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曹贼 > 第87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

第87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

目录

  曹朋的书房很整洁,乍看不像是个男孩子的房间。

  哪怕是有家奴跟在后面收拾,男孩子的房间,总难免会有些杂乱。但曹朋的书房,却非如此。

  书房坐落在坞堡的一隅,地势较高,背靠龙山。

  两排厢房依山而建,形成一个半圆的独特形状。靠山异变,青山绿水;另一边,则有一排篱笆。

  正对着篱笆的青山绿水间,是一个独立的房舍,这就是曹朋的书房所在。

  据说,这座坞堡原本是许县一个大豪所有。后来这位大豪站错了队伍,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诬陷与太平道有勾连,门抄斩。此后,坞堡便被空置下来,知道曹迁都许县之后,才算重新启用。

  整体而言,坞堡的构造很合理,并带有极为明显的书卷之气。

  而这座书房,无疑是整个坞堡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曹朋把这里选为书房,一边方面是由于地势好,视野宽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独特的雅致,非常符合曹朋个人的审美观点-----

  两排厢房,是王买、邓范和夏侯兰居住之所。

  此时夏侯兰正在炉棚里帮曹汲掌火,所以这小院子里,也就变得格外安静。典韦拉着邓稷带路,荀彧跟在两人身后。他原本是想去看曹汲造刀的状况,不过见典韦那火急火燎的样子,也不再催促。反正都是在坞堡,先去哪儿不是一个样子?况且,荀彧也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典韦这幅模样。

  “叔孙,这是你弟的住所?”

  荀彧走进小院,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氛。

  书房很大,大门两旁写着一副楹联。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原本是明代东林魁首顾宪成所书的一副楹联,如今却被曹朋无的剽窃过来。

  说实话,那字倒也普通,算不得什么出奇。可这内容,却蕴意深刻。以至于荀彧看到这幅对联时,不由得驻足凝视,久久不语-----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时期。距东汉末年,尚有七百余年时间。荀彧却意外的发现,这小小楹联中,似有无穷奥妙,一时间却又说不清楚。

  楹联,对仗之学。

  这种语言文字,讲求平行对称,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二元观念,又悄然吻合一处。

  易传谓:一之谓道。

  而《荀子-礼论》中也有:天地合而万物生,合而变化起的说法。

  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

  楹联这种文学形式,如果放在后世,也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究竟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未尝可知。楹联,一左一右,上联与下联,相合。如果但举半联,似乎没什么蕴意。可二联合在一处,顿时产生出无穷奥妙,就犹如那轮转一起的乾坤。

  荀彧是大家,对这之说,自然极为熟悉。

  初看那楹联内容的时候,他倒不在意。两联若不合在一处,单一而论,看不出什么特别----用词很直白,很俗气,好像上不得台面。但如果把两联连在一起,荀彧也不由得为之称赞。

  “叔孙,这是谁写的?”

  邓稷挠挠头,有些尴尬。

  他来许都这么久,一直帮典韦忙虎贲军的事情,对这边坞堡里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太了解。

  于是在楹联前驻足,片刻后低声道:“若以字迹而论,似乎是阿福所书。”

  他也是个有学问的人,一眼看出,这楹联的不俗。

  特别是楹联的对仗,一看就知道与众不同。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令人为之拍案叫绝。

  这,真是阿福所做吗?

  如果不是楹联的字迹的确是出自曹朋之手,邓稷断然不敢相信,这是曹朋所为。原因很简单,邓稷对曹朋,也算了解。当初在邓村的时候,曹朋似乎并不认得太多字,很多还是邓稷教授。可现在,只看楹联用字的巧妙,邓稷自认,无法做到这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荀彧站在楹联前,呢喃自语。而后他目光一转,又落在旁边的楹联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好气魄,好志向!”

  荀彧抚掌称赞。

  典韦是看不出这其中奥妙来的,他这会儿,正急着想要看曹朋留给他的东西。

  “都到了,咱们进屋再说。”

  说罢,他迈步就走进了书屋,荀彧连忙跟进。

  这个时候,荀彧已不把曹朋视作简单的少年,而是一个才华卓绝,天资聪慧的天才。

  他很怕典韦进屋后,破坏了什么。所以跟着典韦走进书屋,却见空的书房中,正对着窗户,摆放一张书案。书案上,放着一摞竹筒,还有一叠麻纸,上面似乎写写画画着什么。

  除此之外,书房里再也没什么摆设。

  荀彧扭头向邓稷看去,那意思是在问:为何你弟这边,没有书籍?

  邓稷苦笑一声,走过去,拿起书卷。

  “我们这才来的匆忙,加之原先就没什么藏书。就连阿福这两卷平时诵读的书籍,也是别人所赠。我那里倒是有些藏书,可惜阿福对刑名律法没兴趣,所以对我那些书,也很少留意。”

  荀彧接过来,展开扫了一卷《诗》,一卷《论》,还有一卷《尚书》。

  真正让荀彧感到吃惊的,还是那书卷一角的字迹:“鹿门山?”

  他抬起头,向邓稷看过去“叔孙,你这弟,难不成是鹿门山弟子吗?”

  邓稷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阿福本有机会成为鹿门山弟子-----可因为得罪了江夏黄氏,最终只得逃离南,此生恐难有机会了。”

  能被鹿门山看重,这小子果然不一般!

  颖川,是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地方,虽世家林立,但同样有着极好的学术氛围。颍川书院,在东汉末年,那是为天下士子所仰慕的地方。早年间锢之争的李膺,陈蕃等人,皆出自颍川书院。包括荀彧、郭嘉,也是颍川学院的学子。相比之下。鹿门山私学的质更重一些,二庞之名,也极为响亮。荀彧当然也知道鹿门山的名气,不由得对曹朋,又高看一眼。

  “这都是什么东西!”

  典韦突然大声咆哮。

  他手里拿着一摞麻黄纸,上面也不知是用什么工具画出许多奇怪的图形。

  “让我看看?”

  荀彧突然有些好奇,他认为,曹朋这个被鹿门山看重的少年,书写出来的东西,理应不同凡响。

  图画,是用炭笔所书,画了一排排小人。

  小人儿们做出各种队列,有的似乎是在行进,有的似乎是在站立,还有的-----荀彧说不清楚。

  把这些图纸一一看完,荀彧也不太明白。

  不过,最后一页图纸上,却写着密密麻麻的炭笔小字。

  曹朋说:虎贲军既然是从各军招揽的豪勇锐士,那么其勇武自然无需担心。关键在于,如何能在最短暂的时间里,让他们形成战斗力。秦风无意中曾说,执子之手,修我戈矛-----

  战场上,战士们最应该注重的,不是个人的勇武,而是整体的战斗力。

  彼此间的相互配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团体的荣誉感。这些东西听上去很空泛,但却又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袍泽,上战场后,谁又敢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

  虎贲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各支人马,彼此不熟悉,没有信任,没有荣誉感。

  那么,典韦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人捏在一起,彼此相信,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其次,令行止-----前进不,后退不慌。在这里,曹朋用到了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按照曹朋的解释,如果典韦能把虎贲军按照这种标准训练,面对十倍虎卫,亦可以轻易击溃-----

  荀彧抬起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典韦。

  “文若,你这是在笑话我吗?”

  “我笑你什么?”

  典韦气呼呼道:“病急投医,找个小娃娃出谋划策。”

  荀彧忍不住哈哈大笑“君明啊,我可不是笑你这个,我是笑你,有眼无珠啊。”

  “此话怎讲?”

  荀彧也不解释,把那一摞文稿递给了邓稷。

  “叔孙,你来给他解释。”

  邓稷接过来,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把曹朋的原话,又详详细细,深入浅出的讲解一遍。

  典韦眼睛渐渐眯起来,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这么说,这东西可行?”

  “你大可试试看,如果你不愿意,就把它给我,回头找人尝试。”

  “-----”

  典韦一听,立刻急了。

  他二话不说从邓稷手中抢过文稿,往怀里一踹,虎目圆睁,凝视荀彧道:“这是我的!”

  那一副小孩子的模样,逗得荀彧哈哈大笑。

  “君明,没人和你抢-----不过你若真能照此练出一支兵来,估计主公早晚会找你讨要。”

  “嘿嘿,反正现在,它是我的。”

  荀彧摇摇头,迈步往屋外走“阿福说的这些,颇有道理。不过,你训练的时候,最好还是多向阿福请教一下。这孩子看起来有很多主意,的确非同一般。还有,带上叔孙,我觉得他练兵比你强,至少给你当个司马,绰绰有余。”

  典韦如小啄米一般,连连点头。

  “走,看过了小曹的本事,再去领教一下,大曹的手段。”

  不知不觉,荀彧对曹朋一家的称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曹,小曹-----

  邓稷在一旁听清,忍不住呵呵笑了!

  走出书院,三人一路往炉棚方向走去。

  就在这时候,就见从坞堡外急匆匆跑来一个人“叔孙,叔孙-----不好了,阿福他们,和别人打起来了。”

  “啊?”

  邓稷不由得大吃一惊,仔细看去,一眼认出,来人正是邓巨业。

  邓巨业此时看上去,很有些狼狈。衣衫褴褛不说,脸上还带着一块乌青。

  典韦一见,不由得然大怒。

  “哪个混蛋,竟敢生事?”

  ------------

  这个混蛋,很了不得。

  曹朋典四人,陪着张氏和曹楠进了许都之后,直往西里许而去。

  古时的医生,大体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游方医生,很多时候,这种医生都是招摇撞骗,没有什么真本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名鼎鼎的华佗,就属于游方医生。似华佗那种人,游方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医术,增强阅历-----还有一种可能,则是皆游方的机会,结识权贵,以求飞黄腾达,这都不一定。

  还有一种,是坐堂医。

  大都是居于一地,开设医馆。

  这种人,往往有一定名气,在当地也有些社会地位。

  许都作为帝都,自然不缺名医。许多洛、长安的名医,纷纷前来许都落户,以求取更大声名。

  曹朋陪着张氏和曹楠,来到西里许一家名叫回堂的医馆。

  这馆中的坐堂医,名叫肖坤,个头不高,矮矮胖胖。五旬左右的年纪,头发半黑半白,说起话来,也慢条斯理,带着一股很浓郁的关中口音。此人原本是长安的坐堂医,随汉帝一同逃往许都,并很快安顿下来。整个西里许,无人不知道这位肖坤肖先生的名头,专治妇科。

  “母亲、姐姐,你们在这里看先生,我和阿哥哥,去买些东西。”

  张氏于是点点头,陪着曹楠在医馆中等候。

  而典则拉着曹朋,径自往外走。

  “阿福,我带你去个好地方,估计你一定会喜欢。”

  “什么地方?”

  “嘿嘿,你到了就知道了。”

  曹朋本想着买一些生活用品,却被典拉着,径自来到一个大院子里。

  走进院子,曹朋才知道这里竟然是一个斗兽场-----恩,也不能说是斗兽场,换成斗犬场,可能更妥帖。

  斗犬场里的斗犬,大都是以一种广东南海特产的沙皮犬为主。

  在东汉末年,这种沙皮犬又叫做大沥犬,或者打犬,从南海引进,逐渐成为中原达官贵族们所喜欢的一种运动。由于沙皮犬皮肤松弛,不容易被咬伤,所以很适合做斗犬来驯养。当然了,在后世斗犬这种活动,或明或暗一直存在,而斗犬的种类,也有很多种,沙皮甚至排列不进前十。曹朋前世为破案,也见过很多次场面血腥的斗犬比赛,远非眼前这种斗犬可比。

  不过看得出来,典兴致

  两头沙皮正在场地里撕咬、打斗,浑身鲜血淋漓。

  一干权贵子弟,大呼小叫个不停,看上去都非常的兴奋----

  “怎么样?”

  “很普通嘛-----”

  典很来劲儿,可曹朋说句心里话,对此还真没有兴致。

  “阿哥,我对这玩意儿真没太大兴趣。要不然你在这里玩儿,我去买点东西,一会儿医馆见?”

  “买什么东西,回头给我个单子,我找人就是。阿福,我跟你说,今天这种场面可不多见,有好多打犬参战。怎样,有没有兴趣,赌一把?”

  曹朋摇摇头,看了看周围大呼小叫的人们,不仅微微晒然。

  这些人,还真是好赌啊-----不过想想也是,东汉末年的娱乐生活,的确不怎么样。除了那几样之外,人们的娱乐活动,好像就剩下打*炮生孩子了-----出而作,落而息,听上去的确是一种美好而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若仔细一想,又何尝不是因为物质生活的匮乏所致?

  赌,是人之天啊!(PS:各位书友!进不来书评的请登录这个网址试试!)

  慢着,如果我-----

  曹朋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如果我这么做的话,未尝不是一种生财之道?单凭典韦的照拂,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时间长了的话----即便是自己把老爹炒作起来,同样也需要钱帛上下打点。

  谁敢说,曹麾下,没有不贪财的人?

  至少,曹朋就知道有那么一个人,似乎是非常贪财。

  恩,如果做这种事情的话,似乎还真就需要与此人合作。凭借他的身份和背景,应该不会太难。

  不过,想要说动这个人,恐怕也不太容易。

  曹朋还要担心,一旦生意做开了,保不住会被对方侵资产。后世的法治社会里,这种事情还层出不穷,更不要说是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代。至于市场?曹朋还真不太担心-----只看这斗犬场中,一个个红着眼睛,大呼小叫的纨绔子弟,权贵达人们,就能看出个端倪。

  这件事,还需要仔细筹谋一番-----

  曹朋这边想着,就想的入神了。

  “咦?”就在这时,曹朋听到身边典,发出一声轻呼。他回过神来,就见典歪着头向旁边看,嘴巴里(16蓝芒最帅!)还自言自语的说:“真晦气,他怎么也在这里?”

  “谁?”

  曹朋顺着典的视(16花花手打更帅)看去,就见不远处,斗犬场围栏旁边,一个年纪不大,看上去好像和典差不多的少年,正大呼小叫,兴奋异常。这少年生的肩宽背厚,大,乍看有点像头猛虎。个头比典低一些,不过手臂很长,好像秋猿长臂一般,使得整体非常不协调。

  似乎觉察到了典的曹朋的目光,少年扭头看过来。

  一双细长眼眸,乍看犹如毒蛇。

  他见到典,不由得微微一怔,脸上顿时出一抹古怪笑容,转身向典曹朋走过来-----

  典轻声道:“这家伙就是许老虎家的虎崽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