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历史 > 六祖坛经 > 第五节

第五节

目录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馀,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谓⾊⾝法⾝也。⾊⾝无常,有生有灭;法⾝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寂灭,何⾝受乐?若⾊⾝者,⾊⾝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噤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琊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外别有法⾝,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曰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噤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实真‬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说,令汝舍琊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僧人志道,广州南海人,他来见大师请教说:“弟子自从出家以来,阅览《涅槃经》十年多,也没有明了其中的大意,请和尚不吝赐教。”大师问:“你什么地方不明白?”志道说:“《涅槃经》中有一首偈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它疑惑不解。”大师说:“你为什么疑惑?”志道说:“一切众生都有两个⾝体,就是所谓⾊⾝和法⾝。血⾁之躯的⾊⾝变化无常,有生有死;佛法所成的法⾝永恒不变,但没有知觉。佛经上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超脫了生死轮回,就是快乐境界。)我不知道是哪个⾝体寂灭,哪个⾝体享受快乐?如果说⾊⾝,那么在⾊⾝死灭时,地、水、火、风的四大就分散了,这都是痛苦,不能说是快乐。如果说是法⾝寂灭了,那就像草木瓦石一样没有感觉,那是谁享受快乐呢?再说法性是生灭的本体,⾊、受、想、行、识这五蕴是生灭的表现,一个本体五种表现,生和灭是永恒的变化。如果有生,那么就会从本体中产生这五种表现;如果要灭,那么五种表现就会返回本体。如果听任它反复重生,那就是有情有感的众生,生死循环无穷无尽;如果不再重生,那就永远归于寂灭了,就等同于瓦石等无情之物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切佛法都被涅槃所束缚,连重生都不再可能,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大师说:“你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怎么学了外道的关于生死的偏见来议论最上乘的佛法?照你所说的,在⾊⾝之外还另外有法⾝,脫离生死而追求涅槃,还要推论涅槃的快乐,说有⾝体来享受它。这是执著于生和死,耽溺于世俗的享乐。你现在应该知道,佛正因为尘世愚迷之人把五蕴和合暂时构成的⾁体当做自体的‮实真‬本相,把各种外界的表相作区分而当真,因此贪生怕死,念头接着念头没有止境,不明白那一切其实都是梦幻一般虚假,徒劳地堕落于轮回之中,把永恒的涅槃快乐,反而当做是苦痛,因此终曰在红尘中劳碌追逐。佛对此感到怜悯,于是把涅槃的真正快乐显现出来,在刹那间没有生的现象,也没有灭的现象,当然更没有生和灭本⾝可以消灭了,这样那真正的寂灭才呈现出来,当这种时刻,也没有什么量度来衡定这种呈现,这才叫永恒的快乐。这种快乐没有承受者,也没有不承受者,岂有什么一体五用等名目?何况你还说什么涅槃束缚了一切佛法,让其永远不会再生,这实在是毁谤佛和佛法。你听我的偈语: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诘问林仙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实真‬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说,令汝舍琊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听了偈语后,终于觉悟,⾼兴得手舞足蹈,向大师行礼后退出。

  注释

  ①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意思是你不要随意乱说,自负还懂点佛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