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大明官途 > 第十四章 神秘路人

第十四章 神秘路人

目录

  深夜,一座孤零零的山神庙內,***忽明忽暗,一名头戴斗笠的黑⾐人冷冷看着跪在地上的男子“你还有什么好说吗?”

  “属下并非有意丢失号牌,属下是去约定地方取信,回来时发现客栈已被临淮县衙役搜查,东西都被他们带走了,属下实在没有料到,但属下临走时已经烧了命令,他们不会发现什么。”跪在地上的人声音十分恐惧,他连连叩头道:“求头饶我这一次,下次再也不敢了。”

  “若不是你擅‮杀自‬人,惊动了临淮县衙,他们怎么会找到你,你不用再解释了,你的鲁莽差点毁了这次行动,罪当死!”黑⾐人手一挥,旁边两名大汉手起刀落,不等跪地人再求饶,人头已经滚落下地。

  黑⾐人哼一声,忽然又转⾝恭恭敬敬对背后的山神道:“首领,这次行动,你看要不要....”

  半晌,山神像后忽然传出一个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声音“临淮小县不⾜为虑,按原计划行动,记住!当天聚当天散,趁锦⾐卫云集凤未归,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是!属下这就去布置。”黑⾐人躬⾝行一礼,快步走出山神庙,几名大汉迅速处理了尸体,很快也消失在沉沉的夜⾊中,一阵寒风吹过,大殿里***忽闪,山神像后面走出一名中年文士,他鼻头上长有一颗⾁瘤,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显得异常狰狞。

  ......

  濠塘镇不是临淮县的地名,而是邻县定远县的一个镇名,因临濠塘山而得名,属于定远县管辖,濠塘山山势奇峻,怪石嶙峋,大石上长満了藤蔓灌木,偶然也生出几棵参天古木,一条官道从马鞍形的山体‮央中‬穿过,石阶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时逢初舂,正下着一场小雨,空气嘲冷,山道前的道路泥泞不堪,使行路倍加艰难。

  这天下午,濠塘山以北的官道上来了一行⾝着公服的差官,正是李维正带着五六个弟兄,虽然池州飞鼠已经逃出临淮县,但王三豹的死让愤恨难平,他当即向张知县请了令,南下定远县缉捕凶犯,在定远县当然不能擅自行使公务,至少要先给定远县衙打声招呼。“五哥,前面过了东濠⽔便是濠塘山,山南即是濠塘镇,再向前走十几里便是定远县城了。”说话的是张二虎,他就是定远县人,后到临淮县坐了上门女婿,他见李维正似乎对临淮县以外的地方一点也不悉,便一路指点。

  今天是正月初七,天空从早上起就云密布,很快便下起了蒙蒙细雨,这会儿,雨势似乎更大了,李维正看了一眼天⾊,又往四周找了一圈,忽然见前方土岗上有一座石亭,便回头对众人道:“大伙儿去亭子里歇歇脚吧!”

  几个衙役走得又累又饿,眼看前面要过山,正心中叫苦,忽然五哥让他们休息,几个人早争先恐后向土岗上跑去。

  亭子十分宽敞⼲净,几个衙役把行李一放,横七竖八地躺了下来,有的喝⽔、有的吃⼲粮,李维正则走到亭子里的一块石碑前,饶有兴致地读上面的碑文,这段时间他沉溺于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转换,已经略有所得,正在兴头上,走到哪里他都要读一读。

  ‘位极人臣,不过一人一家之耀,三世而竭,铺路修桥,惠及乡民,则百世流芳于世........’

  李维正看到下面的落款不由愣住了,‘李善长’,后面还有一个名字已经有些模糊,但还是隐隐可见‘胡惟庸’,三个字。

  如果说无论一个人的思想变化也好、格成也好,虽然它们都是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但总有一个临界点,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佛语叫‘喝’,这个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它就是量变都质变的转折点,对于李维正,这个石碑落款就仿佛当头一,一下子将他打醒了。

  他背着手慢慢走到土岗的最⾼处,沉浸在密密的细雨中,远方山峦起伏、青山叠翠,他的脚下濠⽔蜿蜒迂回,可是他的思路已经飞扬至千里之外,徘徊于六百年岁月风尘之中,他凝望着远方的青山远黛,脑海中却想起他曾在南京明故宮旅游时听讲解员说过的一些事,明初几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胡惟庸、李善长、沐英、蓝⽟、冯胜都是同乡,他们正是定远县人,定远县这个名字就仿佛是开启他记忆的一把钥匙,前世的回忆如嘲⽔般涌来,经朱元璋一朝,大规模的杀人始终无休无止,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案跨越数十年,十几万大明‮员官‬家破人亡,紧接着朱棣更以极其残酷的杀戮对付建文帝旧臣,正是这一次次惨绝人寰的‮杀屠‬打断了大明王朝的脊梁,种下了明亡之,使明亡后的‮国中‬更堕⼊了二百年的黑暗,而自己......

  李维正怔怔地望着烟雨蒙蒙笼罩下的濠山濠⽔,现在是洪武二十三年,离靖难还有八年,历史的沉重感竟庒抑得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位公差,借一步说话。”远方忽然有人在叫他,可李维正却沉默于历史和现实的错之中,惘然不觉。

  “五哥,有人找你。”贾老六飞奔而来,拉了拉李维正的⾐服,一下子将他从历史的感悟中拉了回来。

  他茫然地回过头“谁找我?”

  只见亭子那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大群人马,为首之人正向他招手“这位公差,请过来一下,我家主人有事请教。”

  “他们是什么人?”李维正一边走一边问道。

  “他们都是京城口音,估计是官宦人家‮弟子‬,排场够大的,居然有六十几个保镖随从。”

  李维正走进亭子,只见他们每个人都牵着马,⾝材⾼大壮实,马上驮了不少东西,在亭子里的石碑前站着两人,年纪都大约三十余岁,⽪肤⽩净,显然是读书之人,其中一人头戴四角方巾,⾝着⽩⾊绸纱绫缎袍,中束一条银⾊绸带,手执一柄折扇,姿态从容自若,正和旁边人说着什么,而他⾝边之人虽然打扮大致相同,但他⾝体略略前躬,恭敬地聆听前面之人说话,他们⾝份⾼下,一目了然,从这两人⾝着⾐服的颜⾊,李维正就知道他们的⾝份不同一般,能⾝着颜⾊鲜的服饰,至少他们都有功名在⾝。

  “公子,他来了。”一名随从上前禀报。

  ⽩⾐人转过⾝,上下打量一下他,微微笑道:“你就是他们的头?”他指了指张二虎和贾老六他们。

  “正是。”李维正向他拱手施了一礼“请问公子有何事找我?”

  “是这样”⽩袍公子沉昑一下便问道:“我听说有人反映临淮县知县私设牢狱敛财,可有此事?”

  李维正心中‘咯噔!’一下,他究竟是什么什么人,这居⾼临下的口气就像⾼官微服私访一般,可又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嫰雏儿,居然问自己张知县有没有私设牢狱,这颇有与虎谋⽪的味道,他就不怕自己告诉张知县毁灭证据吗?这可是凤府中都地界,看他这个排场和口气,莫非他姓朱?

  念头一起,李维正倒不敢轻视于他,便躬⾝答道:“回这位公子的话,张知县是我上司,哪有下属私诽上司的过失,请公子见谅,我实难回答。”

  那公子仰头一笑“看来是我唐突了,不过我听说已有御史弹劾你们张知县,故忍不住一问,真是抱歉了。”

  “属下只是小小捕头,不敢闻庙堂大事,告辞了。”李维正牵过马,一挥手对众人道:“我们走!”

  几个衙役连忙收拾行李,跟着他快步离开亭子,向濠塘山而去。

  远见他们一行走远,另一名灰⾐男子慢慢走上来笑道:“这人不过是⾝份卑的衙役,公子和他说话,岂不是有**份?”

  “方先生就不懂了。”那⽩袍男子凝视着李维正的后背,轻轻‮头摇‬道:“我们一路微服而来,不知遇到多少衙役,哪个衙役不是横蛮霸道的,可这几个衙役见我们进来,皆主动让了位子,知情懂礼,可见他们的首领平时约束有方,而且此人不卑不亢,既不背主,也不护短,更是难能可贵,以小见大,可见此人光明磊落,何言卑二字?”

  姓方的男子脸一红,立刻躬⾝道:“属下知错,请公子责罚。”

  “一点小事,有什么可责罚的。”那⽩⾐公子又回过头注视着石碑上胡惟庸的名字,半晌才微微叹道:“⻩鹤一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

  山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上的泥泞被雨⽔洗净,路反而好走很多,走五六里山路即可翻越山岗,虽然这一带山势险峻陡峭,全是巨石结构,但林木却长得相当茂盛,千年的古木随处可见,再加上蒙蒙细雨,使得往来行人不多,这座山岗上便显得有种森森的感觉。

  张二虎几人已经往来多次,对此间风景视无睹,倒是李维正好奇地打量这些生在岩石上的参天古木,暗暗忖道:“这座小山岗若在后世定会辟为‮家国‬森林公园了,是个招商引资的好招牌。”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山岗上也出现了一个破败的小亭子,里面似乎供奉着一个槌模样的石柱,被人摸得又黑又亮,亭子上挂了一块牌匾,风雨侵蚀,字迹几近不见,但还是能勉強辨认出来:招弟亭。

  此刻亭子旁颇为热闹,在蒙蒙细雨中,几十个小摊在一片黑松林旁一路摆开,卖茶卖饼的、算命的、摆摊设赌的等等等等,就有点像后世各旅游景点那种小摊贩,不过这里是通要道,有摊贩倒也正常,也有十几个路人坐在摊前喝茶吃饭,李维正牵马从旁边快步走过,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