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五百三十四章 异相

第五百三十四章 异相

目录

  舂三月,柳绿花红,出城踏舂赏花的女眷络绎不觉,一派京城繁华景象。

  茶馆酒楼,市井之间,说的最多的,不是才过的万寿节,而是三月十五晚的月蚀。虽说心有顾忌,没有人敢⾼谈阔论,但是私下窃窃私语,说的多是此事。

  有消息灵通的,则会悄悄地添上一句,本月不只是月蚀,初一的时候还有⽇蚀。只是京城的人不得见,南边省份的人瞧得真切。

  这旬月之內,异相横生,如何能不使人心生疑虑?

  如今太平盛世,这⽇蚀月蚀齐聚,莫非是什么不好的征兆?言谈之中,就有不少人揣测开来。

  百姓无知,不晓得天地变化之理,见了异相,心存畏惧。只是要维持生计,过后便丢在一旁,谁有那个功夫去琢磨天上的事儿。

  ‮员官‬士子,却是同寻常百姓不同。对于天现异相,格外留

  天无二⽇,⽇自然是寓意至⾼无上的帝王。

  虽说并没有明确消息证明二月末三月初万岁爷重病,但是过后的蛛丝马迹,仍是让宗室同文武百官嗅到味道。

  只是,这“⽇蚀”寓意的是这舂疾,还是…

  看过万寿节大朝会上气势迫人的帝王,那些心里盼着“改天换地”的,便也都断了念头。月与⽇相对。属,对应地是⺟仪天下的中宮。

  今上刑名克,虽先后册封了三位皇后,都年寿不久,如今仍是鳏夫。*****后宮之中,有凤位之尊的,是先帝之后、康熙嫡⺟——⺟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太后子豁达,又虔心礼佛,早年⾝子还算康健。前年亲妹妹淑惠太妃薨后。太后哀思过度,已经是卧不起,头差不多全⽩了,牙齿也掉了好几颗。

  时年,正好太后七十三岁。

  按照民间的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太后看着自己的落齿。郁郁寡,以为自己年寿将近。

  还是康熙劝慰,道:“皇额娘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皇额娘之孙,皆已须将⽩而牙齿将落,何况祖⺟享如此⾼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脫落。于子孙有益,此正皇额娘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

  太后闻言,不胜喜,道:“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喜。”

  这以后太后的病情虽是渐渐好起来,却毕竟是上了年岁,大不如前。

  太医院的御医们,都是提心吊胆。真要是遇到⽇月之变,太医院这边的御医,谁晓得会不会牵连进去。

  历朝历代,因⽇月之变被迁怒斩的御医。都不在少数。

  对这官场中流传地“⽇月之说”太仆寺这边的‮员官‬也晓得。^^^^经过月初的流言,这次反而没有人关注了。

  曹这些⽇子,倒是比之前要忙碌。

  他做了前年同唐执⽟制定的牧场瘟疫预防政策的施行汇总,圈点其中的不⾜之处;去南苑牧场咨询专长之人,使之进一步完善。

  除了这个,他还针对这次牧场暴雪损耗严重提出的“牧草储备”计划。以及能增加⺟马繁殖率的“圈养舍饲”之法。

  以上总总。曹都一一列好。

  听了十六阿哥地话后,曹的心里早已做好被降职的准备。但是至今仍没有消息传来。

  曹心里原还寻思,是不是康熙怒气消了,不想‮腾折‬他了。

  不过待到三月十五月蚀,曹便晓得,自己就算是舍不得这份轻闲,怕顶戴也要保不住了。

  前朝各代,各种天灾异相,都是由宰相背负失德之名,或是降职,或是流放。

  有清一代,彻底结束了相权制约皇权的历史,大学士虽有“相国”之名,却无相国之权。因这个缘故,碰到天现异相时,皇帝也不好拿这些大学士顶缸了。

  六部九卿之中,能跳出茬的,这个时候就要倒霉。

  曹想到这些,不由觉得好笑。看来自己也不算常人,这⽇月星辰的变化,也有自己的一分“效力”在里头。

  在太仆寺衙门两年,多数时候曹都是随波逐流,享受着冷衙门地自在与悠闲。如今想着自己许是要离开,他心里也想要做些成绩,也算是不⽩当这太仆寺卿一回。

  上行下效,既是曹这位主官埋案牍,其他‮员官‬也不好简慢,也都分外精心起来。

  掌管太仆寺衙门这两年,曹虽然待人温煦,但是涉及到公务上,要求也甚是严厉。

  不许渎职,不许贪污,不许以权谋私。

  否则的话,他这个主官,就要在太仆寺属官年度考评册子上添个“劣”、“不堪用”等评语。其中不知悔改着,曹则是直接停了差事。

  当初众人欺他年轻,还当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顾忌他权势,不愿做出头鸟。

  消停了些时⽇后,见曹没有后续动作,难免有人原形毕露。该贪的贪,该拖差事的拖差事,整个衙门的风气暮气沉沉。

  曹不是多话之人,直接停了几个人地差事,而后保举了几个品行端正之人升补了那几个缺。

  众人这才晓得曹是动真格的,曹之前的行事手段也被打探地清楚。

  在地方上的不算,单说在京城,做侍卫时,曹敢跟上三旗权贵‮弟子‬打架斗狠地;任司官时。协助雍亲王在京城防时疫,敢带人围了阿哥府。

  最后,大家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位主官只是看着和气罢了,实不好招惹。*****

  众人小心应承差事,除了怕曹酸脸外,也存了点儿上进的念头。曹在户部的属下,都是经他保举升上去地;太仆寺这边,新升补的这几个。就是使人眼红的先例。

  如此一来,大家倒是兢兢业业的,一改旧⽇风气。

  这太仆寺的差事本就轻闲,将手续繁杂、办事拖沓这些⽑病修正后尤为明显。

  不少‮员官‬,都学着曹,上午进了衙门,便将手上差事尽数了结。

  而后端着茶壶,溜达溜达。说说闲话,翻翻闲书,倒是比过去轻松自在。

  如今,曹是为了被罢官做准备,想要为后人留下点有用的东西。其他人,手上也没有那么多差事。

  不到半天功夫,便有人坐不住。私下里请唐执⽟向曹探探底儿,瞧瞧大人到底要忙什么,对他们这些下属地要求又是什么。

  不管什么,尽管吩咐,有个活盯着。总比大家装模作样熬功夫省心。

  唐执⽟心里也甚是好奇,曹地认真模样,可是前所未有地。因此,这位耿直君子便到了曹跟前,恭声请问了。

  曹正在为“圈养舍饲”这一条为难,这本是后世为了保护环境提出的。除了⺟马,要是其他地马群也能渐渐地推行这个的话。不知行不行?

  他有的,不过是理论,阅历与认知还多有不⾜。

  见唐执⽟相问,曹心下一动,让他转告众属官,要大家自己比照着这两年的差事,总结自己在各自本职差事地成就。有什么肯定之处。不⾜之处,有何提议。等等。

  儒家教育下,仕人子都是含蓄的、清⾼的,想要他们承认自己的不⾜,难,想要他们夸自己个儿两句,也难。

  到时,怕是花团锦簇一段文字下来,肯定与不⾜都瞧不出来。曹想到这个,便叮嘱一句,文字要精简⼲练。

  直至此时,曹方时醒悟过来。

  他不只是个体的太仆寺卿,还是这衙门中的一份子。因为有众人各司其职,才有他这两年的轻闲自在。

  就算他想要在被降职或罢免前,做些有益于衙门之事儿,也不该忽略了上下是一体。

  听了唐执⽟地传话,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却是想什么的,都有了。不少人都心嘲澎湃,寻思是不是衙门里要有变动,每个人便用心许多。

  衙门里,除了王景曾名义上同曹平级,不需写这个“总结”外,其他人都写了,伊都立也在其中。

  虽不晓得曹如此这般目的为何,但伊都立与其共事两年,晓得他待公务上甚是严谨,不会儿戏视之。

  两三⽇的功夫,众人的“总结”都递上了。

  曹仔细翻看,有地人妙笔生花,将自己的成绩赞了又赞;有的人三言两语,点到自己的不⾜之处,后边则是各种各样的提议。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曹心里不由地生出自责与悔意。

  要是两年前想起让大家写这个,在他的职责范围內,他会支持这其中一些好的建议,使得众人能达成心愿。

  如今,时不待我,却是不得不让人遗憾。

  感慨一番后,曹再次提笔,据众人地小结,比照衙门里现有的章程,进行添减,好使得后来人能有章可循,少走弯路。

  对于那些肯定其自⾝成就的属官,曹则是核对这两年衙门里的相关纪录,情实的,挑了卓异的几个,以长官的名义写了荐书。

  就算他被降职或罢官,也不过是为了替朝廷承担责任罢了。

  曹家在,他和硕额驸地⾝份未变“势”便没有消,这举荐地分量,吏部那些老油子就要掂量掂量。

  对于那些能明确指出自⾝缺点不⾜的属官,曹是打心里敬佩他们不为自己地庸碌辩⽩与掩饰的勇气。

  能够自省其⾝,不自以为是,也是一种德行,一种值得敬重的德行。

  曹提起笔来,写在后边的,或是赞赏肯定之语,或是拨云见⽇解惑之言。

  将这些属官的文书都处理完,已经是万寿节后,曹将文书还给诸位,就没了下文。

  伊都立按捺不住,旁敲侧击了数次,曹只是笑而不答。

  不过是尽了太仆寺长官的职责罢了,曹的心里甚是轻松。

  他就是这样子的人,面上虽是大大咧咧,心里却希望自己能做的好些。不求别人口称赞,只求问心无愧,使人挑不出错处来。

  他却是没有留意到,这无心之举,也在为自己积攒人脉。

  “同僚”与“同年”、“同乡”一样,往后在官场上,就是相互扶持、相互依托的关系。

  曹这边有条不紊,康熙却是不噤要气急败坏了。子,面沉如⽔,眼里已经多了份厉⾊。虽说竭力克制,但他仍有心惊⾁跳之感。

  两位御前奏事的大学士都是俯不敢言,心里也都是没底。

  这“⽇月之变”引的流言尚未散去,又出了长江决口之事,湖广监利等县十三处江堤冲决。

  如今才三月,⽔势便已经如此凶险,到了盛夏,却是不晓得会出什么纰漏。

  真真是“⽇月变⾊”、“山河动”实不是好兆头,却不晓得印证在何处…

  烟尘弥漫,铁蹄声声,一个⾝材⾼壮地中年男子,瞧着眼前的几个寨子,脸上露出笑意,站在乌庒庒地队伍前面,扬起头,挥动了自己手中的蒙古刀…现在,改了又改,泪奔,今晚小九赶早,现在‮觉睡‬去,拜求票票了。

  

  

  

  上一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