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庙堂丹墀之上七不跪
祥开紫噤。
王公九卿文武百官鱼贯而⼊,徐凤年终于看见了眼前那座大殿,⻩顶红墙,两翼⻩琉璃瓦顶逐渐跌落,大殿建在⽩⾊须弥座承托之上,脚底中轴线左右是磨砖对的海墁砖地,徐凤年略懂风⽔堪舆,知道⾝后这条中轴一直向南,不光是十六里御道,还有一条更为延伸至帝国南方的漫长地轴,封禅泰山,淮中群山,加上江南诸多山脉,构成了气势磅礴的三重案山,那名京城赵家天子,就在大殿龙椅上,南面而听天下。
文官魁首张巨鹿靠右而行,武将鳌头顾剑棠偏左,五位宗室藩王都在张巨鹿周边缓行,唯独陈芝豹堪堪与顾剑棠并肩而行。徐凤年⾝为藩王世子,位列本不该如今靠前,可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言官闭嘴,太监噤声。五大藩王中靖安王赵珣走在淮南王赵英⾝后,而胶东王赵睢有意无意落后一个⾝形,掉在了后辈侄子赵珣之后,仅仅走在徐凤年之前,却没有任何言语。好似一堵摇摇坠的老墙,最后一次为年轻人遮风挡雨。徐凤年一直视线低垂,默默数着步子,当视野中映⼊辉煌龙壁,就要开始拾阶而上,一脚踏在⽩⽟石阶上,轻轻回首望去,人头攒动,⽟打⽟,声琅琅。他这一⾝形微微凝滞,⾝后那名曾经抬棺死谏北凉王的年迈文臣就下意识赶忙缩回踏出一脚,重重鼻哼一声,显然是不満这年轻世子的不识大体,徐凤年收回视线,也不理会这位阁老的借机威示,返⾝步步⾼升,登⾼⼊殿。
殿中设龙椅宝座,殿前为丹陛,摆有铜⻳铜鹤⽇晷嘉量四样重器,上下露台列有十八尊鼎。当有资格⼊殿朝会的权臣大员就位站定,一⾝正⻩龙袍的天子终于出现,几位皇子也都轻轻步⼊殿內,按照旧例,此时太监出声开启早朝礼仪,大殿內外百官便要跪下叩见皇帝,可这一次朝会显然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光是韩貂寺为宋堂禄代替,皇帝更是没有急于落座,面容肃穆的內官监掌印宋堂禄朗声道:“今⽇早朝,尚书令张巨鹿无须下跪。”
紫髯碧眼的张首辅纹丝不动,他本就站在右手最前位置,并肩而立的几位皇子,也都垂目低敛,自然无人可知这位当朝宰辅的表情。自从离平定舂秋中原以后,可获特勋的员官屈指可数,扳手指算来,不过寥寥三人,老首辅,即张巨鹿的授业恩师,朝会可不跪天子。西楚老太师⼊京担任门下省左仆后,御赐可坐于丹陛下的一张⻩花梨太师椅上,只是老人不曾一次落座。再就是曾经还是大柱国的北凉王面圣不跪,听圣不跪,并且可佩刀上殿。三人中,就数文武官爵位都是极人臣的徐骁依仗军功,最是不客气,自然招惹非议。
“大将军顾剑棠不跪。”
宋堂禄不似太监的浑厚嗓音继续沉沉传下。
大殿左手第一人兵部尚书顾剑棠微微低头,算是谢恩。离上下,非议徐骁事事大不敬,也大多惋惜这名同为舂秋功勋重臣的大将军不得施展抱负,十八年困于兵部尚书一职,直到最近几年,赶赴北境边陲,朝野上下都深感天子圣明,有顾剑棠守卫京城北门,离自可安枕无忧。只是时下不断有小道消息从京城⾼门府邸中流出,说顾大将军即将卸任兵部尚书,这让许多人又开始犯嘀咕,想着万万不要连顾尚书的军权都一并给撤了,如今北地边陲军镇才略有起⾊,难道就要过河拆桥?那未免也太卸磨杀驴了些。
“兵圣陈芝豹不跪。以后朝会,陈芝豹可便服⼊殿,佩剑登堂。”
陈芝豹面无表情。
但殿內朝廷栋梁勋贵们都倒菗了一口冷气,一些年轻的臣子,兴许只是听老一辈说小人屠是如何被当今天子器重推崇,大多不以为然,今天算是彻底领教了。陈芝豹时下既无封王也无官职,那好,直接就在庙堂百官面前封你一个兵圣!这两个字,比起面圣不跪可要来得还要分量更重!显然陈芝豹之于一统舂秋的离,几乎等同于舂秋十三甲之一的兵甲叶⽩夔之于西楚了。前段时候五王⼊京,皇帝并无任何出格礼遇,唯独⽩马⽩⾐西蜀梅子酒⼊京,皇帝亲自出宮接!如今更是便服佩剑参加朝会,成为徐骁老首辅孙希济之后第四人!陈芝豹所获殊荣,可谓登峰造极。
“燕敕王赵炳不跪。”
燕敕王低头轻声道:“谢主隆恩。”
“国子监左祭酒桓温不跪。”
⼲瘦老头儿桓温洒然一笑,坦然受之。桓温是离朝廷的一个异类,以不争出名,一次不争不算什么,可桓温则是⾜⾜不争了大半辈子,当年老首辅得意门生中,公认桓温诗才犹在张巨鹿之上,老首辅去世前可恩荫一人⼊翰林院担任⻩门郞,据说便是桓温让给了碧眼儿,自己偷溜出京,当了个芝⿇绿⾖大的外地官,不骄不躁慢慢爬升。后来⼊京复职,皇帝本意是让他⼊主吏部或是礼部,可当时那两个正三品⾼位,恰好想要坐上去的都是他的至老友,于是桓温就又跑去清汤寡⽔的国子监担任祭酒,闭门一心研究学问,朝廷重臣论清誉之⾼,可与桓温相提并论的士林领袖,不过晚节不保的宋老夫子和时下礼部尚书卢道林几人而已。
“雄州姚⽩峰不跪。”
一名位置靠后的儒雅老者微微作揖还礼,不卑不亢。姚⽩峰一向是离王朝中散仙式的逍遥巨儒,自⾝便是一等一的理学大家,姚门五雄,声名丝毫不逊⾊于先前的宋门三杰,更是以家学跟坐镇上学宮齐龙的私学抗衡,张巨鹿年轻时候多次向姚大家问道,碧眼儿及冠时负笈游学,第一个去处,便是雄州姚家的文治楼。姚⽩峰毕生致力于将格物致知等理学精髓演化为国学,桃李満天下。这次赴京面圣,若非实在是五王齐聚以及陈芝豹单骑而来太过于昅引目光,换做平时任何时分,姚⽩峰的行程都不该如此略显“清净”
“北凉世子徐凤年不跪。”
掌印太监宋堂禄此言一出,大殿內终于哗然开来,并排员官大多面面相觑。
但紧接下来一句更是让人震撼得无以复加:“可悬北凉刀⼊殿,可着便服随意出⼊宮噤。”
无数朝臣心中叹息,这是朝廷在给这小八王蛋将来世袭罔替北凉王造势啊。
好一个北凉。
几次不跪之中,显然又有轻重之别,张巨鹿顾剑棠赵炳桓温姚⽩峰这五人,他们的不跪只在今⽇朝会,以后面圣恐怕就没有这份待遇了,而同样是北凉出⾝的陈芝豹徐凤年两人,且不去说以后跪不跪,一个已经可以佩剑登堂,一个则是悬刀上殿,意味着两人以后只要不犯下谋逆大罪,这份荣耀就会一直绵延传承下去,每多参与一次朝会,就多一分不可言喻的煊赫。对于被天子亲口誉为⽩⾐战仙的陈芝豹,大殿群臣早已有心理准备,至于姚⽩峰好歹也是久负盛名的当朝硕儒,一次不跪,还在情理之中,唯独这个北凉世子徐凤年,何德何能?!一些痛恨北凉忌惮人屠的骨鲠臣子,斜眼偷瞥那満头霜⽩如老人的年轻男子,都不约而同暗自腹诽,既然都⽩了头,⼲脆去死好了!北凉⽩发人送⽩发人,那才真是举国庆的大喜事!
七不跪,再无谁可不跪。
殿內殿外千余人在掌印太监出声后,缓缓跪下,如嘲⽔由南向北迅速涌去。
不说广场上那些不得见到天子龙颜的朝臣,宽阔大殿丹墀上三百余臣子跪拜以后,也只能望见龙椅上皇帝的双⾜。
七人不跪中,如姚⽩峰等人在內的大半低头弯。老头儿桓温倒是还好,左顾右看,在这位被笑称坦坦翁的老人眼中,左边远处那位不再⽩⾐的蟒袍陈芝豹,⽟树临风,器宇轩昂,真是个走到哪里都出彩的奇男子,桓温对这个早享富贵的年轻后生,观感不错,心中早早将他跟兵部尚书顾剑棠位列一线。然后桓温就看到⾝前那个一袭⽩蟒⾐的家伙,比起陈芝豹更为年轻,两者口碑当然是天壤之别,⽩⾐兵圣提着梅子酒⼊城,万人空巷,皇帝亲临,而⾝前所站这位无缘无故⽩了头的人屠嫡长子,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听说连礼部员官都见着他的面,让礼部上下憋屈气得不行,若非顾忌尚书卢道林跟徐家的亲家关系,衙门办公时早就破口大骂上了。
桓温差点没能憋住笑声,这小子可真是不知是憨傻还是镇定,这会儿正抬头瞧向大殿正中悬挂轩辕镜的藻井上,桓温顺着视线也一起抬头,桓温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是文坛公认的万事懂,不光知道徐凤年所瞧地方放有一块桃木镇宅灵符,甚至连桃符正反两面的符文都一清二楚,离王朝原本道佛兼重,道教在前,佛门在后,因此那枚镇殿桃符佛道合一,正面刻有道教“三清秘法镇国灵符”以及太极符图,背面是两禅寺一位佛陀的《大威德八字密咒心经》以及八宝伞盖咒和观音咒。不过在桓温看来,既然灭佛开始,这枚镇殿灵符差不多也该跟敷文牌坊一样以新换旧了。桓温就这样直愣愣凝视着那名年轻人的背影,琢磨出一些不为人知的题外意味来,病虎杨太岁心中有愧于京城⽩⾐案,这些年江河⽇下,跌境得厉害,挡不住青词宰相赵丹坪⽇渐得势,只求生前能够在不可螳臂当车的灭佛洪流中悄悄立起一块河中砥柱,可仍是人算不如天算,⾝死剑阁关外,他这一死,加上龙树圣僧圆寂于北莽,李当心又不愿再走出两禅寺,佛门已是注定惨淡。桓温是少数直言不讳主张三教合一的读书人,可惜在这件事情上,桓老头也知道碧眼儿的苦衷,就不给这位首辅添了。
皇帝一声“众爱卿平⾝”打断了桓温的思绪。
桓温收拾了一些感触情绪,开始闭眼休憩打盹,今⽇早朝那些个惊雷消息,老人早已得知**,也就谈不上期待了。虽说他也⾝在其中,可桓温早已耳顺知天命,见怪不怪。
今天也没有谁敢不识趣多嘴,只有竖起耳朵听的份儿。
一道道圣旨颁下。
看那些文武百官的面⾊,就知道很快便是一场气势汹汹的朝野震动。
“擢升国子监左祭酒桓温为门下省左仆,封文亭阁大学士。”
“擢升姚⽩峰为国子监左祭酒。”
“擢升晋兰亭为国子监右祭酒。”
“顾剑棠卸任兵部尚书,封大柱国,总领北地军政。”
“擢升卢升象为兵部侍郞。”
“封严杰溪洞渊阁大学士。”
…
最后一道圣旨则是:“陈芝豹掌兵部尚书,⽇后若有外任,亦可遥领兵部。”
宣读至此,陈芝豹转头右望,恰好有一人左望而来。
龙椅之上,皇帝眼神玩味。</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