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狌爱二十讲 > 第28章 因为若有疏虞

第28章 因为若有疏虞

目录

  海拜尔用一种极美妙的语言,使伪圣经伪圣经(Apocrypha)。在公元初年,基督徒是非法的,其经书也只有偷偷传抄,至2、3世纪编集《新约全书》时,许多传抄的经文被认为不可靠,遂被罗马教廷放弃,这些以后不断出现的伪经,统称为Apocrypha。中这种对爱国行为的记载染上了一层浓厚的的色彩。我们知道,在伪圣经的记载里,朱蒂斯回城时仍然自夸清白,即使查遍所有真伪圣经,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她这次怪诞婚姻的记载。

  海拜尔很可能以他那诗人特有的感天赋,看穿了经文的有意造作,重新揭示出故事后面隐藏的真相与内涵。萨德格尔(Sadger)曾对此作过绝妙的分析。

  这一分析使我们熟悉到,海拜尔之所以对这样一个素材感爱好,乃是由于他的“双亲情结”在作怪。

  由于他在童年期两倾向的挣扎中总是倾向于女,所以很自然地理解埋藏于女心中最深层的隐秘见萨德格尔(Sadger)《从病象描述到心象描述》…

  他还引用了诗人们对于自己为什么改变故事内容所作的解释,他们都十分正确地指出,故事本身是浮浅的、虚饰的,意在为潜意识中的动机寻找披的借口。

  圣经中仅仅提到朱蒂斯是一个寡妇,为什么在剧中却变成童贞女,萨德格尔也有一段详论,我引用于下:这里的动机原在于诗人那婴儿式的幻想,意在否认父母间有关系,所以母亲成为童贞的少女。

  对这种分析,我想再补充一点:诗人既然已确定主角是一个童贞,他的幻想便深入到处女膜一旦破裂后她可能有的怨愤与悔恨,从而使他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文章。

  ***总起来说,初婚时献身与童贞的夺取,一方面固然是社会用来促使一个女人固定地依附于一个男人的手段,另一方面又十分不幸地发了她对男人的原始之恨。

  这种矛盾偶然会导致病症,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或多或少地抑制了之乐。许多女人的第二次婚姻远比第一次美满,也可以用这个道理说明。至此。

  这一初看上去令人惑的处女忌…原始氏族对处女的惧怕,要求丈夫不可触破子的处女膜…便真相大白了。

  十分有趣的是,精神分析学家还经常碰到这样的女人:在她们心中同时持有两种态度…臣服和敌视。这两种态度常互相纠结,有时同时出现,有时同时消失。

  不少这种女人对自己的丈夫冷若冰霜,但无论如何又离不开他,每一次当她试图去爱别人时,眼前便闪出丈夫的影子。

  但她们实际上一点也不爱其丈夫。分析中还发现,这种女人对其丈夫的热情虽消失,但臣服的态度仍照旧。她们不愿出这种束缚,因为她们的报复尚未完成。

  当然,即使在那些此种情绪十分明显和强烈的案例中,女人也从不了解自己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报复的冲动。节选自《弗洛伊德文集》,王嘉陵等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英]埃利斯亨利·哈夫洛克·埃利斯(HenryHavelockEllis,18591939),英国闻名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科学家、思想家、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终生从事人类科学的研究和教育,认真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的生物学的密切关系,是科学领域的先驱。

  主要著作有:《心理学研究录》的第一卷《逆转》(1896)、第二卷《羞怯心理的进化。的季候现象。

  自动恋》(1901)、第三卷《冲动质的分析,恋爱与痛楚,女子的冲动》(1903)、第四卷《人类的选择》(1905)、第五卷《爱的象征现象,解的机制,妊娠的心理状态》(1906),第六卷《与社会》(1909)、第七卷《哀鸿现象和其他若干补充说明》(1928)等。

  【编者按:本篇是《心理学》一书的结论。作者论述了冲动的动力质和升华问题,将与食并列为人类最重要的两种望,讨论了升华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理论。】冲动的动力质人生以及一般动物的两大基本冲动是食与,或食与,或饮食与男女,或饥饿与恋爱。它们是生命的动力的两大泉源。

  并且是最初元的泉源,在人类以下的动物界中,以至于生物界中,生命的全部机构之所由成立,固然要推溯到它们身上。

  而到了人类,一切最复杂的文物制度或社会上层建筑之所由形成,我们假如追寻原要,也得归宿到它们身上。这不用说,不论古今中外,不论经验或科学,所见是完全一样的。

  两个冲动之中,就其对于个人的不可须臾离开的程度而论,饮食或营养自是关系重大,但的冲动之于生命,以常态论,既极其错综复杂,以变态论,更可以趋于支离灭裂,不可究诘,所以它所唤起的注重,往往要在饮食之上。

  饮食是比较不可须臾离开的,而则比较有间歇的。饥饿的驱策虽也有程度之殊,但其暴烈的程度每不如之甚。饮食是一个人单独可以做的事,而足有恃乎另一个人的反应与合作…这些也未始不是它所以能唤起多量注重的原因。

  不过饮食的冲动,其意义的重大尽管往往受人忽略过去,也未始不是一般生命的一种动力,并且它的力量之大不在之下,而不能很狭隘地把它限制在经济的范围以内。它和的动力一样,也可以转变而为一种心理的力量。在饮食而外的行为上表现出来,甚至于也可以升华。

  而其在行为上的表现可以取得精神的方式。人类生活必有其比较崇高之理想,我们对此种理想总有几分希冀愿望的心理。

  而愿望之至,我们往往用如饥如渴一类的形容词来表示。这又是中外古今相同的,中外所不同的是,也许西洋用在比较抽象的理想上多些。

  而我们则用在比较实际的人事上多些,譬如说,国君求贤若渴。又如《诗经·国风·汝坟》说:“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后一个例子又多少暗示给我们看,不但食可以适用饥渴的字样,也可以借用。瑞查兹(AudreyRichards)最近用了非洲南班图族(SouthernBantus)作主要的对象,曾经就这个食升华的题目,做过一番开风气之先的研究,并且已获得相当的结果,不过这是在我们题目以外的,我们搁过不论。

  见瑞氏所着书《一个未开化部落的饥饿与工作》(HungerandWorkinaSavageTribe)。

  要紧的是,我们必须承认食与在心理学上有同等的初元的地位,否则我们对于生命的观念便失诸片面与畸零了。

  在社会生活的日常状况之下…所谓社会生活与日常状态,当然是指我们的文明人类而言…冲动的力量的发挥大抵遵循三条大路。

  第一条是,我们可以避免一切的行为上的公开表现,让冲动的力量随时随地地消散,至于消耗的途径,有正常的,也有不正常的,那我们也不问。

  第二条是,我们但须有短期的或偶然遇合的的关系,便觉得已经可以对付过去,甚至于觉得已经足,这种关系的最常见的方式便是狎娼。第三条路是加入婚姻生活,那就是说,加入一种比较长期的的关系。

  而加入的时候,又认为假如情形许可,还希望此种关系可以维持永久,甚至于至死不渝,同时,此种关系的成立,其所包容的共同旨趣,也不限于足一端而止。三条大路之中,不用说,这第三条最可以引人入胜,最可以扩充与加醇人生的经验,至于有无子女,还是第二个问题。

  这样一个重视婚姻的看法是古今中外的文明社会无往而不通行的,初不论一个人属于何种宗教,或怀抱着那一派的道德的原则,甚至于不受任何宗教以及道学派别的束缚。

  这三条可能的大路,在以前的中国,第一条可以说我们是否认的,第二条是默认的,第三条是公认的,即,在我们的民族文化里,真正公认为一条堂堂正正的大路。

  读者对于这一层如尚有疑问,可把《诗经》的《国风》部分再仔细地读一遍,对于苌的一些序文,非凡是在《关雎》一诗的序文,再低回讽诵一过。

  ***婚姻固然是最好的路,但也是一条必须披荆斩棘的路。我们在上文已经看到,整个的活动的过程,包括婚姻的一路在内,是坎坷蹭蹬,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危难,对于神经有病态的人固然如此。

  对于身心健全的人也未尝不如此。这其间的原因当然不止一端。冲动的发育比其他冲动的发育完成要来得迟,即在发育开始得比较非凡早的人,其完成的期限也必在其他冲动之后。这是一点,之所以为一种冲动,是有时期的,或季候的,而冲动之来,又自有其强烈的冲击的力量。这又是一点。

  宗教、道德、法律、习俗对于冲动是最不放松的,它们合起来在领域的四面安排上许多道的藩篱,不让它越雷池一步。这是第三点,并且是很重要的一点,埃氏这一段议论当然也是适用于一般的文明社会的。

  不过就中国而论,第三点的适用程度究不若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洋社会为甚,一样是束缚,礼教的总不若宗教的那般严密。这种程度上的差别是要我们体会的。

  因此,我们对于冲动的整个的过程,最需要的是一番卫生与防微杜渐的看法与布置,要应付得聪明,要随在地警觉,一刻不能松懈,因为若有疏虞,前途所演成的困难与纠纷,往往非医学所能完全排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