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灵异 > 东北谜踪 > 第九十七章 向邑之城

第九十七章 向邑之城

目录

  返回的途中,我们就心急的讨论了起来,说来说去都是围绕着偏脸古城的事,谁也没有想到这老何家竟然是前清开国大臣何和理之后,而这座偏脸古城过去还归属过何家,看来的确是人不可貌相,三穷三富过到老。[]

  而我心里始终都在琢磨着老何家与黑猫之间究竟有什么纠葛,究竟是因为什么才结下梁子呢?难道还是与努尔哈⾚或是行地七公有关?想了半天,也是一筹莫展,毫无头绪。

  “嘎”的一声,车子硬生生的停了下来,虽然车开的不快,但突然的刹车,惯也不小,大牙因为坐在副驾的位置上,脑袋差点就撞到前风挡玻璃上,吓得大牙用手紧拉着把手,惊魂未定瞅了瞅柳叶:“妹…妹子,你…你咋的了,看到啥了?”

  这时柳叶仍然双手紧紧的握着方向盘,脸⾊青⽩,眼睛‮勾直‬勾的盯着前面,表情十分骇人。

  我也吓了够戗,赶紧把后车门打开,还没等我下去,一股冷风就挤了进来。估计也是这阵冷风把柳叶吹清醒了,打了一个冷战后,回头叫住了我,说是没有什么事。

  柳叶长舒了一口气,抱歉的冲我和大牙笑了笑,解释说她刚才只是因为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十分震惊,这才无意识的踩了脚刹车。我和大牙听她这样说,就知道她想到的事情肯定不是普通的小事,赶紧问她究竟是什么事。

  柳叶抬眼看了看我和大牙,然后问我们:“你们觉得姓‘何’与姓‘向’有没有关系?”

  我和大牙不明所以,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直晃脑袋。

  柳叶估计也知道这么问有点不太对,想了想后,又说:“何大爷说偏脸古城以前是努尔哈⾚赐给何和理的,所以这偏脸古城应该姓‘何’,我刚才无意间想起了《十月之》那首诗里第六节所说的‘向邑’,向邑就是指城主的名子应该姓‘向’,但是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两个姓氏有着某种关系吗?”

  关系?我低头思索了片刻,突然间有些恍然大悟“何”与“向”从字形结构上来看就是拆分的关系,难道珠子上的文字真的与《十月之》这首诗有关?这首诗真的就是‮开解‬谜团的钥匙?而诗中指示的地点“向邑”难道就是指“偏脸古城”?

  我忐忑不安的说出了我的猜测之后,柳叶冲我点了点头,默许了我的看法,然后对我们说她当初怀疑珠子上的“十月初”暗指的就是《十月之》的这首诗,只能据手中现有的第六颗珠子上的“六”字加以推测,认为可能暗指的是诗中的第六节。而在这一节里反复出现的一个地方就是‘向邑’,也就是向城,但是也一直解释不通,想不明⽩,现在看来,诗中的“向邑”应该就暗指“偏脸古城”

  柳叶看我们听得很认真,又接着说:“不论从公从私,努尔哈⾚倒是极有可能把一些东西蔵在何和理的城內,从‘公’来讲,人家是当初的议政五大臣,地位在四大贝勒之上,可以担当此重任;从‘私’来讲又是努尔哈⾚的大女婿,也是努尔哈⾚最信赖的人。

  “当时如果说四大贝勒是建州的同姓王的话,那么何和礼等五大臣就是建州的异姓王。追随努尔哈⾚征战三十多年,两人不仅有君臣之礼和翁婿之亲,更有着兄弟般的手⾜之情。何和礼去逝时,努尔哈⾚曾痛哭失声,对何和礼感情和爱惜之情,也由此可见。如果努尔哈⾚真的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想要蔵起来,如果为了回避他的那些子女们,最佳的人选只能是何和理。”

  柳叶说的合情合理,丝丝⼊扣,看来这珠子上那些隐晦的文字不仅仅是巫诅应验的⽇子,查到现在,看来珠子更重要的秘密是另有所指,这件事如此扑朔离奇,又有如此深的文化造诣,倒是不像是努尔哈⾚一已之力能完成的,虽然说努尔哈⾚也通晓汉语文学,读过三国演义,但是这种古老的《诗经》里的诗,莫说一个草莽英雄的女真人,就是我们这些汉人,又有多少人能知道的呢?我心里也是疑惑丛生,索也就先不去想了。

  眼下关于这个“向邑之城”的推断就⾜够震惊,⾜够大胆了,一时之间,车內陷⼊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吭声了。我轻轻的咳了一下,打破了这种沉闷的气氛,告诉柳叶发动汽车,目的地,偏脸城。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觉得有必要先去看看再说。

  不大一会,就到了偏脸古城,我们的车子刚好从所谓的城西门进⼊,这个城门只是有点寒碜,估计就是以前的老城墙断开的一个豁口,我们的车子勉強能进去。左右⾼,中间低,只有中间三米宽的一条路,地面坑坑包包,车子也是去,屡屡倾斜。而两侧突起的⾼出平地十多米的城墙,则给人很強的庒迫感,有种不过气的感觉。

  今⽇城址已难觅当年气派,当年飞檐凌空、鸱吻卧脊的殿堂,雕梁画柱的亭台楼榭,早就看不到一点模样了。城中基本上已经开垦成了耕地,唯那些残砖废瓦还可寻出几分端倪,想像一下当时城內居民生活繁华富裕的景象,市场物品换的热闹,男耕女织的忙碌。

  远远看到城內有一条斜岭,把古城西北与东南刚好分割出来,西北⾼,东南低。斜岭很陡,上面有各种的树木。很明显就能看到里面稀稀落落的坟冢。从墓碑上的时间来看,墓都是最近一两年设立的。听旁边的村民说前些年的时候,这岭上并没有坟,文物管理所也不允许在古城內挖地埋人,这些人都是偷着把去世的人葬到这里的,据说是因为斜岭的风⽔好。

  我们看了一大圈,都是摇了‮头摇‬,就算是努尔哈⾚有东西蔵在了这里,估计也早就不知所踪,灰飞烟灭了。这里俨然就是一片废墟,当年的气派已经然无存了。对这里的实在是有些失望,而且真不希望这里就是所谓的“向邑”如果真的是这里,我们也只能认命了。

  返回的途中,都有些失望,没有想到这座古城现在竟然成了这幅样子,估计就算真的蔵在了这里,也早就不知踪影了。我们经过了一阵讨论,还是觉得从眼下的盗洞⼊手,至于向邑之城是不是就是偏脸古城,估计不久之后就会⽔落石出了。

  我们开车去了趟梨树县城,买了一些需要的物品,考虑到这次要下盗洞的质,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些特殊的工具,柳叶把所需要的东西分好照明用具,食品,饮用⽔,绳索和防护用品几大类,只要是能想到的东西都写了下来。

  跑了大半个县城,终于才把需要的东西采办齐全。我们按单子上的项目核查了一下,带煤石反光头灯的专业头盔、防⽔耐磨的服装、护肘、护膝、手套、消毒口罩、⽔壶、莹光、备用电池、备用灯泡、⾼热量食品等等一大包东西堆満了后备箱,实在想不出还需要准备什么了,这才发动汽车,返回到了住处。

  我们把照明设备及备用电池什么的连同食品都分成了三份,做为途中、返回和应急时使用。而常用的工具装备都装在了贴⾝的双肩背包里,这种包有带和扣,而且侧带和挂扣接口很多,十分方便和实用。

  等到天黑以后,我们才趁着夜⾊,步行前进,毕竟进洞后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出来,而孤零零的一辆车很容易引起怀疑,能少些⿇烦还是少些的好。

  ⾜⾜走了近一个小时,才走到了地方。看了看洞口上遮盖的树枝,应该是没有人来过,我们又仔细的检查了一下随⾝应用的物品,确保无误后,我们三个人依次的顺着系好的绳子滑到了洞底。

  这个竖向的盗洞只有一米多宽,三个人下去基本上差不多就是面贴面,为了避免尴尬,我刚下到洞底时就钻进了横向通往偏脸古城那个方向的小盗洞里,这个小盗洞仅容一个人爬行,动作符度稍大就会磕碰到,这才发现原来过去盗墓也是需要一定的基本素质的。

  因为这个洞里非常狭窄,只能爬行通过,所以我们三个都事先带上了护膝、护肘、手套和‮全安‬帽。专业的矿用‮全安‬帽灯使用的是⾼容量锂离子电池,可连续照明10到时左右,程虽然只有20米,比起军电強光手电差了不少,但是在这种不能转⾝的环境中,方便了许多,至少可以解放开双手。我把灯头上下转动校正了一下角度,头带松紧调整好后,一声不吭,蹶着**爬在最前面。

  柳叶紧紧的跟在我的后面,大牙则在最后。我们三个都一声没吱,咬着牙的往前爬,爬行这运动实在是以前缺少锻炼,爬了没有多远就顺脸淌汗,累得更是无心开口说话了。至于这种盗洞是否‮全安‬,里面会不会塌方,我们心里谁都没有底。

  在地图上我们估计过这地洞的长度,如果目的地是偏脸古城的话,那么直线距离也就是三百米左右。以我们的爬行速度两个小时也就差不多了。可是刚爬了能有半个小时左右,就都气吁吁的有些爬不动了。

  我一琢磨前边的路还远着呢,这么硬挨下去也不是办法,万一体力真的透支了,一旦遇到些突发事件,也不好应对,想到这里,我回头摆了摆手,示意停下来先歇口气。

  我从随⾝的包里菗出一只小巧的电石灯,点燃之后,这时洞里才渐渐的被照亮一段。

  说起电石灯,可能很多年轻人本不知道它是什么。在五十多年前,电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它可是当时照明的主要工具。只不过,这种灯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当时被称为“臭瓦斯”简单来说,电石灯的发光原理就是利用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与⽔反应生成乙炔,点燃以后乙炔燃烧发光。由于电石中往往含有杂质,导致产生的乙炔气体不纯,臭气难闻,有时甚至着火。

  我们搞来这个古董是因为这东西不仅可以照明,最重要的是万一洞內氧气缺乏时,电石灯火苗的颜⾊会发生明显变化,我们也可以提前有个准备,及时退出,要不兴许这洞里空气不畅通,等到发现头晕时想撤也就来不及了。

  ⾝后的柳叶和大牙估计也是累得够呛,大口不停的在气。

  大牙呼呼哧哧的了半天,才问我:“来…来亮,前边什么…情况?还有多远啊?”

  我也大口着耝气,掏出指南针看了一下方位后,心里计算了一下,然后打亮一只军用手电,往前面照了照,这次盗洞挖的笔直,一个弯都没有,光线一直到被黑暗呑没看不见了,我这才关了手电,告诉大牙,前面还远着呢,不过我们的方向一直是偏西北二十五度左右,如果估计的不错,方向应该就是偏脸古城那边。

  柳叶掏出⽔壶来刚想喝点⽔,好像又想到了什么,又把⽔壶放了回去。我正好回头看见,心是暗自发笑,估计是她口渴想喝⽔,又想到前边不知道还有多远,要爬多久,万一尿急的话,这种地方连转⾝都困难,一个大姑娘肯定有所不便,所以还是忍着了。

  我从包的侧兜里摸出两个山楂卷,冲柳叶挥了挥手,然后小心的回⾝递给了她。山楂这东西一般对付暑热口渴还是有奇效的,虽然未必能解记实质的问题,但总能解决一时的口渴,柳叶一愣,随即明⽩了我的意思,脸一红,还是接过去了。

  休息了也就十分钟左右,我灭了电石灯,借助着头盔上的帽灯把东西收拾好,招呼大牙和柳叶继续前进。

  这一种上爬爬停停,⾜⾜将近三个小时才终于看到前面好像到头了。我看到这里⾝上又不知从哪儿涌来一股力气,很快的爬到了近前,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到了尽头后,头堵砖墙,已经被挖开了一个大洞,而我们现在就在这个洞下。

  PS:洞里“唰唰”的飞出一沓子推荐票来…

  

  

  

  

  

  

  上一章 东北谜踪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