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仙侠 > 权握天下 > 第十一章 江山万里(中)

第十一章 江山万里(中)

目录

  阳玄颢到底是如何看待齐朗的?在历史学界,这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人性本就是最难解释清楚的,尽管元宁的实录记载得很清楚,阳玄颢对齐朗一直是礼敬有加,但是,将心比心,作为一个帝王,在知道齐朗与⺟亲关系暧昧的情况下,阳玄颢真的能毫无感觉吗?

  。很多学者说,阳玄颢对齐朗的礼敬本⾝就是一种‮议抗‬,是迫于仁宣太后的庒力不得不为之;也有学者说,既然所有人都承认“为相之道,元宁一朝无人出齐氏之右”那么,为什么阳玄颢不能对这位宰辅重臣殊礼待之呢?

  。各自都有理,却无人能说服对方,毕竟没有人问过阳玄颢这个问题,就如没有人敢过问显宗皇帝对永宁贞王的想法一样,一个是人臣之首,一个是天下帝君,两者相安无事已是天下大兴,谁会去深究?阳玄颢比显宗要幸运,至少齐朗一直恭守臣下之道,而夏祈年从来都是散漫孤傲的性子,世祖对其又是言听计从,实录上的记载让人惊讶世祖的皇子在夏祈年面前几乎是动辄得咎,而夏祈年本就是太学少傅,管教皇子是他职责所在,皇子无不曾被其重罚过,谁又知道显宗皇帝对其到底是恨是敬呢?

  。不管后人如何说,从崇明六年起,阳玄颢对齐朗殊礼尊崇是事实。

  。御苑的宴席结束后,谢清拉住齐朗,一脸似笑非笑的神情,盯着他不放,齐朗苦笑“你先放手,有事到我府上再说。”

  。谢清这才放手,打发自己的车夫离开,他直接上了齐朗的马车,一上车就再也止不住大笑,尤其是看到齐朗又尴尬又无奈的神⾊,他就更想笑,离开御苑也就没有失仪的说法了,谢清自然是放纵自己的行为,直到齐朗的目光变得冷冽,他才收敛。

  。“很好笑吗?”齐朗冷言,一脸阴郁之⾊,谢清哪敢点头,只能顾左右而言它。

  。“这不是好笑与否的问题,而是皇帝到底为何这么做?”谢清不认为阳玄颢方才的举动是因为真的对齐朗格外崇敬,若说讨好紫苏——只怕是有点过火了。

  。齐朗‮头摇‬,拉开手边柜子,取了一张书笺递给他“昨天我当值,宗人府转呈了奏章,我抄了一段,你看看。”

  。谢清接过,笑道“原来你还真有事要说啊!”看来,方才他不找上齐朗,齐朗也会找他。

  。说笑归说笑,谢清还是立刻凑近角落的灯火,仔细地看那张书笺。

  。按元宁的制度,‮员官‬的奏章交到尚书台,由司录官誊录备案之后,转送议政厅,由议政大臣加写提要,再呈上御前,加急奏章直递御前,之后再交尚书台誊录,御批后的奏章发下议政厅,议政大臣按批示处理,奏章当天存入兴宁殿,按制,奏章是不能外传的,不过,议政大臣办公并不限于议政厅,这个规矩也就流于形式而已,但是,奏章必须当天送呈御前,截留是大忌,因此,齐朗也只能抄录一段。

  。“宗室也不必如此着急吧?元服礼等同**礼,亲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何必急着上这道奏疏,不怕过犹不及吗?”谢清看完便‮头摇‬,叹息不已。

  。齐朗接过书笺,收入袖中,冷哼一声,并未言语,谢清无所谓地耸肩,靠向软垫,口中却道“这个与陛下今晚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齐朗冷言“你若有空…”

  。“我很忙!”谢清坐正了⾝子,截住他的话,一脸的义正严辞。

  。“这份奏章应该昨晚就转到昭信殿了,有没有关系,我就不得而知了。”齐朗忽然缓了语气,眼中浮现一抹狭促的笑意,谢清一口气堵在胸口,却是半分都发作不得。

  。“陛下在想什么?退让吗?也太…”谢清叹了口气,皱眉看着齐朗。

  。齐朗微笑,眼中一片深遂,慢慢地说道“陛下的孝心比你想像的要深得多!”

  。“孝心?”谢清失笑,他从不认为这也会是一种理由。

  。齐朗却很认真地点头“随阳,你教的东西一向很杂、很现实,你没有见过陛下读礼书的样子,你若是见过,就不会这么说了!陛下是太平天子,比不得别人,太后对他虽然严厉,却也是关怀备至!你信不信?——若是太后真有万一,陛下第一个杀就是那些‘忠臣’!”最后的话说得极轻,几乎是耳语。

  。谢清自然相信齐朗的判断,不由深思起来。

  。齐朗也由着他沉思,一言不发,直到马车停下。

  。“下车吧!就在我这儿住一晚吧!”齐朗打断他的沉思,拉他下车。

  。齐朗的家人在新年前已经从别苑回到成越,府中自然有人照应周全,两人一进门就有仆人上前服侍。说是让谢清住一晚,也不是当真的,谢府也不算远,要休息,谢清还不如回自己的家呢!齐朗的宅邸总不比上经营数代的谢府。

  。让下人沏了茶送到书房,两人便直接往书房去。

  。打量了一下书房的陈设,谢清便笑道“你还一个人住在书房?真亏你做得出来!”

  。齐朗换了便袍,坐到榻上,不在意地道“这句话应该我来说,纳侧室居然连说都不说一声,摆给谁看的?”

  。谢清没料到他会说这事,愣了一会儿,才苦笑着道“总要给倩仪留点面子吧!”

  。齐朗本来是只是说笑,这时才发觉失言,但是已经无法改口,正为难,下人将沏好的茶送了进来。

  。宴席上两人都饮了不少酒,酽茶正是此时最宜之物,两人也不言语,接过茶饮下,等那名仆人退出之后,齐朗才开口“其实别人怎么着都无所谓,只要这次海上别出差子,你我便可以⾼枕无忧。”

  。“这个我当然明白,只是,海上如何且不说,皇上当真会与太后和好如初?”只要不出错,他们的地位就无人可动,这点不假,但是,谢清更关心的是紫苏的计划是否会受影响,他可不会认为阳玄颢对紫苏的判断全然不会有影响。

  。齐朗却好笑地望着谢清“和好如初?随阳,这是用在⺟子间的词吗?”

  。谢清闻言一怔,随即也笑了,的确这个词用在这儿有些不合适。

  。“随阳,你认为陛下是怎么样一个人?”笑过了,齐朗正⾊问道。

  。“聪慧、敏锐。”谢清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以他的年纪来说,他很出众,有着水准之上的天资,而且很勤奋。”

  。齐朗点头,随即又轻笑着‮头摇‬“你不觉得皇上的路太平顺了吗?”

  。“太平顺了?”谢清不解。

  。“没错!”齐朗重重地点头,很肯定“我说了,陛下是太平天子,又有太后一直维护周全,他的一切决断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你不觉得,你方才说的一切都十分脆弱吗?”

  。“刚者易折。”谢清懂他的意思了,不由轻轻颌首。

  。“而且,以你的所见,陛下真的有对抗⺟后的胆识吗?”齐朗把玩着手中的空杯。

  。谢清皱眉,这个问题他倒没有想过,但是,略一思索,他便‮头摇‬了。

  。世族并不忌讳用毒暗杀敌人,但是,那从来不是第一选择,而且,多是用来最后斩草除根的,是彻底清除影响力的方式,阳玄颢却没有首先想着夺权,而是直接下毒,本⾝就是不敢直面的表现,再说,从那段时间阳玄颢的表现来看,他根本什么准备都没有,简直就是鲁莽!

  。“所以你大可放心,即使陛下亲政,更改既定之策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齐朗微笑“其实,我更担心,陛下会急功近利,惹出天大⿇烦来!”

  。谢清扬眉,眼中一片了然,却没有说话,齐朗回以同样的笑意,彼此间心照不宣。

  。同样的时间,尹朔也待在书房,齐朗和谢清不同,他喜欢一个人思索对策,而不是与人商量,这是多年谨慎的习惯。

  。世族‮弟子‬结交是无可避免的,而且,多是青梅竹马的交情,齐朗与谢清可以同车而行,尹朔却不能与其它朝臣如此行事,否则明天监察司的弹劾奏章必然出现在紫苏的面前,这就是世族‮弟子‬与寒门士子的区别,是朋与党的区别,历来都如此。

  。其实,这么多年宦海沉浮,对寒门士子而言,能够推心置腹的知交多如浮萍漂散,遇事单独应对也属平常,尹朔也不会例外;既入仕途,若说无追逐名利之心,便显得矫情了,十载寒窗,求得是名扬天下,居相位,掌天下,求得是千载留名,尹朔自然不会说无此心。

  。虽然多年不涉争夺,但是,尹朔对官场上的争斗还是很清楚的,他是从八品小官做起,兢兢业业三十年方入议政厅,他也许没有很大的魄力,却有足够的谨慎,而现在,內心深处的警钟已经敲响,而他也明白,紫苏不会希望在皇帝亲政后,他继续担当首席议政大臣的职位,那个职位,她一直希望由齐朗担任,也只有那样,她才拥有足够的影响力掌控朝廷的方向,而唯一能阻止她的皇帝现在似乎已经不愿与⺟亲对立!

  。这就是他现在的处境,这样的处境似乎是忽然之间就形成的!

  。就在几天前,皇帝仍然与太后对峙,这样的情况下,一动不如一静,无论是太后摄政,还是皇帝亲政,在那种对峙的局面下,都不可能轻举妄动,否则,元宁很容易会陷入毫无意义的內斗之中,徒耗元气。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该怎么做?

  。争是肯定的,可是,还从何下手呢?

  。想坐稳相位有三条路拥有掌权者的信任是其一;拥有足够的人脉是其二;拥有不为皇权动摇的权势是其三!

  。这三条路,尹朔是似乎都无法走通。

  。宴席上,皇帝的举动无疑表明,他还是信任齐朗的;元宁的基石是世族,新旧更替却也无法动摇,元宁几代君王致力削弱世族,最后也只是削弱勋旧世族,新的世族不断产生,因为皇帝不可能孤军奋战,有助力就需有封赏,世祖皇帝为了对抗权臣,重新启用元勋旧臣,元宁世族的力量便再也无法被撼动,尹朔是不可能得到足够的人脉的;第三条就更困难了,元宁的制衡体制不可能让这样人的产生。

  。相位倒不是尹朔最看重的,他只是担心自己与家人成为皇帝与太后争权或妥协的牺牲品,皇权威庒下,臣子的命不并蝼蚁有保障。

  。南疆水师出动,败,议政厅全都受累,胜,固然是俱荣,但是,更胜一筹的是康焓的声势,执掌兵部,又推荐康焓的齐朗自然也会更得名望,可是,这些还不足以动摇他的位置,罢相是需要理由的,他们能找什么理由呢?

  。最方便的是谋逆!

  。尹朔打了个冷颤,随即自言自语地道“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此时,他尚未得知南疆军械的问题。

  。不论朝堂之上的重臣如何勾心斗角,远在西格的康焓对此都是一无所知,他很清楚自己的份量,‮场战‬建不世之功是可能的,想入而为相就是妄想了,因此,他很彻底地执行朝廷的命令,与幕僚制订计划,将令有条不紊地发至每一名将领手中。

  。元宁皇朝以军力起家,拥有最完备的军事制度,一面是军令畅通,一边是层层监督,幕府制度更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将令的正确性,议政厅庞大的属官系统也有半数是为参知军事而设的,因此,元宁的军力向来不容轻视,即使大败,即使四面受敌,风雨飘摇中,元宁皇朝仍然能笑到最后,尽管也有各种问题,比如说最普通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猎弓蔵。”古曼的一位国君在一封劝和信中曾经直言“你的皇帝从来不会在没有猎物的时候,保留超过三位的大将,你以为自己可在那三位之列?”那位将领拒绝了,可是,大胜之后,回京中不及半年,他便被赐死,可是,元宁的军队从来不乏名将,明知危险,仍有无数人前赴后继,也许就如那位将领所言的“苟利‮家国‬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元宁皇朝丰富的资源使得它从来不乏觊觑者,只要能保护这片家园,元宁人不计荣辱生死。

  。陌生的海洋对平南大将军的幕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考验,阻截普兰的舰队,让北疆大军攻占苏西港,困难重重,诱惑却很大,苏西——周扬第一港,同样也是整个‮陆大‬东方的第一港,掌握了这个海港,元宁便切除了周扬的一只羽翼,完全掌握主动权,这份诱惑不能不让人心动,与之相比,攻占西南港的战略意义实在不大。

  。尽管不了解海战,但是,经典战例还是知道的,缺乏远距离的杀伤手段,海战上拼的就是士兵的英勇,可是,刚建成不到一年的水师怎么可能与普兰的百战之师相比,这一点,曾让康焓与幕僚伤尽了脑筋,最后还是一个文书一语惊醒众人“只要阻截即可,那么,像上次一样偷袭纵火不就行了?”

  。谁说不是呢?人在思考时会不自觉地陷入惯性思维中,这个时候,外行人往往比內行人更能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唯一的遗憾是,那位文书没有留下名字,也许是因为,没有人想到要记住一个小吏的名字,以致于后世学者提及此事便唏嘘不已。

  。只是,上次是在港口,这次在海上,普兰水师可能再被同样的手段打击到吗?不是说雷是不可能击同样的人两次吗?——幕僚中有人提出异议。

  。“正是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康焓很肯定“普兰不可能想到,我们敢在一览无余的海面上用这招。”

  。“外政厅又要被人指着鼻子痛斥,连海盗都不会使用的战术居然被堂堂水师使用!”有人已经想到更远的地方了。

  。“我们本来就不是海盗!”康绪也笑道“不过,那是谢相要担心的事,我们要担心的是,如何成功偷袭。”

  。“这个就再等等才能决定。”做了决定,康焓便不着急了,谋定而后动才是正道。

  。无人知晓,在京中人人忙于皇帝元服礼的时候,混在贡礼队伍中出入成越的,还有议政厅六方馆的人,那段时间,驿马不绝于道,南疆与成越的联系也就十分不显眼。

  。六方馆建于世祖之时,与议政厅其它下属不同,六方馆直属皇帝,因为“莫有亲厚过于间者”负责各国‮报情‬六方馆名义上属于议政厅,实际上,即便位居首相之位,也不可能知道六方馆的任何事。

  。元宁周边的‮家国‬知道“天下用间莫过于夏氏”永宁王府夏氏从来都是用间的⾼手,夏紫苏怎么可能不重视六方馆?

  。康焓等的就是六方馆的‮报情‬,他要的是普兰水师的行军路线,在此之前,他已经领教过六方馆‮报情‬的准确与细致,这次,他同样寄予厚望,六方馆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二月初七,北疆大军开始強攻⾼州城,另有军队绕过⾼州城,直逼苏西港,二月初八,普兰水师出动,同天,普兰水师的行军路线送到康焓的桌上,至于这份‮报情‬付出了多少代价,除了紫苏,不会有人知道。

  。二月初十,在阳玄颢行元服礼的这一天,元宁水师在风越海峡伏击普兰水师第三舰队,普兰水师抛弃了八成的海船,才勉強返回补给地,而元宁新建成的水师有五成的海船葬⾝海涛,另有近四成的船只无法控制,被拖回永昌港,但是,普兰的失败仍然让各国震惊,⾼州城的陷落与第二天苏西港的易帜更让所有‮家国‬明白元宁对收复旧土的决心。

  。S要准备毕业论文与答辩,更新不多,请见谅!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