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锦衣为王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六十二章 监军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六十二章 监军

目录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六十二章监军

  “为老夫人寿,需尽饮此杯。”

  天气冷了,张府延请客人的地方都收拾的极为精洁,也全部刚刚裱糊过。大客厅里摆了几十桌,花厅里头有小戏,最亲近的客人,就摆在大花厅和戏台左侧的小厅里头。

  热气腾腾的各式火锅,冷盘热盘,放了満満一桌子。

  和当时宴客的普通规矩不同,一人一几或是四人坐的小方桌才是主流,张府这里倒是⾰新了,一律的大圆桌,能坐十几个人,吃饱了便去看杂戏,要不然就回来吃上几巡,都很随意。

  小厅里头人并不多,最低⾝份的也得是指挥佥事,都是跟随曰久的老人儿,所以彼此间情意很深,说话喝酒,都很随意。

  喝上几巡,为老夫人上寿之后,说话就更加随意了。

  如这种各部门脑聚集的事,在锦衣卫来说也不是天天有,机会难得,各人都是交头结耳,彼此交换意见。

  只有⻩二几个耝货,办事可以,心思实在不够灵动,此时只是甩开腮帮子胡吃海喝。张府的菜,不大讲究食材,什么熊掌猩net鹿尾之类,向来不曾备办。

  但眼前这火锅,汤料是秋天时的冻蟹膏所熬成,香气扑鼻,光是这一锅汤就叫人食指大动,再加上关外送来的冰jī、白鱼、南边送过来的特长,蓟镇送来的上等羊⾁薄切成片,都是精中选精的贡物,送到皇宮之后,自然少不得张府一份。

  光是这些食材,说着不惊人,但不是第一等的权贵之家,想见一见都难。

  桌上的冷盘,鲜芹和⻩瓜等物也是犹为难得,所以⻩二等饕餮之徒顾不上别的,只是埋大吃。

  他们只管是吃,别的人是三五成群,窃窃sī语。

  年锡之和陈怀忠等文官亦是自成系统,每人都是一个小小巧巧的海棠杯,略吃些菜就不再吃,只是手中持杯躲到一边,彼此说些闲话。

  “却不知道徐大人到了何处了?”

  徐穆尘走了已经快一年,按郑和下西洋的脚程来算,怕也早就过了南洋地界,到了更远的地方。

  当时的海图在宣德年间就已经烧光了,虽然张佳木下令出过海的人按回忆和一些残余的资料来汇出海图,但毕竟时隔时间太久,懂得星位和绘图的老海员所剩无已。

  其实以郑和下西洋时的造船和定星绘图的技术水平,从南方往‮京北‬运送物资是很轻松的事,毕竟不是远洋航行,可以沿着大6线近距离的航行,风险有限。

  就是当时的人只知道以大舰队耀武扬威,对真正的国计民生丝毫没有考虑。而考虑这些的文官又无限趋向于保守主义,既然浪费,就⼲脆不要。

  这种思维方式当然叫人哭笑不得,不过在没有好办法杜绝皇帝无限制的使用民力的前提下,也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出海近一年,留在京中的人自是不安。

  究竟如何,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唯一可堪告慰的就是船队规模很大,很难因为一场风暴而被消灭。

  至于海盗什么的,恐怕更难是金千石等精锐官兵的对手。

  虽只数百人,在南洋一带恐怕能敌数千土著,‮全安‬上不必太担心。

  功夫做足了,但当时的人对大海外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担心和传言,‮国中‬毕竟是农耕民族,除了近海的省份,普通人对大海就有一种无知而畏惧的情绪。

  陈怀忠和年锡之都是內6山西人,情绪上很容易就共通起来。

  “唉,茫茫大海,不知道徐年兄安危如何。”提起这个,年锡之对张佳木都是颇有怨气“眼下卫中事多,要是他在,恐怕吾等肩头庒力便要小很多。”

  “呵呵,原是如此。”

  徐穆尘若在,陈怀忠倒是不能上位,所以这个话题也就不能继续下去了。

  好在话头已开,底下就很好办了,当下想了一想,便是又笑道:“东宮最近又进了一批shì读学士,其中有一人,怕是你还认识,喔,不仅如此,怕是太保也识得的。”

  “谁啊?”年锡之被勾起了好奇之心,问道:“说来听听。”

  “原本的监察御史杨暄啊。”

  “哦,是他”

  杨暄倒真的是老熟人,张佳木起家,倒也是和他关系很深。当初赫赫有名的东厂暗探弄出的雷击案,实则就是在夹墙蔵了大量火药,借着雨天引火起爆,当时杨暄的政敌想用这种手段来攻掉此人。

  这还是景泰旧事了,杨暄算是王骥的人,也是护卫当今,所以当时的东厂上承景泰帝意,对此人百般刁难。

  还好张佳木查出真相,使得此人回复‮白清‬,等天顺复辟之后,杨暄也就官符如火,很快就升到佥都御史,又放在江西当按察使,在外两年,终于返京,却没有回都察院,直接做了翰林学士,又到东宮shì讲。

  对当时文官的安排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好了。伺候东宮,可保几十年富贵,新皇即位,无疑就是內阁宰相,所以翰林加东宮讲官,就等于是现成的储相。

  陈怀忠这么一说,年锡之便是笑道:“想来这是皇上的意思。”

  “这,倒没听说。”

  杨暄复起,不知道是谁在皇帝跟前的建言,按说这是总务宮內司的‮报情‬渠道和负责的范围,但宮內司没有消息,陈怀忠就也只能含糊以应了。

  “不知道?”年锡之一皱眉,想了一想,便道:“对旁人来说,这个新职自是终南捷径,再好不过的职司了。对杨暄杨大人来说,倒是未必是好事。”

  “何以见得呢?”他自问自答道:“杨大人性子耿直,性烈如火,嫉恶如仇。当年若不是这个性子,也不会引来雷击案来对付他了。想想,要不是太保给他查出了底细,保住了他的官位,以那种案子自请辞职的话,他这官还能起复不能?”

  如果是不畏权贵被迫去职,而是以名誉受损的方式去职,恐怕这一生一世也不要想起复,以此思之,杨暄此人倒确实是性子太耿介了一些。

  “他在按察司任上,怕也得罪了不少人,不然,可以转布政司,再转巡抚,加都御史,将来回朝,直接就是shì郎或是小九卿,何必再走现在的路子。”

  年锡之倒确实是历练出来,三言两语,就把杨暄的仕途底子说的一清二楚。

  其实他熟知杨暄,并不是当年的事。当年杨暄雷击案时,张佳木尚且只是一个普通的校尉,年锡之还在家中读书,要第二年才来京应试。

  就是第二年来京之后,有御史张鹏弹劾张佳木一案,后来张鹏横死于锦衣卫狱中,按说以当初张佳木的权势,谁敢多说什么?

  但就是杨暄,以他和张佳木的关系,再加上张鹏和杨暄原本也并不对付,按说更加不必多嘴。不料此人居然有动本弹劾的打算,此人被急放于外,恐怕也是和此事大有关系了。

  “总之。”年锡之皱眉道:“此人放在东宮并不合适,得空了,我要和太保说说,把他挪动一下吧。”

  “现在务求安静。”这么一说,陈怀忠也觉得不安,只皱眉道:“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宮中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现在张佳木的各项事业都到了紧要关头,可真的不能有一点乱子出来。

  新官制和俸禄改⾰,涮新吏治,火耗归公,这是吏治官制上的三大变⾰,现在已经是初现端倪。

  要知道,改⾰官制得罪的人真不知道有多少,就算是裁撤的衙门官职一样能任新职,但其中的况味不想也知。

  原本一个衙门的堂官,就算是冷曹闲衙门,但好歹是jī而非牛后。突然一下就裁撤了,然后等着再分配官职,就这么一荣一枯,很多人就已经视张佳木为仇敌了。

  这事好在还有彭时等文官顶着,但噤军编遣之事,裁撤了很多营头,老弱之中,有的愿意脫军为民,可有的更愿意在营中混着,领一份京营战兵的钱粮,⼲的却是在权贵门头钻营效力的好差事。

  现在没了那⾝皮,当个帮闲也是费力了,谁不怨望?

  这些废物也罢了,现在又进一步分流到武官头上,这可是真正的马蜂窝,捅了下来,京师之中已经是人言汹汹,现在好歹是有张佳木的威望和实力镇着,但究竟是怎么样,还真的是难说的很。

  “那和太保回不回?”

  “今天是好曰子,”年锡之道:“况且他当值几天了?”

  “有四五天了吧?”

  “还没出什么事,可能此人脾气秉性都改了,也未可知。”

  “也对。”陈怀忠笑道:“在外经年,知道人情冷暖,通晓世情,可能也没有那么生瓜蛋子了的脾性了。”

  “平安是福。”年锡之看一眼厅內厅外穿着各式吉服的文武‮员官‬们,轻声道:“曹吉祥那样的乱子,我可不想再经历一回了。”

  “不会”提起这个,陈怀忠倒有把握,笑道:“现在司监分明,军中都有监军,听说,太保打算以后把军法监设到连上,你想,每连一百多人,这样都有一个监军,一军一万余人,监军就有过百人,有什么动静,立刻知道,谁还拉的动队伍?”(。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