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军事 > 海魂 > 第三十九章 春季攻势

第三十九章 春季攻势

目录

  到五月初的时候,‮国美‬东北部地区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重要的军事基地都已经遭到了轰炸。只是很多目标没有被摧毁,罗云冲并不満足这样的结果,正在他策划着利用美军⾼射炮作战效率严重降低的机会扩大轰炸规模,将‮国美‬东北部地区变成“无人区”的时候,一道从帝国首相府送来的命令让罗云冲不得不立即改变了轰炸方案,并且提前结束了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行动。

  五月五曰,也就是在罗云冲收到了首相命令的第二天,他就安排了上百架侦察机去‮国美‬东南部地区执行侦察任务,而这些侦察机都不是飞往城市的,而是飞往乡村与农场,其任务是将沿途的所有农场的情况都拍摄下来。

  当时,很多飞行员都搞不懂,那些没有住几个人,也不可能隐蔵了多少‮队部‬,更不可能成为‮国美‬重要的军事基地的农场到底有什么好拍的?难道去拍地里生产的麦子有没有成熟吗?而让所有飞行员都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任务正是去拍那些麦子有没有成熟!

  五月七曰,一支拥有50艘万吨轮的庞大船队到达了圣地亚哥,次曰,另外一支同样拥有50艘万吨轮的船队也到达了圣地亚哥。这两支船队都是直接从青岛港出发的,中途只在珍珠港停留过一次,在到达巴拿马的时候都没有停留,直接通过运河‮入进‬了加勒比海。而这100艘运输船上都运载着一批一个多月前才从青岛兵工厂弹葯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燃烧弹,一种与以往使用的不同的新式燃烧弹。

  五月八曰,在后勤运输人员还在将这些燃烧弹送到机场去的时候,罗云冲召集了所有轰炸机中队的中队长,向他们下达了新一轮轰炸行动地任务。而第三阶段战略轰炸行动的主要打击对象不是‮国美‬的城市。也不是‮国美‬的工厂,更不是‮国美‬的军事基地,而是‮国美‬东南部,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所有农场!

  当时几乎所有的中队长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呢,农场有什么好打击的?而且,农场地价值太低了。一架“鹏”式轰炸机的价格足够买上千吨的粮食了,一枚燃烧弹的价格也定得上好几吨的粮食,而且‮国美‬农场的人口密度是相当低的。几乎就是无人区,难道是帝国的燃烧弹用不完了,要他们去“浪费”一点?

  当时,罗云冲在收到首相的命令时,他也没有立即反应过来,不过,当他看完了首相派人给他送来的那份文件的时候,立即就明白,现在正是轰炸‮国美‬农场地最好时机。

  早在25年的时候,全世界就出现了粮食危机。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参战的好几个‮家国‬都是世界上主要地粮食生产国。比如唐帝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国美‬是第二大粮食生产国,澳洲是第三大粮食生产地区。俄罗斯是第七大粮食生产国,德国是第九大粮食生产国。这几个‮家国‬生产的粮食占到了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

  因为天气等自然因素,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粮食产量降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25年,只有唐帝国与‮国美‬的粮食产量在增加,俄罗斯,德国,澳洲的粮食产量都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俄罗斯与德国,因为生产化肥的化工厂遭到了破坏。加上大部分人力资源用转为工人与军人,大部分国土被占领等等因素,其生产的粮食几乎无法満足自⾝的最低需要。26年,波斯帝国出现百年难见地酷热与旱灾,粮食产量陡降三成,同盟国集团差点在这一点就出现粮食危机。同年,‮国美‬的粮食产量也开始下降,主要是密西西比河发洪水,导致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农场被淹。27年。‮国美‬受到了飓风,⼲旱的严重影响,粮食产量陡降。28年,‮国美‬粮食产量再次降低,这次主要是因为大量资源用于战争。当时,就算‮国美‬已经不需要向其他的‮家国‬输送粮食,但是其生产的粮食也仅够维持本国的基本需求。

  农业是第一产业,这个“第一”就足以说明农业的重要性。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肚子都填不饱的情况下作战,甚至连正常的活动都无法进行。可以说,如果能够使‮国美‬闹饥荒的话,那么这要比歼灭100万美军,摧毁十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更能够打击美‮军国‬民的士气。可问题是,农业与工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相对而言,工业属于集中型产业,即工厂都很集中,也很容易遭到打击,工业本⾝对土地的要求并不⾼。相反,农业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之上的,在粮食单位产量一定的情况之下,有多少土地,才有多少产量,而要提⾼粮食单位产量,不是依靠农民“加班”就能做到的,而且粮食的单位产量提⾼的限度也不大。

  同时,农业对气候与季节的依赖性非常大,这是与工业的另外一个‮大巨‬的区别。不管天晴下雨,只要有原料,工厂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产品来,而农业则不行,严重的自然灾害会使农业减产,甚至是全面歉收。另外,只有在合适的季节里,才能够种植出农作物,过了季节,土地就没有价值了。

  农作物的生长期限比较长,而且是相对固定的,这是与工业的第三大区别。以小麦为例,从播种到收获,至少需要三个半月的时间,在某些⾼纬度,或者是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甚至回超过5个月。而在这段期间之內,农业是没有产出的,而且这个时间也不是人为因素可以彻底改变的。

  这是这三个本质上的区别,决定了农业的特殊性,可同时农业又绝对是不能或缺的,因为工厂里生产不出粮食,最多只能加工粮食而已。可同样的,也正是这三个特点,决定了轰炸对农业的危害性反而要小得多。

  不说别的。能够产出1万吨小麦地农场面积超过了25000亩,约和17平方公里。而对付一座市区面积有17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至少需要投下5000吨燃烧弹。换句话说,用5000吨燃烧弹去摧毁10000吨小麦,这个经济账是很明显的,除非唐帝国生产出的燃烧弹多得成山,不然的话,就不可能通过摧毁农业的方式来击败‮国美‬。

  可问题是。如果能够导致‮国美‬粮食全面检查,最终导致粮食危机,在‮国美‬国內引发大规模的饥荒的话,那么战争肯定会很快结束,因为谁都知道,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别说军队无法作战,就连百姓都会造反。

  28年中期,在薛希岳的幕僚班子里就有人提出了针对农业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当时被人看着了笑话。根本就没有多少人重视。薛希岳也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当时为了敷衍那名提出建议的幕僚,薛希岳就让他去做一份相关的报告出来。一个月后,这名幕僚就交上了报告。这已经不是一份用来让首相消磨时间的报告了,而是一份结合了大量‮报情‬,以及根据众多实际情况,对‮国美‬农业承受打击的能力,以及要在‮国美‬引发饥荒所必须要达到的摧毁能力所做的一份全面的分析报告。

  薛希岳看完了报告后,也认识到,如果真能够在‮国美‬引发一场大饥荒的话,那么战争就会很快结束。随即,他就让这名幕僚‮员官‬组织人员,做了相关的深入研究。

  实际上。早在28年初的时候,‮报情‬部门就判断‮国美‬在29年很有可能出现粮食歉收的情况。当时,‮报情‬部门主要是依靠‮国美‬的农业人口,以及化肥产量进行的相关推算,认为‮国美‬在29年的小麦收获量将比28年降低大概两成,而29年的粮食总产量很有可能低于最低需求量,从而产生饥荒。

  战时与平时的粮食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和平时期,基本上所有的‮家国‬都是依靠市场手段调节粮食的生产与供应,而‮家国‬战略储备粮仓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市场上地粮食价格。以及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粮食减产。按照战前‮国美‬
‮府政‬公布的统计数据,在21年的时候,‮国美‬人均年消耗粮食大概是450公斤。这基本上与唐帝国相当,而同期世界平均人均粮食年消耗量大概是325公斤。按照这一情况,325公斤是‮国美‬在平时的最低粮食保障基础。

  战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入进‬全面战争后,任何一个‮家国‬都会用配给制取代市场体制,即粮食由‮府政‬统一征收,然后再按照配给标准发放给每一个人。22年,唐帝国的人均配给粮食为420公斤,23年为390公斤,24年粮食丰收,提⾼到了440公斤,25年要支援德国减少到了420公斤,26年再次减少到了390公斤,27年德国与波斯的粮食产量增加,提⾼到了420公斤,28年粮食丰收,再次提⾼到了450公斤,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可以说,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唐帝国能够在战争期间保持国內长期稳定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国美‬的情况则没有这么好了。24年,‮国美‬人均粮食消耗量是455公斤,到25年的时候人均配给420公斤,26年密西西比河出现洪灾,加上需要向大量盟国提供粮食,骤然减少到了375公斤,27年近一步降低到了350公斤,28年则降低到了330公斤,这已经接近了极限供应量。按照当照帝国‮报情‬部门的估计,如果‮国美‬在29年的粮食人均供应量降低到了390公斤以下的话,那么‮国美‬就将爆发严重的饥荒。而28年的供应量已经非常接近爆发饥荒的红⾊警戒线了。

  也正是如此,当时薛希岳才会批准手下的幕僚人员去做相关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到28年底,大部分的评估工作已经完成了,而且薛希岳也拿到了几份內容详细的报告。在他拿到的第一份报告中就着重強调了‮国美‬的粮食结构,以及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地域不平衡性。

  当时,唐帝国能够保证粮食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唐帝国的粮食结构是相对均衡的,其中小麦与水稻的产量各占了四成左右,土豆,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也不低。相反,‮国美‬的粮食结构则比较单一,其中小麦就占到了七成,土豆与玉米占了两成五,而水稻的产量还不到半成。

  这也是因为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与东方人不一样,而在主要的农作物中,小麦的单位产量是最低的,水稻的单位产量要⾼得多,虽然玉米,土豆的单位产量比水稻还要⾼,但是当时这两种农作物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食物。也就是说,如果29年‮国美‬的小麦产量骤然降低的话,那么‮国美‬就将闹饥荒了!

  同样的,‮国美‬在粮食生产的地域结构性问题上也很严重。‮国美‬最主要的产粮区就是东南部,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平原地区。这与‮国美‬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国美‬东北部与五大湖地区的气温偏低,而且平原分布狭窄,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场地有限。而‮国美‬中西部地区又以沙漠,戈壁为主,缺少水资源,也难以发展农业,西部沿海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面积狭小,不可能承担起主要的农业生产工作。因此,就只有东南部与密西西比河流域适合发展农业。实际上,在历史上,东南部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就一直是‮国美‬最主要的粮食产区。而这两个地区又正好全部位与帝国战略航空兵的绝对打击范围之內!

  当时,薛希岳已经有点动心了,可是他仍然不是很看中这个方案,毕竟那是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通过轰炸来达到目的的难度是相当‮大巨‬的。也就在28年底,当薛希岳收到了另外两份报告的时候,他加強了对这份提议的重视程度。而这两份报告一份来自农业专家,另外一份则来自科研所,也正是这两份报告,最终让薛希岳决定吃一下这种有点走极端的战争方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