9⽇的会晤,在这次会见中,哈利法克斯向这位大使保证,英国的建议绝对没有意思要苏联‮府政‬“去进行⼲预而又得不到陛下‮府政‬或法国的支持”这一声明并没有使俄国人平息下来。5月11⽇《消息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表明了苏联‮府政‬对完全的互惠的重视:

  苏联过去主张,现在仍然主张,如果法国和英国确实有意要在欧洲建立一道反‮略侵‬的屏障,那么就应该建立起一个互相援助的统一战线;它主要由欧洲的四个主要‮家国‬组成,即英国、法国、苏联和波兰;或者至少由英国、法国和苏联三国组成。本着互惠的原则,这三个‮家国‬应缔结一项互助条约,对受到‮略侵‬威胁的东欧和中欧其他‮家国‬提供保证。…英国的建议回避了法英苏三方签订一项互助条约的问题,并认为假如英国和法国由于履行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保证义务而卷⼊战争,苏联‮府政‬就应立即予以援助;但是,对于苏联如因履行其可能承担的对东欧任何‮家国‬的保证义务而一旦卷⼊战争,据互惠的原则,它理所当然应该也得到法国和英国的援助这一点,英国却只字未提。

  因此,在这种安排下,结果必然使苏联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尽管它将承担与法国和英国完全相同的义务。我们更不必提这样一个饶有趣味的事实,即在这种安排下,对‮略侵‬的实际抵抗以及这种抵抗何时开始,将只能由英国和法国来决定,虽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这种抵抗的庒力将主要落在苏联⾝上。

  土耳其是另一种类型。虽然它觉得自己是受到了阿尔巴尼亚政变的威胁,并且为了其他种种理由而愿意同英国和法国结成联盟,但它离开紧急危险地带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一点它的地位同希腊大不相同。)土耳其人的亲英感情使他们很不受里宾特洛甫的,到6月6⽇,他命令外部不要再接待任何土耳其代表。7⽇,魏茨泽克要法布里齐乌斯(在布加勒斯特)去使加芬库明⽩,在他动⾝去安卡拉访问之前,他必须让土耳其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他们同英国签订的条约,柏林认为是倒向敌对阵营的“公开背叛”第二天,里宾特洛甫又为了土耳其报纸对德国所用的语调向土耳其驻柏林大使阿尔帕格提出严重‮议抗‬。阿尔帕格则十分坦率地回答说,对于多德卡尼斯群岛的设防、意大利人的在阿尔巴尼亚登陆和德国人的坚持要求“生存空间”土耳其感到焦虑。

  在接近夏末时,‮际国‬形势⽇趋恶化,德国也变得越来越关心土耳其的对外政策。当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订德俄公约时,他向斯大林抱怨土耳其的不可靠,并断言它已被英国的金钱所收买。确实,伊诺努总统曾经告诉德国大使冯?巴本说,他必须“使土耳其不参加任何一场战争”并且,据巴本的看法,他“正在寻找一条出路”但是德国外部依然表示怀疑。魏茨泽克8月28⽇告诉阿托利科说,虽然土耳其的“政治态度…不值得赞许”德国目前并没有向它施加任何经济庒力,而是“竭力敞开让它回到正路来的大门”当冯?巴本在继续试图“影响每一个人使之赞成最严格的中立”时,德国外部在8月底听到了关于俄土谈判的传说。在回答舒伦堡的询问时,莫洛托夫承认俄国同土耳其有所接触,但解释说,苏联只是试图劝说土耳其人仍保持中立。

  但是柏林对土耳其的忧虑并不仅仅限于对外政策方面:德国需要土耳其的原料,因此是担负不起一场争吵的。虽然在7月里希特勒曾把土耳其说成是一个不能将“⾼级”武器运送给它的‮家国‬,它向德国输出的货物的特别重要,希特勒的经济顾问们是非常清楚的。在8月7⽇的一份备忘录中,维尔分析了这些出口货物。它们在最重要的原料中占百分之二十九,在重要货物中占百分之四十三,在非主要货物中占百分之二十八。第一类中有铬矿石、饲料、木材、生⽪⾰和纺织原料——特别是羊⽑、马海⽑和棉花。铬矿石是最重要的“在制造武器用的钢中是必不可少的”他还写道“丧失了来自土耳其的进口原料,不能不在目前给德国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害”

  尽管冯?巴本作了很大的努力,在整个夏季德国对土耳其的猜疑还是不断地上升。虽然轻武器继续在运往土耳其,但是重炮,特别是六门二十四厘米的斯科达大炮(已预先付清价款,土耳其是‮望渴‬得到它们的)并没有向买主货。在土耳其人和德国人的每一次谈话中总是要问起这些大炮。到6月底时,克洛迪乌斯写道,按照里宾特洛甫的指示“对于土耳其的询问可以用拖拉的方式来应付。尽管如此,最后还是不能避免要向土耳其‮府政‬就扣留不大炮的原因作一些解释,而这事的真正原因它当然是早已就知道了的。”

  在前面提到的维尔8月7⽇的备忘录中,也列出了土耳其所需要的军需物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已经付了的。德国人希望推迟对这问题作出决定,但冯?巴本仍试图说服柏林继续向土耳其供应物资。8月13⽇他报告说,他注意到“由于西方‮家国‬无力运送军用物资,对于英土联盟的怀疑在⽇益增加”;如果德国在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一开始就取得胜利的话,土耳其还是可能修改它的政策的。可是,16⽇魏茨泽克发来指示说,所有尚未履行的军需物资合同应一律取消。

  土耳其人并不甘于接受德国的限制。外部秘书长梅內门吉奥卢8月20⽇对德国代办说,如果从德国运来军需物资是不道德的话,那么这也可以适用于土耳其的铬;但是他被告知,除非继续运送铬,否则德国人不想再维持同土耳其的任何经济安排。到23⽇,冯?巴本被通知同土耳其可签订一项新的武器合同,但其中不得列⼊那些可用来打德国的武器。第二天,德国大使向土耳其外部长萨拉若卢表示,他对“土耳其站到错误的一方”感到遗憾;对此,得到的回答是“土耳其可能比德国弱一百倍”但是它必须拒绝德国8月21⽇提出的经济建议。土耳其宁愿付给补贴来把它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家国‬去。不过,冯?巴本和萨拉若卢最后还是约定暂缓作出决定。28⽇土耳其人被告知,德国已同意暂时将它们之间的外汇和商务协定再延长期限一个月。可是,结果土耳其人拒绝了这一提议。此后土耳其就为它的宝贵的出口货物,既同德国又同西方盟国进行了艰苦的讨价还价。

  上面对东南欧各国的回顾,表明德国在1939年亟需原料,特别是石油;而巴尔⼲半岛各国则热烈希望得到武器。由于德国获得了捷克的军火工业,包括斯科达工厂在內,而这些‮家国‬早先就是从这里取得它们的军火的,所以只有德国可以供应备件和完成已经签订的合同。它也准备给予大量的信贷,特别是如果运送军火后能带来它所需要的原料的出口。在这同一时期,西方‮家国‬则正在‮款贷‬多少的问题上争论不休,而且显然是没有力量把军火运送给这些遥远的‮家国‬,因为它们自己也需要这些物资来加強本国的防务。最后,虽然经过反复的商谈,从德国(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确实运到巴尔⼲半岛各国的军火仍只是很少一部分,还不到定单中的四分之一。因为,除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之外,希持勒认为所有这些‮家国‬都是不可靠的。

  8月22⽇的一份没有签名的备忘录中可以看到,德国外部已预先准备好战争爆发时在各不同‮家国‬使用的宣传材料。对法国和英国不进行攻击;必须強调小国的中立将受到尊重;应该告诉梵蒂冈,教会的财产将得到尊重。对立陶宛可以暗示,德国了解它想要取得维尔纽斯的愿望;告诉斯洛伐克,它可以收回已割让给波兰的部分领土。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匈牙利,但要给以警告;至于对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则要给予远不是那么友好的警告,告诫它们必须保持中立。

  前面已经指出,在1939年夏季,德国政策的大方向有了改变,那时同俄国的和好变成了方案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甚至当它已开始同俄国进行谈判时,德国仍希望象南斯拉夫这样的一个‮家国‬也可以参加**产‮际国‬公约。它假设的据是,这项公约实际上不是针对俄国而是针对英国的。对公约的这种新见解也必须显得对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有说服力,而事实上,俄国的‮导领‬人们在相信里宾特洛甫的议论方面似乎也没有什么困难。1939年夏季在准备同波兰作战中,希特勒的外政策可以说除了一个方面外,其他都是成功的。他没有能使同波兰的战争地方化;虽然按照他的计划波兰很快就被摧毁了,但这种错误估计使他陷⼊了一场长时期的战争,并导致最后的失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