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再创大汉 > 正文第一百二十七章平民皇帝

正文第一百二十七章平民皇帝

目录

  林浪思作为皇帝,他给人的印象是随和近人,老百姓们大多当他是一位朋友,多于一位皇帝。

  从前的皇帝是⾼⾼在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平常人见到皇帝必定战战兢兢,三跪九叩。

  林浪思给人感觉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很随和,友善,喜欢和老百姓交谈,而且绝对不会动不动便杀人的。

  经过多年来历史学家的研究,他们认为,浪思王的亲民,竟然是天香皇后时常拉著浪思王逛街的结果。

  在浪思还没称帝时,天香趁浪思有空便会拉著他在长浪城或梅香城四处逛,特别是有了儿女后,天香更会和浪思经常带著孩子们到民间,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

  浪思天香一向没有架子,老百姓见到他们一家人都会打个招呼,问问近况。

  就算浪思称帝,这个情况一直没有改变,天香还是和浪思在北海闲逛,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

  某天浪思天香带著几个小孩子在大街上慢步…“噢,皇上,皇后娘娘,怎么有空到我的店呀?”店家说。

  “我想替小女儿买些护⾝符之类的东西啦。”天香回话。

  “呀,这就是我们的小公主吗?很可爱呢。

  皇后娘娘来得真巧,昨天进了一块古玉,是用来祝福小孩子⾝体健康。”这名店家很懂做生意,先称赞对方的孩子,令生意成交机会大增。

  “思哥哥,这块古玉不错呢,你看,载在莹莹⾝上多好看。

  就这块吧,店家这块玉要多少钱呢?”天香问店家,⾝为皇后买东西要付钱,天香应该是第一个了。

  “皇后娘娘看上的,就算是十五两银子吧。”浪思忽然童心大起,想学学清梅讨价还价的本事。

  “这个嘛,应该不用这么贵吧,算十两如何?”店家苦著面说。

  “皇上这么富有,也不要和小民斤斤计较吧。”敢拒绝皇帝的话的人,可能只会发生在北海吧。

  于是经过一轮讨价还价后,店家无奈的说。

  “就看在是皇上份上,十二两银子成交吧…。。”在梅香城某茶栈,有名中年汉子在长嗟短叹。

  “这位先生,为什么这般愁眉苦脸?”中年汉子回头一看,见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人,带著他的妻子和几个小儿女,气质⾼雅,在梅香城这种人随处可见。

  “这位兄弟有所不知了,我是从江陵来的,听说这儿可以投资兴建棉布工场,我便来碰碰运气,不过这儿的人说我不是长浪王朝的子民,不能参与投资。”中年汉子说。

  “噢,是这样的,朝廷律法规定,外地来的商人要在北海经商,要在监察处取得行商许可证,同时要和北海的商人一起合资才可以投资的。

  有了行商许可证,除了武器外,你什么买卖都可以作的。

  不过我建议你不如先到对岸看看,选一块合适的地皮再找人合资吧。”“哦,原来如此。

  多谢兄弟指点迷津,不知兄弟如何称呼,好交个朋友?”“我嘛,我叫林浪思。”林浪思?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中年商人心中起了疑问。

  “咦,皇上,皇后娘娘怎么大驾光临我们的茶栈啦?”茶栈的店家看到浪思后,惊喜的问道。

  “噢,小海风说喜欢你这儿的茶嘛,我便带著他来了。”天香随口说。

  “对呀,叔叔你的茶泡得很香,我很喜欢呢。”林海风说。

  “哈哈,我们的大王子要不要学如何泡茶呢?”店家笑着说。

  刚才那名中年商人睁大双眼,吃了一惊的说。

  “你是…皇上…皇上?这时他才想起,长浪王朝的皇帝名叫林浪思,就是眼前的青年人。

  ⾝为一国之君,竟然不留在皇宮而对处跑,而且又不是什么微服私访,实在令人惊讶。

  北海长浪城守备严密,大秦和南楚两国的人几乎是不可能进城的。

  梅香城除了商人外,来自其他地方的人下船时必先经过仔细搜查,确认⾝份及没有武器后,才可以在梅香城自由活动,商人则要取得行商许可证。

  来自南楚或大秦王朝的‮民人‬,他们若果要迁徙到长浪王朝,除了北海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去的。

  这样避免了李情或上官武的奷细杀手再次混进长浪城,对皇帝及朝中大臣进行刺杀。

  有次李情为了拯救他的儿女,派了几个武艺⾼強的人打算混入北海,在最后关头时被长浪城守兵发现,其后清梅特地令人质十天內每天只吃一小碗粥水,饿得他们不似人形,李情知道后,吓得不敢再找人混入北海了。

  李情多次派人交涉,要求浪思释放他们子女,全部无功而回,李情的信誉太差,就算有多优厚的条件都没用。

  作为接待使者的李杰说,只要李情不找人暗杀王朝‮员官‬,就算两国交战,人质的‮全安‬倒不必担心。

  ⾝为一国之君,儿女的性命竟然掌握在别人手中,实在很没面子。

  华北的重建比料想中好,张超统治下的华北,官吏倒是比较清廉,思妮只是对那些土豪恶霸动手而已,贪官没有杀了多少。

  罗平的工作就⿇烦多了,张家三兄弟并不重视生产,大量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已经流到梅香城去。

  于是,在浪思,海琳,清梅,程林等商议下,打算将华北发展成一个生产原料的地方。

  华北本来以务农以主,大量的土地按官田民田混合的形式,重新分配给农民。

  先前有些土地被大地主及恶霸強占,在处死他们后,不少地方没有人领回。

  为了不让田地荒废,海琳将抄来的田地全部收为朝廷所有,分配农民们先行耕种。

  若果后来有人拥有地契或证人证明土地的拥有权,朝廷将拿银子赎回,权当是朝廷买下田产。

  这个做法算是公正,维持生产正常之馀,又令过去失去田产的人得回他们应得的补偿。

  梅香城的生产工场,在罗平的牵引下,先向华北的农民订购小麦和棉花,令前者得到未来原料上的保证,令生产可以继续,后者解决眼前生活的问题。

  原来北海的人,从梅香城的生产工场嚐到了甜头后,纷纷再投资到华北各地的生产中,利润共享这个制度确实为不少人带来财富。

  邱家商会已经宣布不涉足华北的生意,清梅知道,目前邱家商会的生产能力不能再扩张了,否则将影响王朝越来越大,未必是一件好事。

  目前她和邱家所拥有的,清梅已经很満足,毕竟再扩展下去,将变得欲罢不能。

  华北的生产力主要是原料,有些人合资开设羊栏出产羊⽑;有人察觉大汉各地鱼价⾼企,大规模聘请渔民;养马的,采矿的,打猎的,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慢慢的在梅香城原料需求下重新工作,令华北逐渐回到往昔风光。

  有一件事不知是老天爷给浪思的考验,或者是巧合,每一次浪思占领的地方,全部都是一个烂摊子。

  北平被乌丸人抢掠后惨不忍睹,北海在曹雪的暴政下民不聊生,徐州,江东,扬州在长浪军接手时,全都经过大规模战乱,华北情况更糟。

  只是每个烂摊子,长浪军总是可以将它们经营得有声有⾊,回复当地的秩序稳定,甚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件苦差,但浪思每次也能将烂摊子,化为令人垂涎三尺的宝地。

  以前海琳每当要老百姓争取福利时,总要在议事厅和浪思,程林,清梅等人多次争辩,现在情形不同了。

  ⾝为一国丞相,很多事她已经可以作主,在海琳要求下,程林特地拨出一笔钱给她,让海琳尝试各种不同有利民生的政策。

  待成功后,将它们一一推及到全个王朝的‮民人‬。

  就像海琳在北平设立的救援部,令一些老百姓有突发性的危急及需要时,可以到那儿请求紧急协助,例如家人的殓葬费,房屋被火烧光无家可归,严寒时借出⽑衣等等。

  海琳发现这个救援部付出的代价不大,却可以让不少人渡过一些难关,于是便成为长浪王朝的一个正式部门了。

  海琳又向舞会商讨,那些外出工作的人,家中需要有人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几个或几十个集中一起,在工作时间內让舞会派人照顾,令人可以全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至于雇请舞会的工资,就由朝廷及受惠的人共同负担,这个做法得到极大的回向,令王朝生产力提⾼之馀,又不会有人因为缺乏照顾而受伤或死亡。

  亲善使者定期到一些家庭作访问,了解一下平民大众的思想或需求;纠察队代替了士兵,在城中或乡镇巡逻,将犯罪防患于未然;朝廷雇用的苦力,协助那些不会搬动重物的人搬东西…。。这些一切民生政策,在海琳当上丞相后,在长浪王朝各地逐一实施。

  在浪思还没立国时,海琳很多的要求全是纸上谈兵,被否决可以理解。

  现在海琳每次在议事厅中提出来的政策,全部经过试验成功,证实是有利民生而且花费不大,令浪思和程林等人无法拒绝。

  平民出⾝的浪思,对海琳想出来的东西大为叹服,在当权者或是其他人看来,海琳的想法对他们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对于那些有需要的人来说,就像是寒风中的炉火带来的温暖。

  若果明王朝愿意施行这些仁政,也许不会沦落到四分五裂的地步。

  海琳实施的政策,朝廷付出不多,却可以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

  海琳绝不是一个专权独断的人,和浪思一样她很喜欢听从意见,不论是友好或是敌意的。

  在当上丞相后,她有一班和她一起成长的幕僚,她继续从各地的民论会知道民间的事,就算商联会也会令她注意。

  每次有决策时,海琳全部会交到民论会先讨论,改善一下其中漏洞,她也没有忘记听取商人们的建议。

  在一些意见分歧的政策上,两会依然会继续互相争辩,海琳和清梅当上丞相和皇后,并没有因此失去这项‮乐娱‬。

  事实上,两人对在两会相互骂战看成是一种乐趣。

  只有在两会中,清梅和海琳才可以放下皇后和丞相尊贵的形象,以一个普通人⾝份来和其他人交谈,对骂,辩驳。

  这儿没有奉承的人,没有人针对某些人,大家习惯了在议事论事,就算就某些事大骂清梅是昅血魔鬼,清梅也只是笑笑口的听著。

  商人和平民的斗争一直在王朝持续著,与其说他们是斗争,倒不如是辩论。

  所有的斗争全是口诛笔伐,舌剑唇枪,从来没有人为此杀伤,庒迫,陷害他们的对手。

  没有人希望用暴力手段得到想要的东西,这点是商联会和民论会多年內达成的共识,要不,只要浪思一声下令解散,他们再没有机会在两会向朝廷争取他们需要的东西了。

  两会依然是王朝的主导,王朝在梅香城,建业城,邺城都设有商联会和民论会。

  基本上它们是维持王朝秩序不可或缺的地方,重要程度仅次于长浪城的议事厅。

  海琳每次制订律法及制订政策时,习惯性会先听听两会得来的结论。

  有关人才的选拔,想得到丞相府的赏识,从而晋⾝朝廷当官,最快的办法是在两会中有特出的表现。

  多年来的风俗,商联会的商人也慢慢对政治开始热心,民论会更不在话下。

  海琳在各地布下眼线,当有人在两会发言时表现出众,很多时会被邀请到丞相府,跟海琳的幕僚闲谈,就算不能当官,也可以将他们的想法告诉丞相府的人。

  海琳安排了‮国全‬大考,从四年一次改为每二年一次,‮试考‬范围很广泛,除了一般如何治国安民外,海琳加揷了几项科目。

  首先是辩论,这可以令不太会写字,而口才了得的人参加,这是李杰的要求;其次是算术,这是程林和清梅的要求;跟著是手工艺,用以增加王朝的生产力,这也是罗平提出来的。

  很多时就是清梅程林他们当主考官,甚至若果有人算术比清梅快,那么不用多考了,直接录用吧。

  北海学院为了应付‮国全‬大考的科目,特地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让各项人才有机会学习后才‮试考‬。

  那些录取的人才,多数是要在北海学院学习一些其他范畴的东西,才按表现分派到什么部门。

  至于军事人才,浪思就会直接从北海的两所军校直接选人。

  通常浪思会给一个题目,例如是:怎样用五十万人防守徐州,水军的布阵,由想当军官的人自由参与。

  事实上,长浪王朝的人才,比起另外两国多,第一个原因是义学,令‮民人‬知识普遍提⾼。

  第二个原因,就是公正而且多方面的选拔,当李情和上官武选拔人才仍然停留在写文章时,长浪王朝已经普及到计算速度,辩驳口才,生产能力等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