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军事 > 文娱抗日上海滩 > 第六十四章 不可接受的妥协

第六十四章 不可接受的妥协

目录

  汪卫于一九零三年,公费去往日本留学时,曾亲眼看见日本由虚张声势的衰弱,在获得中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后,飞速的发展与强大。

  所以,自中两国对抗开始,便不认为中国可以战胜日本。汪卫曾有言道:“须知数十年来,中**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另据记载,某次汪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呼“抗战到底”这个“底”在何处?冯说打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是底。在汪卫这个秀才听来,“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无知”

  所以,汪卫自一开始选择的路线便是对日本人妥协。

  至此,便牵出一个历史的谜团。当年汪卫在重庆,在由戴笠的军统无孔不入的重庆,是如何做到联络日本人而不被发现的?又是如何顺利离开重庆的?军统连自己人都有例行监视,为何单单漏掉了汪卫一人?而汪卫在离开重庆时,又为何给蒋介石留书道“今后兄为其易,而弟为其难。”?

  而在《李宗仁回忆录》中,又为何会说——“说一句公道话,汪兆铭当了汉,却没有做积极破坏抗战的勾当。他投敌后,向与其渊源最深的将领,也未尝作片纸只字招降,如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和第五战区内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黄琪翔。大义所在,汪氏也知道自我抑制。”?

  后世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中战争史专家约翰亨特博伊尔在《中战争时期通敌内幕》一书中分析——当并没有把握确定战争的胜利到底属于哪一方的时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两边投注!

  汪卫站在日本人一方,蒋介石站在美国人一方。如果日本人胜利,汪卫便在新秩序中会有一席之地。如果美国人胜利,那么和日本人签订的所有条约不过都是废纸而已。并且,战后无论同盟国胜利还是轴心国胜利,中国都是战胜国。

  所以,究竟是汪卫和蒋介石反目成仇还是两个人很有默契的眉来眼去,真相并不得知。而且,以战争后期戴笠能和日本人谈论私人物品的行来看,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无论真相怎样,汪卫对日本人的妥协都绝不被中国人接受。汉之名,实至名归。

  **********

  而就在丁默邨准备对《中美报》动手的时候,《中美报》却率先发难。

  此时,能在上海滩生存下去的报刊杂志,一般身后都会有一股势力,而这些报刊杂志不过是这些势力的喉舌而已。至于,《中美报》的创办人吴任沧,便是中统一系!

  由于此时上海租界环境特殊,报纸挂洋商招牌可以避免伪当局的新闻检查。所以该报在创办时,就由罗斯福出版公司在美国德拉威尔州注册,聘请在沪经营药业的美籍商人施高德为发行人。而该报实际上是国民的中央直属报,每天出对开两大张。

  有了这些后台,《中美报》便敢报道一些针对伪和汉的消息,有的消息甚至算得上是绝密。该报的教育版,曾经刊登《上海教育界总清算》一文,将暗中与为勾结的附逆学校及其负责人姓名,全部揭得底朝天。

  而在丁默邨动手之前,《中美报》连发两条重要消息。一条是揭汪密约,不但将密约的全文刊登出来,而且逐条批驳痛骂。另一条是转载吴稚晖与杨公达发表斥责汪卫卖国言行的论文。一时间,汪卫颜面扫地。

  丁默邨原本出身中统,虽然投靠了伪,却也知道中统的根基和底蕴,不想轻易动手。在接到南造云子的命令后,总以时机不到推诿过去。而《中美报》这两条消息一发,再不动手却是不行了。否则,日本人就会怀疑丁默邨是不是仍心怀旧主。就算不出去丁默邨,他的晋升之路也断了。

  所以,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二夜,丁默邨派手下大将吴四宝突袭《中美报》报社!

  丁默邨选择这一天,并不是因为看了黄历。而是根据天气预报,得知七月二十二这一整天,都会是天,并伴有暴雨。这个时候,人的警惕是最低的。突袭成功的可能也会高许多。

  而且,以租借巡捕平行,绝对不会在暴雨天出门巡逻,大多会就近找个避雨的地方,舒舒服服的休息。所以,这一次突袭不可能有人阻拦。

  然而,丁默邨仍旧是小视了老东家中统。中统在当年可是国家机器的一个分支,在丁默邨和李士群带着南京和上海的中统站投敌之后,中统便暗中在《中美报》的外围配上了数轻机。并且,有大量的外围人员保护,明明暗暗的岗哨至少有十几处之多。把《中美报》报社围了个水不通。

  所以,吴四宝带着二十几个人,开着车,这么大的动静,还没等到《中美报》报社的门口,便被人察觉到了。发出警报。

  按照吴四宝原来的计划,是要带着这二十几个人从正门杀入,然后将报社里的人打死一个不留的。可是,却万万不曾想到,《中美报》报社外,有轻机这种高端配置。和手下人刚开了几,打死几个过路的人清场后,便想往里冲。

  却不料,《中美报》报社外的轻机开火了。七十六号的汉们并无防备,一时间,死伤一地。连吴四宝也差点受伤。见事不可为,吴四宝只能带领众汉离去。

  吴四宝回去,告诉丁默邨和李士群详情。二人见不可强取,便想出一个迹近无赖的馊主意——既然我动不了你的报社,但是我可以动你的报纸啊!

  第二天,从《中美报》拿到最新一期的报纸,还没等售卖,便被凭空冒出来的几个大汉抢劫一空,或者裹挟而去,或者当场撕毁。反正,能传到市面上的,完好无损的报纸并没有几张。一时间,上海滩大哗,啼笑皆非。

  《中美报》就此名扬天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