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西南之行(一)
1979年的舂节刚过,大家还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之中。改⾰开放以来,民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各种物资也非常丰富,真是与往年的舂节有天壤之别。一些家在外地的同志回家过年,还没有归队。张志宏他们就接到了一项任务,要马上从工厂接八架机飞送大云南的兄弟队部。任务要求的非常急,要立即送去。
张志宏当时就有些纳闷,他们队部又不是没有飞行员,为什么自己的机飞自己不来接,要让我们送去。其他领受任务的同志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也觉得谁的机飞由谁来接,比较合适。想归想,任务还得去完成,因为军人就是以服从为天职的。
经过简单的准备,他们一行九人就到工厂接收机飞。八架机飞需要八个人就够了,因为这属于小机群的转场飞行,怕中间有人生病了,所以多派了一个飞行员作为备分。就个人都是多年来经过考验的老同志,都有非常丰富的转场经验。
师里对这次任务也非常重视,可以说是代表S师去完成这次任务,中间不能出任何问题,出了问题就丢了S师的脸。为了加強力量,师里专门派了赵俊生副参谋长作为总带队,一路上的一切事务都由他负责。团里也出派李副团长,大家都叫他“李老头”的带队。他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最老的飞行员,外出转场的经验也最丰富。
赵俊生和“李老头”原来都在D团,是多年的老搭档了。有他们两个带队,可以说,指挥班子是非常強的。他们两个各带一个四机,赵俊生带前四机“李老头”带后四机,都是四机编队的长机。为了加強沿途的领航计算,师里还出派了师里的领航主任汪成,他作为前四机的三号机,也是副长机,负责协助赵副参谋长忙一些杂务。
后四机的副长机就是张志宏,他也协助“李老头”负责收尾工作。“李老头”的僚机是陈大壮,陈大壮为能执行这次任务感到很⾼兴。一方面能选上他,说明导领看重他,另一方面是能和张志宏一起外出执行任务。其他的四名同志都是中队长以上的⼲部。
这次任务是空军直接下达的任务,也是一个小机群的转场,所以空军非常重视,直接参与指挥,沿途一路开放绿灯。无论是气象保证,还是航行调度,要求他们要优先考虑这八架机飞的转场,要主动和空军联系。并且派了一架运输机专门跟着转场的机群,名义上是拉一名作为备分的飞行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就是那年D团到福建轮战,在往返的时候,一个团的大机群的转场,也没有让下面直接和空军联系,而是一级一级往上联系,一级一级往下下达。
从空军对这次任务的重视程度看,说明这次任务非常重要。不就是送几架机飞到云南吗,为什么这么重视,这里的原因只有空军知道,张志宏他们也只是完成了任务之后才知道。
在工厂里,任务就比较简单了,机飞制造厂早已经准备好了八架机飞,他们去后,只是对机飞做一下检查,并进行一下试飞。工厂对试飞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检修,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机飞制造厂停留了两天,第三天下午就出发向南飞去。
北国的风光,还是千里冰封的季节,放眼望去,地面上⽩雪皑皑,天空中清澈透亮。比较大的城市,则是烟雾缭绕,那是冬天取暖放出的煤烟。黑⽩相当的分明,给空中的领航带来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一路上真是绿灯大开,第一站落地后,给机飞加満了油,大家计算好了第二站的数据,两个四机之间流了一下空中的情况,就又起飞了。两个多钟头的时间,机飞已经到了华北大平原。
大平原的景⾊就不同于北国的冰天雪地,这里农田里已是一片绿⾊,冬小麦不惧严寒,钻出了地面,给这里带来了一丝的生气。过了长江以后,地面上的景物就更不同了,有绿有⻩,绿的是稻秧,⻩的是油菜,已出现了生机的景观。
这时候才真正体现了⾼速度的优越,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度过了两个季节。
张志宏这一次是跟着别人飞行,又不用担什么心思,带队长机是很有经验的,不像去福建轮战时的杨大队长,是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生手,始终都在提心吊胆。何况他也是经过几十次的南征北战,可以说他是D团外出最多,到过的机场最多的一个,这次选的机场都是他来过的。所以他在跟好队的情况下,一路上大不分时间都处在游山玩⽔的状态。
对一些大的、明显的地标,他要多看几眼,看这几年有些什么变化,真有一点旧地重游的感觉。但是时光在前进,祖国的建设⽇新月异,尽管是旧地,但那个城市又出现了几座⾼楼,那条河上又多出了一座桥,上游又出现了一个人工湖,这些都是过去没有的。他感叹祖国建设的⾼速度,也感叹民人群众力量的伟大。
张志宏不敢再掉以轻心,他怕看错了什么地标。尽管前面有带队的,而且很有经验,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别人,这是张志宏一贯的思路。万一带队长机的领航仪表出现了什么故障,需要他在前面带队,他对机飞在什么位置都不清楚,那不就抓瞎了。所以,他要认真的辨别各种地标,随时知道自己的机飞在什么位置。
尽管张志宏早已经提⾼了警惕,但是在到湖北钟祥机场落地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四架机飞在鄂西的大山沟里转了好几圈,眼瞅着油量表在快速的往下走,真有点到不了机场的感觉。这是张志宏担任接送机飞的任务,进行长途转场以来所遇到的最大的特殊情况,都做好了跳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