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荒漠基地
机飞起飞后。谈仁皓就去睡了一觉,他这几天都没有怎么休息。等到谈仁皓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机飞还在继续向南飞行。这种大型运输机在加満了燃料后可以一口气飞上十几个小时,中途不需要降落。
“几点了?”谈仁皓来到前面的机舱,才发现杜兴与潘泽康还是在很精神,两人还在说笑话呢。
杜兴看了眼手表。“十一点半,要吃点东西吗?”
谈仁皓点了点头,就在潘泽康对面的位置上坐了下来,机飞已经飞行了八个半小时。
潘泽康递了杯水给谈仁皓。“睡得还舒服吧?我们很快就要到了。”
“这么快?”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他记得,上次坐了十四个小时的机飞才飞到莫斯科呢。
“计划是凌晨一点半到达,还有两个小时。”
“我们去哪?”谈仁皓感到有点不对劲,看样子,机飞不是向帝国內地飞行的。
“这个…”
这时候杜兴送来了盒饭。谈仁皓也饿坏了。
“这次,我们是要去一个沙漠基地。”
谈仁皓点了点头,示意潘泽康继续说下去。
“经过我们十多万科研人员,工程师数年的艰辛努力。在…”
“得了。说重点。”谈仁皓把嘴里的食物咽了下去。他可不想听什么长篇大论。
“也就是说。我们这次是去看实弹实验的。”
“实弹实验?”谈仁皓差点被咽着“你是说,那个什么。什么…”
“原弹子。”
“对,原弹子造出来了?”
潘泽康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转口说道:“现在造出来地是一枚实验型地原弹子。而具有实战能力的原弹子还在制造之中,不过。要不了几个月。就能制造出来。”
“得。有资料吗?”谈仁皓立即奋兴了起来。
“这个…”
“罗嗦什么,给我看看。我就不信你没有带相关的资料。”
潘泽康也不好再罗嗦下去,他在公文包里找了一会,找出了一份薄薄地文件。
谈仁皓也没有心情吃东西了。擦掉了嘴上的油迹后,他接过了这份只有几页的文件。上面全是文字资料。根本就没有图片资料,而且在最显眼的地方印有“绝密”两个字。而且还是红⾊的。表示这是帝国最⾼机密。
就算是文字介绍,也相当的片面与不完全,而且几乎全是废话。谈仁皓迅速地看完了一遍。然后再看了一遍。结果让他很是失望,里面对原弹子几乎没有任何正面的介绍。
“真正的绝密资料是不准带出基地地,所以…”
谈仁皓叹了口气。他也没有埋怨潘泽康。如果原弹子真如同吹嘘的那么厉害的话。那就绝对是帝国的最⾼机密。而任何文字资料都不可能带出基地,甚至连从事原弹子研制与开发工作的人员的活动都要受到自由。
当时,为了搞“盘古计划”帝国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投入了十多万科研人员,其中仅潘泽康这类年轻地科研人员就有十万人。这些人的活动都是受到了严密的监视与控制的,而且是由宪兵队部负责,而不是普通的军队。后来谈仁皓才知道。当时所有从事“盘古计划”的人员都与家人中断了联系。就算是少数有特权的⾼级工程师要给家里人写信,也得接受全面检查,即信件的內容必须要接受检查,根本就不会考虑个人隐私。而潘泽康当时没有参加最核心的工作。他是属于联络人员,所以活动还算是比较自由的,只是他每次外出,也要受到控监与限制。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的时间,谈仁皓是在急切的心情中渡过的,当机飞开始下降的时候,他也开始向机窗外张望,可是外面的夜⾊很暗,加上机舱內灯光的影响,他什么都看不到。直到机飞在跑道上停下来,一股风沙从开启的舱门里刮进来的时候,谈仁皓才意识到。他们来到了一座沙漠里的机场上。
“外面的风很大!”潘泽康提⾼了声音“等下跟我走。大概又是沙尘暴!”
谈仁皓点了点头。拉拢了衣襟。刚走出机舱,大风就刮得他差点从舷梯上掉下去,风力至少在十级以上,谈仁皓还真不敢想像,这里会是“盘古计划”的秘密研究所吗?那十几万人难道能够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除了风沙之外,气温也非常低。不比莫斯科好多少,这是沙漠地区的一大特点,往往白天热得能够把人给烤熟了,晚上冷得能把人冻僵。大巨的温差根本就让人无法生存。
谈仁皓与杜兴一路上都紧跟在潘泽康的后面。当潘泽康停下脚步的时候,谈仁皓才发现,他们来到了一条地道的入口处,显然,科研基地不是建在地面上的。而是建在地下的。
地道挡住了外面的大风。等到谈仁皓适应了里面的光线后才发现,地道两侧每过几米就有一个岗哨,而且里面都有荷枪实弹的宪兵,看样子,这里的全安工作还不是一般的严密。在潘泽康出示了件证后。三人迅速的通过了三道关卡,最后来到了一扇大巨的钢门前。负责守卫的宪兵先检查了潘泽康的件证,随即又检查了谈仁皓与杜兴的件证,甚至还多看了谈仁皓两眼。在确定无误之后,这才用拨通了电话。不多时,钢门向两侧打开了,谈仁皓很快就注意到,这扇钢门的厚度绝不在战列舰主装甲板之下。至少有沏毫米。也许更厚一些。而每扇钢门的重量肯定在丑炖以上。
“我们到了!”进去后,潘泽康在一扇大巨的玻璃墙后面停住了脚步。
谈仁皓回头看了一眼合上地大门,当他转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在他前面,是一座大巨的地下基地。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地下城市了。这座地下城市基本上呈圆型,直径大概有500米左右,穹顶的⾼度有
10米左右。由十多根大巨地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着,在穹顶的正下头是一盏,准确的说是一组大功率地镁灯。发出的光亮足以照亮整个地下基地。穹顶的正下方是一个大巨地金属罩子,表面是银⾊的。不过有点黯淡。在谈仁皓目所能及的范围內,上百名,也许有数百名穿着白大补地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而且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科研设备。
“将军,我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杜兴比谈仁皓还要惊讶。
谈仁皓装着镇定。可是心里同样惊讶,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以他的了解这里很多东西都是超越了时代的。
“请换上服衣吧!”潘泽康站在一扇玻璃门前向谈仁皓他们招手。
“里面是无尘环境,都要换服衣。”
谈仁皓与杜兴都领到了一套白大补,经过了两轮⾼庒空气冲洗后,他们才跟着潘泽康入进了基地內部。
“我先带你们去住的地方。然后给你们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
这次给谈仁皓居住的地方就比较“穷酸”了,而且看样子,这基地里也不怎么在乎人员地生活,反正那些科研人员也不会把曰常生活当会事。在去放下了行李之后,谈仁皓与杜兴就跟着潘泽康,由潘泽康为他们介绍了这里的基本情况。
这座地下科研基地是在“盘古计划”正式启动之后就动工修建的。
主要就是由陆军的工程兵负责,这就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基地总共有十二层,谈仁皓之前看到的只是最核心的地区,即安放核反应堆的地区。在下面还有十一层。另外四周还有好几十条通道,连接着上百个实验室,以及供十多万研究人员居住的几万个房间。
如果认为“盘古计划”仅仅只是制造原弹子的计划,那就太肤浅了,如果认为核反应堆就是整个原弹子的核心机构的话,那也太肤浅了。“盘古计划”本⾝是一整套的计划,从原弹子的原理,设计,制造,到投掷,几乎设计到了每一个环节,是一套完整的军事计划。同时,重水反应堆只是该计划的一个核心,除此之外,在基地的最下面几层还安装了十多万台离心机,另外还有一个炸爆实验室。可以说,这些机构都是“盘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盘古计划”才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的科学家都认为铀235是唯一可以用来制造原弹子的原料。而在建立了重水反应堆之后,科学家才发现。钚239实际上也是用来制造原弹子的理想材料,而且其利用效率应该比铀235还要⾼,也就是说,用钚239制造原弹子应该更为理想。可是,钚239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只能在重水反应堆里产生,即铀巫在受至中子轰击之后发生质变,最后得到的产物就是钚239。
为了保证能够尽快制造出原弹子,帝国的科学家采用了两手并举的办法,一是大量生产离心机,用以提纯铀235,另外就是利用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当时,除了谈仁皓所到达的这个试验基地之外,帝国还另外建造了四座重水反应堆,为了险保期间,这四座重水反应堆都是分散的,没有集中到一起。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速离心机。因为铀235在铀元素的同位素中所占到的比重是想当小的,而且其化学性质与铀238几乎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化学的方式进行分离。当时科学家找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两种同位素的质量差,用⾼速离心机来分离这两种元素,准确地说,是这两种元素的化合物。而离心机的工作效率并不⾼,而且需要经过多道,甚至是上百次分离之后。才能够得到纯度为80%左右的铀235,而要达到原弹子的标准。其纯度必须要在95%以上(实际上这仍然不够)因此,通过离心机来提取⾼纯度的铀235的效率是相当低的,就算当时有几万台离心机在不停的工作,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制造一枚原弹子所需要的核原料。也就是说,如果用铀235作为原弹子的核原料的话,其工业生产效率就直接影响到了原弹子的生产规模,这就迫使科学家转为用钚239来制造原弹子。
原弹子的设计也相当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起爆部分。
原弹子的炸爆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链式核反应。铀235原子核在受到中子轰击的时候,会裂分成为两个,或者是多个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中子,这些中子再轰击其他的铀235原子核,产生链式核反应。而在此裂分的过程中,铀235原子核的质量会减少。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即能量等于物质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损失的质量就全部转发为了光能,热能,辐射能等种种能量,从而产生大巨的破坏效果。
在这个原理上,最重要的就是要让链式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而不能中断,这样才能够使原弹子起爆成功。实际上,正个反应过程相当快,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持续时间用毫秒,纳秒计算。而要保证链式反应完成。就必须要使核物质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限度,这就是“临界质量”只要达到或者是超过了临界质量,原弹子才能够成功引爆。如果达不到临界质量,就不会发生核炸爆,或者是炸爆威力降低很多,达不到设计要求。
准确地说,临界质量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数,即质量与核反应材料的密度有直接关系。这正是引爆原弹子的关键技术,科学家在这上面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而且,最终找到了两种比较可靠的引爆方式,一种叫“枪式”另外一种叫“內爆式”而这两种引爆方式都还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试验,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当然,在第一枚原弹子真正引爆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理论到底能不能变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