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赶狗入穷巷(一)
在堪比现代版“三国演义”的诺尔登山⾕大混战中,战三方合计损失上万名官兵。只付出区区五、六百人的伤亡,却得以“名利双收”的中**队,自是此战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军方面虽也折损三千精兵,可终归也是给予英缅军最后一支主力队部以毁灭打击。从这个意义上看,为人做嫁固然不是一件令人悦愉的事情,可权衡下来,也勉強够得上个得失相当了!
唯一的输家,自是非倒霉倒家的英军莫数了。相对于从皇家陆军的序列里消失的七千多官兵,更让大战爆发以来已经对五万人以下的损失,彻底“免疫”的大英帝国管理者们在意的是,从这场“⻩、⽩人种”之间的大对决中,所折出来的“象征”意义,既然国中人、⽇本人都能在撒克逊人⾝上占得了便宜,那其它民族的⻩种人会不会认为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尽管那些信奉“⻩⽪猴子”们“势必”永远是“上帝的选民”的奴隶的“绅士”们,固执认定这只是一个偶然。可他们却不能否认一点,如果不想法子把“诺尔登山⾕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屹立世界之颠几百年的大英帝国,可就有大⿇烦了!就这样,在政治考量优先的大原则下,英国战时內阁很快就制订了一个旨在掩盖“聇辱”的整体战略。而被“盟国”军队“武装收容”的那一千多英军,就成了第一批牺牲品,英国府政对中方就此事发起的外照会,来了个不与回应。其实,暂时不与回应只是英方所耍的一个小手腕。在习惯自大的英国人想来,一贯“善良可欺”的国中人一定会待这些人如同上宾地。将来等事情谈了后。再接回来就是了。英国外部刚刚出面驳斥⽇本人所制造地“谣言”在风头火势上,要是公然接回这一千多战俘,岂不是在打自己的嘴巴子。可情事的发展真会他们所料地那样吗?
诺尔登山⾕大混战后。达到了震憾⽇军,鼓舞曼德勒守军的士气的目的的第四十五骑兵旅,就再也没有打过一次大的战斗。起初程家骥指挥着队部,凭借着骑兵对道路状况,几无要求的优势,以营、连为单位频频出击。面对国中骑兵大范围扰,自忖即便是动用手头所有地摩托化队部。也无法在缅中、缅北界地区地复杂地形条件下。捕捉到游弋中骑兵的中原规一,只好放弃一些外围据点。把守备兵力都召回到了曼德勒郊区。⽇军这一后撤。程家骥便顺势将触角伸到曼德勒远郊。可有一点。从没想过要当杀到曼德勒城下地程家骥,跟各营营长待得很清楚。小股渗透尽可以大胆前揷,可各营地营地设在背靠丛林、山地地地方。总之,拳头能打多远,庇股是死活不座到平原上来的。
在布置完这一切后,情知呆在这里已没有多大意思地程家骥,便把队部给刘天龙,带着卫队去一路向北去寻军主力去了。
三月二十⽇。正沉浸在“天外飞福”当中的惮族小山寨,孟尔多。
尽管从几天前起,居住这眼前这片广大的原始丛林边上的这四五百名土著山民,就被剥夺了走出寨门的权力,可看在这一袋袋雪⽩大米、一个个装着冰凉的⾁的铁⽪筒子的份上,这少许不便,并没有让质朴的惮民们对“闯⼊者”产生太多的不満。相反的,这些世世代代与莽林猛兽相抗争,以生命去换取生存的山民们,都衷心的希望这种成天无所事事,就能“⾐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而三四百名“进驻”此地的英国人,也大有乐不思蜀之意。这一点,从屋边、路旁、树下处处可见的一团团伴随着“痛苦”的呻昑和耝重的息,死死的纠在一起的⾚条条的⻩⽩分明的人体上,便能得到充分的证明。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这样辛勤的“耕耘”下,十个月后,孟尔多势必会来一个空前浩翰的“婴儿嘲”!精明而有远见的山寨头人,都已在暗中计较,到时怎样才能把这些“理应”属于他的“人私产业”的“杂种娃子”卖上一个好价钱了。
而刚从场战上“死里逃生”的英军官兵们却只想着如何才能把心中的恐惧、不安和对未来的茫然,都尽情的发怈在女人的肚⽪上,自己都顾不了了,谁还有心去想“子孙后代”的生存状况,这么一个遥远的问题!
放纵的浪嘲上那样的势不可挡,不仅是一些下级官兵,就连考斯特等一众⾼级军官都在为具有开创意义的“英惮大融和”“添砖加瓦”了。
当然,无论在再堕落的人群里中,洁⾝自好的“正人君子”总还是有几个。可在这种“舂⾊无边”的大环境下,英军中那一小撮以翰斯列姆中将为精神旗帜的“道德家”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把他们自已反锁在小木楼里罢了。
中饭后的辰光,无疑是成天郁郁寡的斯列姆中将,最期待的时刻了。按照在皇家陆军中盛行了几百年的“下午茶”传统…小说网。每天这个时候,所有的英军将校,都会到那栋被斯列姆中将鸠占雀巢的两层楼的头人宅子里来,用原属于英军供给物资,现又被中**队“委托”他们保管的红茶,消磨上大半个钟头。
也只有在这时,已在事实上沦为一个仓库主任的翰斯列姆,才能找回点军团司令官的感觉。
当然,一个军团司令官对于目前的境况,是不会満意的。这不,茶过三巡后,斯列姆便询问起了他关心的一些事情。
“邱尔吉少校!电报室那边?”一直死着抱着想与印度方面联系上的幻想不放的中将,重复着每天必做的“功课”
明知不可能从警惕极⾼的几十名地“国中监工”手中,夺下完好地电台邱尔吉口是心非的说道:“中将阁下,正在着手,相信不久,就会有突破的进展。”
一众在场地军官一如既往的把理解的目光“献”给了邱尔吉。少校的敷衍塞责是⾼尚的。要是把真相告诉中将那才是忍残了。
“速度要再快一些。我会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的。”満面红光地斯列姆中将地语气里充斥着让人心酸的“自信与坚強”
“遵命,中将阁下!”邱尔吉简短地答道。
“先生们,我再次郑重提醒你们。注意自己地⾝份。一个英**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持适度地妗持!否则他就不配穿这⾝军服!”中将声⾊俱厉的警告。却让強忍着満心不耐地军官们,都大松了一口气。他们都清楚,这句话一说,也就意味着一天一度的“精神磨折”结束了。其实,英军军官们之所以愿意松开⾝下的女人,每天都来听不愿面对现实的斯列姆中将“痴人说梦”除了长年在军中养成的等级惯外。主要还是出于对这位敦克尔克的英雄的同情。说⽩了,这些人正在做的事。与“临终安慰”是一个质。
也难怪。这些至少也在军中混了十几年的军官们。会这样的“悲观”一千多英军被国中人以安置为名分别“圈养”在沿着丛林边缘的几个小山寨里,四周不是国中人。就是⽇本军队,粮食、支、汽车倒是不缺,可是既掌握不了电台,又没有汽油、弹药,那就是大问题了。与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孤军徒步转战近千公里相比,呆在全安的地方不动,等着国中人来发落,无疑是最明智的!
又捡着过去的事情“闲谈”了一会,正当众人要告辞时,一个英军中士进来通报道:“将军,杜中尉求见。”
在中将提示的“咳嗽”声中,満屋子的歪歪斜斜的英国人,争相调整起了自己的坐姿。
“请杜中尉进来!”在用反复“检阅”“纠正”了自己的部下的军容风纪后,觉得已是无可挑剔的中将,方才的挥手示意,让卫兵请客人进来。
该死的英国鬼子!俘虏都当了两回了,还这么死要面子!若是放在了往⽇,很有牢头的自觉的杜文忠,在被这一群爱摆谱的“犯人”晾在门外都半天后,说不定还会夹带的刺他几句。可今天不用了。在不失礼仪的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他清清嗓子用“宣旨”式的口吻一字一句的宣布着:“诸位,我很荣幸的向你们告知我国府政的决定。鉴于在缅甸的领土上,已经没有其它成制建贵**队,而贵部的状况也已不再适宜作战。我国府政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表示愿意接受以战争难民的⾝份,收留贵军这一千多名官兵,将被安置在昆明附近,一切待遇从优。”
没有想象中哗然和愤愤不平。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的英国人,大多以平静无波的心情,接受这个必然的结果。至于梦破裂的斯列姆将军,则被气得嘴角溢出了缕缕⽩沫,自是不可能表示什么意义。
“杜上尉,我想问一下,这个待遇从优,优到什么程度,是依际国惯例按军衔的⾼低来区分吗?”考斯特鼓起勇气问道。
显然,考斯特说出了一众英**官的心里话,他们都象狼狗一样,瞪着⾎红的眼珠子,吐着长长⾆头,眼都不眨一下的看着杜文忠,生怕漏过了这个小上尉的任何一个嘴型。
在欣赏了好一阵英国人摇尾乞怜的丑态后,杜文忠带着甜美的笑容解说道“请少将阁下放心,我们国中是一个很讲礼尚往来的家国。你们所享受的优待将与一九三七年退⼊海上 共公租界的中**队相同!”
这回下面炸了锅了。当时的海上 共公租界当局是怎么样对待退⼊租界的中**队的,这些英军军官们虽没有亲眼目睹过,可⽩种人对有⾊人种一贯的轻篾与岐视,他们是太了解了。那会想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优待。
“杜上尉,我们议抗!你们不能拿三七年时的情况来套现在,要知道那时英国在中⽇战争中持的是绝对中立的立场。而此时的央中两国是盟友关系,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你们这样做是对际国法的亵渎,是对盟约的践踏!我们将不惜鲜⾎来悍卫大英帝国的尊严和我们个人的名誉!”考斯特这番慷慨昂的演说,倒也颇有几分街头政治家的风采。
“考斯特将军说得对,我们不惜一战!”
“我们自己打回印度去!”
一时间,场面几至失控,眼看着几支挥舞在半空中⽑绒绒的拳头,就要打到杜文忠的脸上了。
可是,⾝为当年因在淞沪大战中死守四行仓库,而名噪一声的“八百孤军”中的一员的杜文忠,又岂这么轻易就会被吓倒的!
“诸位,你要去印度,我方举双手赞成,并愿意提供粮食和武器弹药。你们今天就可以走!”说来也怪,杜文忠的“好说话”竟让⾊厉內茬的英国人安静了下来。
“不过,有一点我要向诸位通告一下。我国中远征军一个军的后续队部马上就将到达此地。各位“久经战阵”自然明⽩这意味着什么。我请大家好考虑一下,是站着死?还是跪着生?”比刀峰还要犀利若⼲倍的言语,直指人心。
英**官们哑了!呆了!傻了!他们好歹也是有一定级别军官,那能晓得这其中的厉害。这些人并不担心国中人会直接解决他们。要解决,早解决了!可三四万中**队开上来,⽇本人会没有丝毫觉察?会不往这个地区大举增派军队?双方不会大打出手?到那时,自己这些人,能走得出去吗?
一个一个与宝贵的生命息息相关的问号,一齐涌在了他们的心头!
不等英国人有个回应,杜文忠便把一叠写有“避难申请书”的台头的⽩纸和几枝钢笔扔在了这群脸⾊晴不定的英**官的面前:“诸位,请自便吧!我得去跟你们的士兵谈谈了!我相信他们会比你们要实际的多!”
一个小时后,一支规模庞大的军旅出现了孟尔多北面的地平线上,新二十军主力终于来了!⻩昏时,已是手无寸铁的“英国难民”们,离开了这个离曼德勒只有五十公里的直线距离的寨子。他们将在不远外,与其它的同伴会合,然后再在加強营的中**队的“小心呵护”下,一路向北,再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