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锦衣为王 > 第四百八十章 知兵事

第四百八十章 知兵事

目录

  “嗷嗷”四百鞑官亦是菗刀在手,一起拍打起来,一边拍打,一边嗷然而吼,声音大的骇人,犹如一股恐怖之极的声浪,向着四周弥漫开去。

  …

  “曹家用这么多鞑官,曰后非受其反制不可。”

  在与曹府相隔不远的地方,一栋⾼楼之內,窗户打开,內里也没有灯火,但有三五人凑在窗前,正在向下看着。

  如果有光线的话,就可以看到几个人全部都是精明外露,仿佛全⾝都装了消息机关,一碰一下,便可以滴溜溜的转动起来的机灵人物。

  都是人到中年的模样,有人精明外露,有人显的城府颇深,也有人一副酷厉模样,皱眉凝神,似乎在公堂断案。

  这一群人,都是颇具威仪和內在,叫人一瞧就不是凡俗之辈,而且,正是中年时候,是体力还很不错,而人生和为官经验都已经到了顶峰的时候儿,这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自然也是为了曹家这里的变乱,面对如此乱哄哄的局面,他们却是如同看戏一般,闲闲在在的,桌上放着一些小食,还有冒着热气的茶水,除了不敢张灯怕引起注意之外,简直就是一场秉烛夜谈的诗会,风雅而有趣,是文人雅士们闲时的最好。

  主人叫余子俊,景泰二年的进士,请来的几乎也全部是景泰二年的同年。说来也怪,景泰二年并不是个特殊的年份,但是这一件出的进士官运都很不坏,眼前这几位已经全部做到了六部的堂官,要么也是小京卿的位子,官拜三品四品,或是在通政闲曹,或是户部和吏部的侍郎,总之,都是有重要的执掌,而且,內拜京卿,外转巡抚都御史,到这会子,到了这个位子,都已经是升官和执掌一方的重要关头,景泰二年到天顺二年,时间不久,这一界进士们的官运,算是官符如火了。

  客人中,颇显刚愎之⾊的叫王越,以知兵著名。还有一位叫做陈鉞的,亦以知兵闻名,两“越”虽是同年,专攻一块,交情就显的很深厚了,今夜事起,余子俊暗中派人邀约,两人也是青衣小帽,联袂而来,显的交情极为深厚。

  再有几位,则各有职司,总之,也都是方面大员。

  至于有一位已经要外放的,则是官运不得意的前辈,正统七年的进士韩雍。此人将由京卿外放到江西做巡抚,以他右佥都御史兼任江西巡抚,算是升迁,所以韩雍脸上颇有欢愉之⾊,话说也有点儿言不及义。

  只有在曹家闹腾的不成模样时,他才皱眉说话,说的,也就是适才的论断之语。

  “怎么?”余子俊为人诙谐,颇好朋友,所以府上经常是座上客常満,樽中酒不空,颇为讨喜的一个人。韩雍要说起脾气之大,为人之刚愎,其实还远在王越之上,余子俊能敷衍的很好,就说明主人确实是一位长袖善舞,很善交结朋友的人物。

  此时他拿韩雍打趣,因为从科名上来说,韩雍是前辈,别人不好说什么,只有余子俊的交情够,因此笑着道:“‮生学‬还以为熙翁在操心江西巡抚任上的事,无心顾及其它咧,怎么,也瞧着曹家那里闹的太不成话了?”

  “呃,这个这个…”韩雍満脸通红,颇为不乐的盯了余子俊一眼,看到对方一脸的诙谐,倒也不好说什么,也只得一‮头摇‬就罢了。

  “熙翁,”王越向来对任何人都不服气,崖岸⾼峻,清刚自诩的一个人,又向来以知兵闻名,所以对韩雍的判断并不服气,当下带着一点不服之意,语气也有点激烈的问道:“难道老先生以为,曹家能成大事乎?”

  王越虽然官职未显,但最近已经有风声出来,他就要外放山东按察使。文官外至按察,转布政,或是直接为巡抚兼副都御史,都是大拜的前兆。因此,韩雍也不小视他,目光与对方直视,答道:“某以为,胜负在五五之间。”

  “‮生学‬倒不这么觉得,”王越平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道:“鞑官素无纪律,虽勇悍,但无法部勒以军法,所以,必败无疑。”

  “虽是如此,君没有想过內应之事么?”

  “內应?”王越大感震惊,不过,他很聪明,很快就明白过来,面⾊也是转为苍白,良久之后,才吃吃道:“老先生说的是曹吉祥这权阉吗?”

  “自然”韩雍面⾊也是凝重之极,‮头摇‬道:“如此大事,曹吉祥岂能不与闻?咱们离的近,已经看的清楚。你们看,天快五更,一会就有亮⾊,虽然大雪,但今晨亦有朝会,一会儿甲士破门,曹吉祥在內主事,曹钦拥兵控制皇城和宮城,锦衣卫那边杀声响亮,显是还有大军围攻,如此,三家权臣去其一,两家联手,朝纲还有什么可说的”

  “有大学士李贤等”

  “一介书生,并无兵权,况皇上如果落入他们手中的话,那可真是奈何,奈何”

  “君臣大义已分,就是他们也做不得逆上之事”

  “若有理由废帝,又当如何?”

  “这,真真是玩笑话,熙翁莫非饮茶也能饮的大醉?”

  “不然,我没有醉,更不是胡话。历来政变者,都有想好的理由。不然,汉之霍光废汉帝,一个月做一千多件恶事,你们信么?”

  “这…”到这时,众人已经被韩雍说服,都是瞠目结舌,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韩雍自己虽然说服别人,但也是五中如焚。

  他们到这个位子很是不易,十年寒窗也罢了,服官之后,要应付上司,同僚,奉承皇帝,知应宦官和锦衣旗校,为小官时,要有自保之术。

  同时,俸禄微薄,明帝驭下甚是刻薄寡恩,不要说和宋比,就是比诸汉唐,也是差的老远老远。

  一品大员不过年俸一百多石,而汉之太守都有两千石,这差距离真是太大了一些

  为地方官,还有一些灰⾊收入,为京官者就只有苦捱和借债两法了。

  好不容易,到此九转丹成之际,偏又是如此乱法,又怎么能叫人不忧心如焚。

  国事家事,联在一处,谁愿朝纲如此混乱?

  廷臣李贤,自然也是他们的主心骨,虽然韩雍对李贤并不服气,但也巴不得李贤等人能拿出一个切实的办法来才好

  大势,他们也是看出来了。皇帝对权臣不満,甚至是害怕,对宦官虽然信任,但也知道此辈不足以治天下。

  皇帝虽不是明君,但好歹知道大事要文官来做,种种举措,都是向着这上发展。廷臣之受重用,李贤等人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是一回事,也是正好和皇帝并太子的需要契合,所以君臣相得,甚是默契。

  如此再下去几年,等地方军权到手,再来改良‮央中‬,分三大营为十二团营,让京营武力分散,也是文官一并推动的一项好改⾰。

  军权一散,分而治之起来就更方便容易了

  再继续从勋臣里挑一些能⼲听话的,分而制之,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把权柄全部掌握在手了。

  怎耐计划没有变化快,‮夜一‬之间京城內局面大乱到这种地步,又岂能不叫人惶恐害怕,扼腕痛惜

  “要是曹家得了势,”韩雍面白如纸,但仍然很决绝的道:“吾当出奔到江西任上,绝不留在京城之內。”

  “甚好。”余子俊也收了脸上轻松的表情,关上窗子,又拍手叫来佣仆点灯,等房內一盏油灯点亮之后,他才缓声道:“这种局面,出奔在外更有益于国事。”

  “要是李大学士也能出去,就更好不过。”

  “不然,”有人反驳:“曹家这样的人家,真如禽兽一般,我辈在他们面前,根本无说话的余地。但李原德能叫曹钦也服气,甚至敬他三分,除了他之外,我想不通还有谁能如此?”

  “是了”众人同时悚然,齐道:“內里有他,外里再有准备,事情就容易些了。”

  “这也是最后一步。”韩雍道:“真到这种局面,吾恐大明社稷危矣。”

  以他所说,肯定是蒙古人支持的曹家得势,京城之中大乱,虽有李贤在內,恐怕也稳不住大局。

  局面一乱,外敌一入的话,那就更加危险。

  各地亲藩,是不是要趁乱起兵,也很难说。真到这种地步,就算起兵杀了曹家満门,明朝也是大失元气,恐国运很难再起了。

  “唉,夫复何言”有人道:“唯有同舟共济,以度危局”

  更有人言道:“张佳木虽可恶,擅捕擅抓,但好歹不象曹家这样目无纲纪,而且,还有勾结蒙古鞑子之嫌。”

  “说这些无用了。”韩雍语气冷峻,但不容质疑:“锦衣卫那里是守不住的,我有消息,是两件伯爵总兵带五六千京营官兵,这,如何能守得住?”

  “唉,说的是了。”这一回连王越也是服气,垂头道:“看来是无计可施了。”

  “此时就要看吾辈的了。”韩雍断然道:“就看李原德那里有什么安排了。”V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